•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冷战2018

    冷战2018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其它2018

    主演:尤安娜·库里克,托马斯·科特,波利斯·席克,阿伽塔·库莱沙,塞德里克·康,让娜·巴利巴尔,亚当·费仁希,亚当·沃诺维茨,亚当·斯齐斯科斯基 

    导演: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春光乍泄

    • HD中字

      单身汉1999

    • HD国语

      明月祭君心电影版

    • HD中字

      死在西部的一百万种方式

    • HD

      梦境2024

    • HD中字

      本能2

    • 声之形

     剧照

    冷战2018 剧照 NO.1冷战2018 剧照 NO.2冷战2018 剧照 NO.3冷战2018 剧照 NO.4冷战2018 剧照 NO.5冷战2018 剧照 NO.6冷战2018 剧照 NO.16冷战2018 剧照 NO.17冷战2018 剧照 NO.18冷战2018 剧照 NO.19冷战201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开始于1949年的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抵达了白热化的状态。维克多(托马斯·科特 Tomasz Kot 饰)是一名音乐家,他正在筹建一个青少年民族音乐演出团,靠演出传统波兰歌舞来输出国家的文化,制作人伊雷娜(阿伽塔·库雷斯扎 Agata Kulesza 饰)和监督官员卡奇马雷克(波利斯·席克 Borys Szyc 饰)也参与进了这一计划中。  一个名为祖拉(乔安娜·库里格 Joanna Kulig 饰)的女孩吸引了维克多的注意,虽然卡奇马雷克并不认为这个身世复杂的女孩是参加演出团的合适人选,但维克多还是义无反顾的认定了她。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坠入了情网之中。

     长篇影评

     1 ) 我会给这部电影高分,如果它也是《窃听风暴》那时拍的话

    这种题材的电影在豆瓣上一定会得高分的,不管它拍得好不好。

    还好,这部电影拍得不错,如果它也是《窃听风暴》、《再见列宁》那个时期拍的话,我会给它一样的高分。 只不过,十多年后的今天,有个叫特朗普的人被我们熟悉了,当然,还有那个读毛选的任正非。 那个叫特朗普的哥们让人忽然意识到,哎,那个灯塔国不是它曾经的、和我们想像中的样子了; 那个读毛选的任正非让人忽然意识到,哎,政治课上讲的东西确实着人烦,但是说得真不错,错的只是它写得忒不接地气。

    就像“公知”和“粉红”这两个词,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站队,不会去想他们不过是一个只关注我朝消极的一面,一个只关注积极的一面,都是片面的。

    苏联已经不能再为自己说些什么了,但还有俄罗斯和乌克兰人,在看过《切尔诺贝利》之后会说和我们、和许多其它国家的观众感觉不一样; 东德已经不能再为自己说些什么了,那就真没有人为它说些什么了,他们都成了德国人,他们可以进行各种反思,就像我们反思大清朝那样。

    也许你会说俄罗斯人也会拍反思前苏联的电影,是的,但我怎么首先想到的是《绝杀慕尼黑》,或许是它刚上映过吧——OK,我真的想说,感觉俄罗斯对前苏联,与今天德国对东德是不一样的,东德,好像成了一个和魏玛共和国、纳粹德国一样的存在。

    我没有想为东德辩护,只是觉得听不到另外一面了,它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 ) 好片子,如果没有画蛇添足,会更好。

    整体比较紧张紧凑,热气球这个点子在当时条件下估计是真的可行。可惜的是,这一家人在电影中真的对逃亡有些儿戏,要不是人人都要作死一发,估计早就安全逃到了。缝补漏了,割不断绳索,两次感觉没有足量瓦斯,这种儿戏的问题应该出现在这部片子的逻辑里面么。。。。。儿子的女朋友两次写信,居然还要带女朋友走,这么大人了,他是小学生脑子么??其实如果没有这些剧情,本片节奏可能反而更加紧凑,深度其实在描写东德的社会状态中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不需要画蛇添足。否则会因为小家子气的给自己加戏造成有点愚蠢尴尬的感觉。2小时,缩短到1个半小时,估计会刚刚好。

     3 ) 有车有房的东德中产为何也要冒死逃亡?

    有人不理解为何冷战时期东德一些生活宽裕的中产阶级要不顾一切的逃到西德,很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们批判性的谈到“那些人,都有车有房了还要背叛祖国,真没有良心。”假如一个人从来没有吃过饱饭,他永远无法理解那些宁愿省吃俭用也要去追求文学艺术的人。因为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有车有房,难道下一步不就应该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了吗?

    东德政治、经济高度集权的发展模式必然要通过限定价值取向来限定民众的人生追求,从而确保所有人按照既定轨道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无法对既得利益者构成挑战。这种模式也许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独立思辨能力的人好使。但对于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物质上已经得到满足的知识分子群体,无异于剥夺了他们更高层次的追求。

    他们逃出东德,不是因为西德有多好,而是因为东德已经提供不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例如,东德哪里都好,但西德允许说不好。

    最后,即使东德是苏联东欧阵营里生活水平比较高的,但比西德还是差不少了。80年代后期,东德中产与西德中产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

     4 ) 为了「翻墙」,德国人有多硬核

    玛妮最近看了《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暗自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去缅甸坐一次热气球!

    节目第一期,大S、小S、阿雅和范晓萱到达缅甸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一趟“天空之旅”,四个相识二十年的闺蜜互相依靠在空中哼着小曲欣赏夕阳,实在太浪漫了!

    现在我们提到热气球,第一反应大概是土耳其美丽的热气球谷,或者《飞屋环游记》里用气球带起整座房屋飞去大瀑布的老人。

    总之,在我们的印象里,热气球总是和浪漫、希望等美好的词汇相关联。

    但是,在40年的东德,“热气球”三个字和以上唯美浪漫的场景绝缘,它代表着一个刺激惊险的真实故事:

    1979年9月16日的东德,两个家庭,八个人,冒着被捕、被枪杀的威胁,决定孤注一掷,搭乘自制的热气球飞越柏林墙,他们飞行了18公里,28分钟,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逃亡”。

    史上最伟大的逃亡

    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后,再次沦为战败国的德国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德国一分为二,东德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西德则保留了资本主义制度。

    《气球》的主角们都生活在东德,他们原本过着吃穿不愁的简单生活。直到彼得参加大儿子的毕业典礼,校长在台上发言,带头宣誓誓死效忠,并扬言要继续对孩子们进行管控。

    学校压抑的氛围让彼得下定决心逃离东德,他觉得,他的孩子们应该有一个更加自由、轻松的童年。

    彼得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带着全家坐热气球飞去西德。对硬核的德国人来说,做气球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跨进气球吊篮的决心,那需要破釜沉舟的决绝,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当等了两年的北风终于吹起的时候,和彼得约好的邻居甘特一家退却了。彼得没有放弃,连夜带着全家登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热气球,乘着北风飞往西德。

    然而,气球上升到云层后,气温骤降,瓦斯冻住了,根本点不了火,气球变得越来越潮湿,越来越重,疾速下坠。

    彼得一家不得已在林间降落,无意间落下的甲状腺药和处方却引起了东德国安部的注意。秘密警察开始根据药方顺蔓摸瓜,想在最短的时间找到他们,并以叛逃罪处决全家……

    故事节奏陡然加快,为了躲过秘密警察的追捕,彼得一家向美国大使馆申请政治避难。好不容易发出求救信号,美国人却没有来。

    冷清的柏林,每个人都像秘密警察的眼线,彼得不得不带着一家人逃回家乡,却听到了另一个噩耗:邻居甘特接到了征召令,六周后就将入伍。如果不离开,他就会被迫加入军队,向同胞开枪。

    两家人如果想逃离,必须在六周内再造一个热气球,还得躲开国安部的天罗地网。

    接下来这段是全片的最高潮,彼得和甘特打起了游击战,和国安部展开了一场无形的较量。至于他们怎么在绝望处收获希望,得到最终的救赎,玛妮就不剧透了,留待大家去电影里看……

    为了翻墙 东德人有多硬核?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自制热气球绝不是当年东德人最硬核的逃亡办法,自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建起,到1989年倒塌,有5043东德人成功“飞跃柏林墙”,包括办假证的、挖地道的、游泳的,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961年8月15日,就在柏林墙建起三天后,西柏林一辆巡逻警车在经过柏林墙时,警车上的人向守卫柏林墙的东德士兵大喊:“过来!过来!”。

    不料,年仅19岁的东德士兵舒曼突然甩掉步枪,扔掉香烟,大步跨过铁丝网,奔入了西柏林。

    他“飞跃”铁丝网的翻墙瞬间被摄影师雷宾拍下,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经典之作。

    此后,为了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柏林墙开始不断加高、增厚,最后变成了高3.6米,厚1.2米的混凝土高强。沿墙还有265个警戒塔,137个碉堡和274个能养警犬的屋子。

    但是,高压政策没有阻止东德人逃走的决心,彼得和甘特两家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为了“翻墙”,东德人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谍影重重”。

    柏林墙建起初,东西德交界处还留有许多矮式楼房,所以东德人采用的办法相当简单粗暴:跳楼。

    其中最高纪录是有一名77岁高龄的老妇人,她在四层楼上迟迟不敢往下跳,直到东柏林的秘密警察冲进家门,老妇人才鼓起勇气跳下窗口……

    就凭这个信仰之跃, 老妇人平安地活了下来。

    除了跳楼,躲在汽车后备箱、偷偷开飞机都是基本操作,随着东德警察检查加强,人民的逃亡办法也越来越硬核。

    最有创意的是自制潜水艇。德国虽然分家,但种族天赋不会消失,作为“机械制作最强的种族”,东德一个哥们,使用钢板、摩托车马达,还有自制的导航、压缩气体等系统,居然造出了一艘小型潜水艇!

    有人可能会怀疑质量过关吗,总之,这个哥们在水下航行了5个小时,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故障,顺利达到西柏林。

    这次奇迹的逃亡被西德记者报道后,各大机械公司抢着聘用他。玛妮不得不感叹,果然真正的天才是不会被环境埋没的。

    最霸气的要属27岁的火车司机哈利·德特林。1961年,东德所有开往西柏林的列车将陆续停驶,哈利知道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哈利驾驶着载有妻儿和另外32名乘客的火车,加速驶向东西柏林交界的终点站,终点前把心一横眼睛一闭,火车就这么撞进了西德。

    车上32名乘客中,有8人对此完全不知情,一脸懵逼地被迫来到西柏林。

    最机智的是一位美妆大佬,搞来几个模特道具,让这些道具穿着苏联军服坐在汽车后排,他给自己贴上小胡子,化装成苏联人,就这么开着吉普车,大摇大摆地通过了关卡。

    东德的这群逗比警察,根本不敢检查苏联人,敬个礼就让美妆大佬过去了。

    谁以后再说学化妆没用,玛妮一定拿这个例子打脸!

    最传奇的是一条叫做“57号工程”的地道。1964年,成功逃到西德的富克斯为了帮助更多东德人,他以西德一家面包店作为起点,耗时整整6个月,挖出一条长145米、深12米的地道,出口通向东柏林一套公寓的浴室。

    57个人成功通过这条地道成功逃走,因此得名“57号地道”。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翻墙者都能成功,更多的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法到达向往的自由世界。

    1962年8月17日,一名叫做彼得·费希特尔的东德青年在翻过柏林墙顶部时,被东德警察开枪击中,在血泊中停止了呼吸。彼得也成为了柏林墙建造以来第一名死于枪击的东德市民。

    柏林墙建起的整整28年间,有六万多人因试图出逃被关进监狱,3221人因翻墙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直到1989年11月9日,东西德迎来历史性的一刻,东柏林的市民合力推倒了柏林墙,两德市民疯狂地拥抱在一起,成千上万被迫分开的亲人得以团聚。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对自由的向往

    关于柏林墙,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评价:

    “世界上的围墙都是防止外面的人闯进来的,只有一种围墙是防止里面的人出去的,那是什么?那就是监狱的围墙。在这样的墙里面生活,那不就是在监狱吗?”

    彼得两家人自制热气球的行为看似荒唐,却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正常”的追求,因为向往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无论是三千年前摩西带着以色列人出埃及,还是四十年前彼得拼死逃离东德,人类终究不能、也不甘心永远生活在监狱当中,不自由,毋宁死。没有人有权利阻碍另一个人追求自由,国家元首也不行。

    所以当彼得一行人最终顺利降落在西德时,玛妮瞬间流出了眼泪,这不仅仅是因为成功而激动,也是被彼得一家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始终心怀希望的信念所打动。

    柏林墙建起的28年,东德人刚开始痛恨这座高强,慢慢地,适应了活在其阴影下,最后,这座高墙变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这个变化,实际上就是内心逐渐摒弃希望的过程。

    但在这座高墙铁网下,执着的彼得始终心怀对自由的追求与憧憬,即使是约好出逃的甘特打退堂鼓,即使是美国大使馆拒绝他们的政治避难,即使是第一次“飞跃柏林墙”以失败告终,彼得都没有放弃“逃”的希望。

    也正是这份“希望”的指引,让他们面对斯塔西和秘密警察的追捕,也能坚持下来,冒着气球坠毁和被枪杀的生命危险,进行一次豪赌,一次命运的冒险。

    所以,无论面对何种绝境,人,一定要有希望。

    微博&微信公众号:玛妮的自我修养

     5 ) 《气球》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斯塔西到幼儿园问家庭情况

    军人没有及时发现逃亡者而遭到整肃

    主角之一无法上大学去学习物理完全是因为他爸在他五岁时逃往西德

    酒店大堂的斯塔西

    美国领事馆门囗的警察

    毕业生宣誓爱国而校长要继续管教他们

    布行职员要报警

    精神分裂的秘密警察一方面忠于职守一方面又要看西德电视

    人们的恶梦

     6 ) 《气球》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细思极恐的细节,已经有几位网友补充过了。军人因未及时发现气球而被审查,上街买布会被举报,从儿童口中说出来的“叛徒”,路上看到一辆小车会被拉去盘问,秘密警察喜欢看西德电视节目,大使馆附近的各种秘密警察,。。。

    补充一些细节:

    ①晚上在朋友家待到太晚会被怀疑;

    ②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③从东德到西德是可行的,如果是朝鲜脱北,那主角面临的将会是膝盖穿刺;

     短评

    边界如果不是用来外防入侵的敌人,而是用来内阻叛逃的人民,不管其有多么美好的蓝图,也只能证明其体制的失败。一堵柏林墙两边所发生的故事,其实已经说明了很多,但直至现在还有很多人视而不见。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全程都很紧张,可观性很强,也挺让人感叹。

    7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

    我给了5星,因为这么久以来,终于又看到好看的德国电影了。德国人,一场战争一堵墙给了他们多少创作的题材啊!从头到尾我心都是悬着的,最后柏林墙被推倒的时候真的哭的不行不行。

    9分钟前
    • 西袄补袄
    • 力荐

    4.5星,奔向自由,很燃很感动,关键这还是真实事件改编的。

    11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力荐

    幼儿园老师和邻居秘密警察的女儿,就是现身说法版的“你有抬高枪口一厘米的权利”。

    14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力荐

    奔向自由的故事总是迷人

    19分钟前
    • cities
    • 还行

    硬核 人肉翻墙,沉重又浪漫,很德国

    21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推荐

    北朝鲜有「北逃」,东德有「气球」。历史上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总是这么痛彻心扉。折服于德国人严谨的工匠精神,在冷战时期乘热气球越境也许只有德国人才能办到。就算被一道墙隔为东西两种政治形态,但自己民族骨子里的精气神缺一点没丢,让人敬佩。

    25分钟前
    • 唇部真💋
    • 推荐

    依靠工程技术能力争取自由,非常德国了。

    30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如果一个国家好的让人想离开,那样的一个国家值得爱吗?

    35分钟前
    • 梦朝大海
    • 力荐

    宁愿被判叛国罪,宁愿死,也不愿意留在东德,因为自由比生命更加可贵。感谢幼儿园老师能明辨是非、分清对错,没有赶尽杀绝。

    3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我热爱自由,我想看到灿烂的文学和艺术,我想有一天不再搭梯子,我想有一天电影能够实行分级,我想。。。。。。。。未来的路还很长,有生之年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我们的墙倒的一天

    43分钟前
    • koidesu
    • 力荐

    你要自由干什么?

    46分钟前
    • 西决
    • 力荐

    又紧张又刺激,又无比感同身受。一个地方对人民好不好,人民用行动来说话

    47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你能忍多久?你能等多久?如果都不行,就飞向自由。

    4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一個政權嚴陣以待只為阻止幾個老百姓去別處生活

    52分钟前
    • Février
    • 推荐

    竟然又是真人真事!营造气氛很紧张,无论是挖地道、横闯水渠、热气球飞跃还是无奈的攀爬铁丝网,挣脱牢笼热爱自由,是一个智人应有的勇气和追求。

    54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没有人能够阻挡,我们对自由的向往。

    5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他们有体面的生活,但还是无法忍受禁锢与谎言。

    58分钟前
    • 淹然
    • 力荐

    紧张刺激,悬念丛生,配乐大气不过满,节奏感几乎满分,很多情节设置胜过《逃离德黑兰》。虽然除了儿子所有正反派角色都比较脸谱化,但作为主旋律电影能把主题以令人动容的方式传递到观众心中,就非常成功了。彩色的气球,自由的号角,这股力量永远不会泯灭。

    60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气球,讲述东西德没有统一之前,运用技术人肉翻墙的故事。关于这种墙与自黑的电影,因为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我们总会有种莫名的感触。作为一部合格的商业片,有着十分紧凑流畅的节奏和气氛营造,并且手法得十分成熟老道,作为一个参考,可以与类似电影窃听风云看齐了,当然看之前最好还是把期望值调低比较容易有收获。目测豆瓣预定8分的电影。

    1小时前
    • 光影流年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