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集结号

    集结号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大陆2007

    主演: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廖凡,王宝强,胡军,任泉,李晨,李乃文,胡明,罗海琼 

    导演:冯小刚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血战许昌

    • HD中字

      大逃亡1963

    • HD中字

      收件人不详

    • HD

      关于我妈的一切

    • 正片

      浴血狙击

    • 更新HD

      半条棉被

    • HD中字

      勇士连

    • 更新HD

      那一天的管风琴

     剧照

    集结号 剧照 NO.1集结号 剧照 NO.2集结号 剧照 NO.3集结号 剧照 NO.4集结号 剧照 NO.5集结号 剧照 NO.6集结号 剧照 NO.16集结号 剧照 NO.17集结号 剧照 NO.18集结号 剧照 NO.19集结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张涵予 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刘泽水(胡军 饰)下令,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号响就撤退。  惨烈的战争在炮弹的轰鸣中开始,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排长焦大鹏(廖凡 饰),牺牲前说自己听见了集结号,谷子地自己没有听见,他决定死守阵地。九连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炸毁二辆坦克,歼敌无数,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  这场战争改变了谷子地的人生。由于部队改了编号,谷子地找不到组织,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为九连的兄弟们讨个说法,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

     长篇影评

     1 ) 只有小刚---《集结号观后》

    知道《甲方乙方》里英达扮演的那个“巴顿迷”是谁?我觉得那个死胖子书商其实就是瘦猴冯小刚自己。所以,今年有了这部《集结号》。

    按照网络惯例,中国三大导演张陈冯出片,照例是要批评一顿的,尤其是大片。从结构上说,可以批评《集结号》比例失调,第一部分战争过于冗长,摇动镜头过多。第二部分过于简略,第三部分太过朱军。从技术上说,特技完全是用韩国人的,手法有模仿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雷恩》和《兄弟连》的嫌疑。从宣传上说,吹得过火,大话讲得太满,让人想起中国大片一贯用宣传骗钱的传统。从细节上来说,军事迷还能挑出一大堆BUG,坦克型号,枪械分类等等等等。最后,还会有人给出一个概括性公式,类似:《太极旗飘扬》+《拯救大兵》+《兄弟连》+《激情燃烧的岁月》+《艺术人生》。

    但是我给了这片子4星,因为它真的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战争片。尤其是在内战题材中,它摈弃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荒谬绝伦。它没有歌颂,甚至也没有批判,而是以冷静的叙事角度讲了一个极为残忍和迷乱的故事。

    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无回战役。
    一群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士兵。
    一个丢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弃的执拗军官。
    一段永远没有吹响的集结号,一段不为人知的背弃故事。

    所有这些,放在有数百万人厮杀的大背景之下,凸显出连长谷子地奇异的际遇---如同一只被命运之神拨弄的蚂蚁,失去了兄弟,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对朋友最珍贵的信任,也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信任。影片成功地表现了个人在战争中是何等渺小,最珍贵的生命是如何被漠然牺牲,英雄和传奇如何被淹没遗忘。而在命运的强大力量之前,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体现了一个男人的坚韧和担当。并且,因为这种极为微茫的坚持和努力,最终竟然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荣耀自己死去的弟兄,为他们讨还一个公道。最后的答案虽然出乎预料,但是两个永隔幽冥的人还是达成了和解。

    《集结号》体现了导演和编剧的水准,是国产大片里能把故事讲好的一部。要想知道编剧刘恒有多牛逼,可以看看电影的原型小说,杨金远的《官司》。这部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惨不忍睹,连基本的短篇小说叙述手法都成问题,只能勉强称之为一篇语句流畅的记叙文。而刘恒从这篇记叙文里提炼出来的故事,和改编出来的剧本,比原著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细心的观众可以看一下电影中的对白和细节,“大声吼你就不怕了”,“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还有拿到烈士追认文件时,谷子地木然的脸和唯一的一句话:“等等,我得把脸先洗干净。”从中能看到点东西,一些国产大片里不寻常得见的东西。

    要说到深度,《集结号》算不上有深度,《太极旗飘扬》里那种锥心刺骨的伤痛和悲情是没有的,甚至《伯恩的身份》里那种对丧失身份的焦虑和压迫感也没有多少。谷子地这个人,被塑造成一个完全丧失自我,一心只为兄弟们存活的躯壳,以极为简单的逻辑和坚持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与此同时,他的情感爆发在后半场太多,反而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但是,这是可以原谅的,完全可以原谅的。谁都能想到,如果把战争渲染得再残酷一些;把谷子地的身份转变再加强一点,从战斗英雄变成叛徒俘虏甚至因此下狱;把结尾去掉,改为谷子地在纸钱堆里烧掉追认烈士通知书,最后去汶河边自杀,可能更为震撼。不过,那就不是大片了,而是一部最昂贵的国产地下电影。

    虽然是一部商业电影,但是冯小刚至少拍了半部很MAN的电影。至少战争场面里的中国军人行动如风,出枪迅捷,可以说得上是很“飒”。要说真有什么缺陷,那就是太他妈像美军了,太像《兄弟连》之《巴斯通》战役,那些战士过于现代,而没有真正解放战争时农村子弟的质朴。可他们都是很鲜活的人,会恐惧,会悲伤,会贪生求活。军人形象不再是传统手法里那种大无畏加点小毛病的模式:英雄在光荣中死去,生前他偷过甘蔗。谷子地枪杀战俘,单凭这个情节就强于一打国产战争片。

    在三大导演里,我还是最欣赏冯小刚。张艺谋在扮演明星,陈凯歌在扮演艺术家,只有冯小刚还是个拍片子的,至少他很聪明,知道往哪里捅群众会笑,往哪里捅人民会哭。《夜宴》是他尝试大片的开始,虽然非常不成功,但是在《集结号》上他迅速找到了正确的感觉。他懂得如何说好一个故事,能够找到投钱的大头,能整合手里的资源,拍出一部80分以上的电影。冯小刚极少做90分以上的电影,但是他的几乎每部片子都在80分以上,不服不行。先前,我担心他的电影被《投名状》击败。但是现在看下来,陈可辛怕是要擦一把冷汗。

    也许,《集结号》所有值得批评的地方,都蕴藏了一种可能性---冯小刚知道应该怎样,但是他也知道只能怎样。一个烈士等于700斤小米,也只有小刚敢在贺岁大片里那么拍。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拍大片,张导和陈导我们都已经领教过了,真正值得期待的,还只有小刚。

     2 ) 《集结号》——国产主旋律电影的新榜样

    十年前冯小刚拍《甲方乙方》的时候,中国电影几乎没人看,张、陈两位大师的作品在全国的票房也不到一万元,当时任北影厂厂长的韩三平说,北影厂要是足额发了职工的工资,偌大的电影厂账上就不剩一百块钱了。当时没想到,后来冯小刚的电影开创了中国电影放映的一个档期:贺岁档。

        十年后,冯小刚重回贺岁档,这次带来了《集结号》。此时中国电影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一年进口好莱坞《变形金刚》国内票房的官方统计数字达到2.7亿人民币。现在不是电影没人看,而是在看谁的影片——国产影片的吸引力显然没有好莱坞影片的大,国产电影依然面临着为好莱坞培育了市场后,黯然退出舞台的尴尬。因此,中国电影应该是什么面貌依然和十年前一样,紧迫而模糊。

        记着张大师和另一个张姓房地产商一起曾经放过豪言,要张大师拍电影救市。不过比起个人要救世的豪言,我更相信香港导演王晶的话,导演从来救不了市,不过是顺应市场的需要而已。张大师拍了一部《千里走单骑》三千五百万票房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个问题,你拍古装武侠卖座,并不代表你拍回文艺片就能卖座。中国市场需要的是商业片,想要救市场只有商业影片一途。

        这也就是去年张颐武在一次青年电影导演研讨会上说的,张艺谋他不拍《黄金甲》,那钱也落不到像贾樟柯一样你们第六代导演身上。这句话倒不是说贾樟柯的电影不值得看,而是说电影首先是一门生意,赚钱才是本质。这个论点推广到中国电影身上,就是未来能救中国电影的,一定是中国商业电影,而不是小众电影、艺术电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电影悲壮的死去,后来很多人总结原因认为正是台湾的新电影运动害死的台湾电影。这个结论恰恰是本末倒置。台湾学者卢非易在总结了大量台湾电影的放映数据后认为:台湾新电影运动从来就不在台湾电影票房中占据主要地位,换句话说,它一直处在市场边缘,等待一个只能在边缘行走的电影运动拯救整个台湾电影市场,这不是痴人说梦就是高烧不退,事实是台湾商业电影的死亡导致了台湾电影的死亡,这才是真相所在。

        现在大陆国产电影依然面临这个问题:我们的主流商业电影应该是什么面貌?是张大师所引导的方向吗?如果是,那么中国电影必死无疑。事实上张大师的经历和当时的历史时代紧密相关,完全不具备可复制的可能性。中国急剧变换的二十多年不可能在留出一个空间产生张艺谋第二。因此张大师能做到的,国内导演很难复制,这包括投资、人脉、名气、演员、剪辑、发行、放映等等。

        相反,冯小刚这次带来的《集结号》正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方向。这个方向是:第一,商业影片。第二,主旋律。国产主旋律电影一直是让人诟病的毛病就是不讲人话不办人事,因此即使像《张思德》这样票房收入2个亿(估计90%的水)的影片也不能叫做商业电影,因为它不能带给观众购票入场观看的欲望。而《集结号》能让观众购票入场(不是包场)正是《集结号》作为商业电影的成功之处。

        另外也没必要遮掩,《集结号》就是主旋律电影。把《集结号》做成主旋律,相反是导演冯小刚编剧刘恒的高明之处。因为主旋律在宣传(上了CCTV《新闻联播》)和档期上(元旦前一个星期多一点,去年这个时候是《云水谣》后面是《黄金甲》)上都占足了便宜。

        事实上就我们国家目前的体制来说 ,主旋律电影无论在资金还是在放映发行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如果说现阶段要对抗好莱坞电影,目前重任是在主旋律电影身上。问题在于主旋律如何结合商业电影的长处,令观众掏钱进入影院。

        从《集结号》的故事原本杨远金的小说《官司》看来,这是个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主旋律故事。当初冯小刚联系八一电影制片厂要拍摄《集结号》的时候,八一厂的领导正是高瞻远瞩的看穿了小说《官司》背后隐忧,所以考虑再三拒绝了冯小刚的要求。令八一厂领导没想到的是这个小说能变成主旋律电影,因此也令观众能够有幸不受八一厂战争片的折磨。

        从《集结号》来说,这个未必是国内最好的战争电影,正如《甲方乙方》不是国内最好的喜剧电影,但是如果《集结号》能够像《甲方乙方》一样,为中国电影指名未来的道路,一样功莫大焉。

     3 ) 让观众意识到那把剪刀的存在

    晚上看完《集结号》,紧接着就看了刘恒写的原来的剧本。

    看完剧本,第一感觉是吃惊,因为剧本有六万多字(普通电影剧本四万字左右),
    看得出刘恒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那种行文笔触是充满感情的笔触,是装不来的。
    其次他的剧本充满了视觉想象力和提示,
    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战争场面怎么写?
    是差不多只写人物对话和大概进程,让导演去填充呢,还是怎么样?
    刘恒是写得非常精细的,气氛,细节,色彩,全部都写出来了。
    这是一个小说家的积淀使然。
    第三点才是对照:确实剧本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相比,要完整了很多,
    看电影会觉得后半部电影有点碎,气韵不连贯,剧本其实是非常流畅的。
    电影删减剧本较大的几个段落是这样:
    第一个是全连战友牺牲后,谷子地穿上敌军的衣服,混进敌人的队伍找食物,
    炸死了敌军将领这一段比较重要的经历,也是后来被一再质疑的经历。
    第二个是谷子地和孙桂琴相依为命的一段路程。(这段拿掉是应该的,因为会给观众误导)
    第三个是电影将近尾声,剧本的高潮落在谷子地亲手从煤堆中扒出了战友们的累累白骨,
    有一个相当集中的情绪爆发,相当之煽情,
    电影完全没有这一段,直接到了最后,烈士之墓才是电影的高潮。
    其他删减修改的部分还有很多,人物也做了适当合并:
    比如谷子地救了站在地雷上的人,原剧本是一个高排长,电影就是赵二斗,
    就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漏洞:一个当官的怎么会自己亲自做啥侦察兵?
    但是从剧作上说,这样写确实立刻就建立起了谷子地和赵二斗二人之间的紧密情感,
    这是有效的招数吧。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段被拿掉了。
    我觉得有两种考虑:一种是确实太冗长了,六万字剧本,本身就意味着要拿掉很多东西,
    一种是电影局的建议,拿掉了会有争议的段落。
    我个人以为,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
    因为目前呈现出的电影,是有点残缺,断裂,和拧巴的。
    主要的问题是高潮没有顶上去。
    昨晚和青瓜两人说起这电影,她基本上说的是我的心声:
    当谷子地抄起铲子,扎好裤腿,冲上煤山的时候,观众就开始期待着一个时刻:
    就是他用双手鲜血淋漓的挖出战友白骨的时刻,那是观众和谷子地同声一哭的时刻,
    这个时刻久久没有到来,
    而仅仅落在他们被表彰上一个“追认”上,
    观众的情绪得不到宣泄,是比较压抑的。

    就电影来说,《集结号》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作为中国电影,公映出来的电影,受到国家正面宣传和肯定的电影,
    《集结号》对战争,对历史,以及人性的讲述,前进了一大步。
    电影里呈现出的英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英雄,
    剧本里形容老年的谷子地,“冷漠而沉郁”,他不太热情,
    他身上有一点老兵油子气,他不盲目牺牲,有最强的生存智慧,但是内心同样保存最炽烈的感情。
    在过去的电影中,士兵为服从大局是任劳任怨的,是勇于牺牲的,
    但是谷子地并不这样,他会发出质疑:“你怕咬死,我们就不怕咬死?”
    在过去的战争片中,士兵们为了虚无的理想和主义和看不见的人民而死,
    但是《集结号》中,他们为了看得见的兄弟而死(姜茂财),为了看得见的信任而死(王金存),
    他们没有说一句空洞和美丽的废话。
    电影的策略是成功的:它既质疑了所谓的牺牲,又肯定了牺牲的价值,
    所以,《集结号》的宣传语是非常暧昧的: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集结号》这才可以让观众感觉碰触到了过去没有碰触到的内心角落,感觉到新鲜的阐述,
    同时却又巧妙的让领导们以及掌权部门们觉得,这是一部积极捍卫主旋律的正面作品。

    昨晚青瓜说了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她说:“这样呈现出来的《集结号》才好,这样奇怪的结尾才好,
    这样,才能让观众意识到那把剪刀的存在。”

     4 ) 我看到了诚意

    刚刚在电影院里面看了《集结号》。
    开了电脑习惯性地到这里来转转,不成想发现了一些扯来扯去的关于《集结号》的评价。
    有个人质疑内容的真实性——我个人是没有看到“本片改编自真实事实”的字样的;退一步讲,就算这个故事是假的,能让相当数量的人有所感触,静下来想想渺小的个人在面对战争的时候是怎样的无力和挣扎,那就可以了。用《圣经》来指导自己生活的人也不都一定相信其上故事都是真的吧。
    有人说不喜欢看打打杀杀的电影,没有关系,但是这不能成为指责一部电影水平不高的理由。更何况这些“打打杀杀”都是真实存在的事实,你不看到不代表不在发生,你不去看也不能阻止其发生。有这样的影视作品以另外一种视角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对人性的拷打和折磨呈现给大家,绝对是值得肯定的事情。
    不打算在这里剧透:我还是希望有经济条件的朋友能够进影院去感受一下,最起码也算是支持了国产影业。
    我只是想说,人终归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
    我们也许是一群一群的聚在一起生活学习工作,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各异的,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和取向,都会有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设想。
    但是在战争到来的时候,这些都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可正是由于其微不足道,才对于每个人来说变得更加弥足珍贵。
    世界可以遗忘我们,事实上世界确实是遗忘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试问有几人能把自己的名字长时间的印在书上供他人摩挲?
    但是我们自己不能忘了自己,大环境下也许我们真的没得选,也许真的是被逼无奈,但是我们必须铭记自己内心的坚持和信念。
    如果这些都没有了,和死掉的有什么区别呢?
    那些为了能让我们保有这样独立思考权利的牺牲还有何意义呢?
    我特别赞同冯导的观点:在战争面前,每个人都是恐惧的。
    谁不怕死啊?
    谁也不是天生的英雄,为了自己心中那一点点光亮,只好硬着头皮卖了性命;最后落得却只是无名。
    谷子地争的是世人的铭记。
    我们自己,要有自己的坚定。
    我看到了冯导的诚意,那就很好了。至于剧情中的裂痕,只不过是“每部电影都会有的缺憾罢了。”

     5 ) 《集结号》:为“死的伟大”讨回“生的光荣”

    虽说我没痛哭流涕,可是至少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来着,我同意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前半部对我们的视觉感官狂轰滥炸,后半部分又似涓涓细流,一下一下挠在心坎上,看完了觉得挺值得。 “值得不值得”?很多事情都可以如此发问。面对战争提问这个问题,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请看看那个结果吧,47个英勇牺牲被埋在窑里的战士,被当作失踪处理,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死如此不值得,“人家烈士家属给700斤小米,失踪就只有200斤”,失踪战士的家属这样跟幸存连长谷子地抱怨,这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而从连长谷子地的角度出发,那47个阶级弟兄,全都是好样的,没一个怕死鬼,却连烈士的名头也没有,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像烈士一样舍身战场,却没有证据,而对于没有证据的事情,除了个人的争取,是没有人会为他解决的,战士们就这么白死了吗,值得吗。 顽强的拷问这个问题或许仍是一片茫然。而谷子地为此付出的努力,求人寻找上级,自己去战场挖,这个过程里,47个人的死有了一个值得。他幸存了,并且致力于为他们讨回公道,他的良心,他的固执,被人当作疯子依然无怨无悔,是这些会给我们一个意义。 荒谬的事情永远不会少,被荒谬调派与捉弄谁又愿意呢,但是当无情的命运这样降临,有人选择了迎上去,与命运抗争,谷子地就是这样一个西西弗斯。剧情未免太圆满,因为兴修水利烈士遗体被发现,上级还亲授勋章、为烈士祭奠,但更多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幸运。更多的人,被命运的荒谬捉弄之后,籍籍无名的走了,自己和家属都得不到该得的补偿。谷子地注定是稀罕的。但有了谷子地这样的人,就让我们觉得人生是有希望的,人们付出了,却未必有回报,但还有他这样的人记得,愿意给讨回公道。 有一幕,无名烈士墓地,一块一块的写着“无名”两字的木板做的墓碑,漫山遍野,当年战场,留下了多少厮杀声,又有多少血肉横飞,那时可想得到以后,有一个老连长和一个家属在这里祭奠。镜头拉开,那一望无际的墓地,整齐摆列的木板墓碑,让人止不住的难受——其实这样的镜头我们见过很多,镜头拉开,整齐的墓碑,一望无际,可哪一个有这么强烈的荒谬感呢。一想想这些无名的战士,以他们的生命作代价却换不回一个有名有姓的烈士的称号,就一阵阵难过。家属得到的只是一个“失踪”,补贴也比人家少的多。失踪是多么的不明不白,烈士又是多么的光宗耀祖。都是一样的牺牲,却得不到一样的待遇。值得不值得?莫问值得不值得,这就是真相。《实尾岛》里的死囚犯经过强化军事训练,有人也付出生命代价,却因为国家局势变化而被当作垃圾一样被扔掉,即使说他们死囚的身份注定了这样一条不归路,但他们依然想为自己讨回个名份,不想被随便抹掉。可是被抹掉,又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啊,那一块块无名烈士碑不就昭示了这些吗。但是人们觉醒了,觉得生命的该被尊重,谷子地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出于兄弟情,出于人的良知,生命的逝去即使无法挽回,生命的价值是不能够被轻易抹杀的,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他努力去为每一个“死的伟大”的生命讨回“生的光荣”。 那是一串串的记忆。排长写给家里的家信,提醒着照顾好老人,冬天不让儿子去井沿免得掉下。是吃起来狼吞虎咽像个饿死鬼的排长。是为了给找连长一块手表而被敌军击中的士兵……这样一群活生生的人,粗砺,真实,还有韧劲十足的谷子地,他们都是汉子,讲话直白,打起仗来玩命,举止粗鲁,可就是实诚。这个电影里的这一群汉子都是有人味儿的。团长与谷子地在医院的一场戏,又是非常的轻松,兄弟两个互相撞胳膊的场景,鲜活,缓和了紧张的剧情,而浓浓的兄弟情溢于言表。 《集结号》是部有情的电影。贯穿全剧的兄弟情令人感动。它告诉我们不要绝望。我们需要谷子地。不管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谷子地这样的人的存在,就可以赋予它意义。这个名字来自土地,它象征的意义也不言而喻吧。如同安泰总是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力量,我们需要的力量也来自那里。

     6 ) 中国士兵:现在有身份牌制度了吗?

    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幕:谷子地来到团长的墓碑前,得知集结号根本没吹响,而自己及其最后43名战士被定义为战争”失踪“人员。而谷子地最后想找的也是其战友的战争死亡证明。

    这反映了2个情况:
    1 团长明明知道九连的战士为断后而陷入绝境,事后没有去寻找幸存者或战争死亡证明;
    2 对于被俘:失踪者的相对补偿较低(失踪似乎和被俘/投降同义);失踪人员抚恤金: 200斤小米; 确认阵亡烈士抚恤金: 700斤小米;“差500斤啊”,这是电影中透露的恤金差异。

    而现在从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美国寻找战争失踪人员的报道:从朝鲜战争到越战,以及近期的阿富汗和伊战。在失踪人员/幸存者,只要军牌(身份牌)等死亡证明没有交回政府,政府就会认为士兵仍然幸存,家属就可以继续领取到薪资等;而政府会不遗余力的找到失踪者的遗骸或者其他死亡证明。这也许就是不同社会现实对个人价值的观点差异吧……

    无论如何:向战争中的牺牲的人们致敬。希望这部电影对于士兵身份牌制度有所推进。

    附: 士兵身份牌制度简介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6/07/content_4656099.htm
    最早把身份牌作为正式装备配发官兵的是美国。1916年,美国为驻法国的海军陆战队员正式装备了身份牌,要求所有军官和士兵在执行野战任务时必须挂在脖子上。在其它时间,可以佩戴,也可以保存在安全处。从1918年开始,美、英军队还为每位参战官兵编制了一个代码出现在身份牌上,官兵称之为军号。开始时是一人一枚挂在脖子上,战争末期增加到每人两枚。当官兵阵亡后,其战友会把阵亡者两枚身份牌中的一枚放入死者嘴里,另一枚随死者衣物一同包裹,供善后人员根据身份牌上的记录妥善处理。当死者无法及时运回国内安葬时,救护队员也可以带走一枚身份牌作死亡证明。官兵退役时,一枚需要上交所在部队统一保管,另一枚可由个人终身保留。

    二战初期,各国军队对身份牌又作了新的改进。形状由圆形、六边形和八边形改为椭圆形或两边为拱形的长方形,材料上也用铝合金取代了铜、铝,链子也由布条、细皮绳改为珠串式的铝合金链条,使身份牌更加坚实耐用。

        1939年德国为军人统一发配了身份牌,二战期间,日本也为官兵统一配发了铜制身份牌。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03/17/content_1337201.htm
    在作战部队中配发军人身份牌

    翟振华对记者说:“简简单单的身份牌,体现着一种科学管理,一种政府对军人救护、援助,以至多年以后仍寻找牺牲者遗骨的承诺,体现着社会对踏上战争之路的军人的关怀。”

      在衣服上填写身份资料已不实用

      长期以来,我军沿用前苏联军队的做法,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历次作战中,都采用在衣服、帽子的指定位置盖一个方章,印有姓名、单位和血型等项目,可以用毛笔、钢笔填写这些个人资料来进行身份识别。这种做法沿用至今。“这种身份识别法在历次战役战斗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但是现代战争中,这种方法的缺陷已十分明显。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空前增大。官兵伤亡时,很多已经血肉模糊、肢体不全。我军现有的身份标识,极易被焚毁、腐蚀和损害,已经不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需要,亟需对官兵的身份标识进行改革。“考虑到我军以前没有正式配发过身份牌,缺乏应有的实践经验,建议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先在师以下作战部队中配发,等条件成熟以后,再在全军配发。”

     7 ) 集结号

    电影根据杨金远的小说《官司》改编,故事背景发生在1948年到1956年间,一个连队的战士全部阵亡却无人知晓,全片通过寻找追溯的过程展现了这几个战士的英勇和感人的事迹。影片开始就是个满目废墟的战场,没有任何累赘的前戏和交代,将观众置入硝烟、枪炮和血肉模糊中,开门见山,直插人心,战争场面十分最逼真。冯导说这部影片并非为了探讨牺牲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形而上的主题,在他的心目中,这就是一个在漫长的岁月中不被人理解的“英雄受了委屈的故事”。提及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冯导表示可能是因为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但是这并非廉价的英雄主义,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8 ) 集结号:只有一个人的没有牺牲是有价值的?

    互联网时代写点感想,总怕被莫名其妙的评论扣帽子,以至看别人的评论,都担心别人一不留神戴了帽子。所以,得把态度问题首先摆正。就是说,对一部电影提出一些个人的疑问,尤其是最近这些有关近代史(估计还要延续到明年的)的战争题材电影,绝不代表这个疑问的人就没有爱国情结,就遗忘那些为和平而牺牲的人们,就政治上不正确,觉悟上不正确。在我来说,影评首先关注的是影片的叙事逻辑。就是说,在我们能够大约感知导演意旨的时候,他是否能通过一种逻辑的,有说服力的方式,将故事明白而完整的表述出来。

    旧事重提是个令人深恶痛绝的毛病。不过,还是要说,至少比前两年大导演们轮流栽跟头的华丽古装片好多了。就是说,《集结号》至少探讨了一个有可能的故事。有可能的故事就是说,人物的深层感情,心理活动,行为选择,各种冲突,转折,都是观众放诸自己,可能做得到的事情。可能的忠诚,可能的背叛;可能的坚持,可能的放弃。艺术就是这样打动人的,比如搬石头的西西弗斯,每个人都可能凭借生命的勇敢和韧性一次,两次,十次,一百次地把石头推上山顶,任凭其滚落,再回到山脚,重推一次。可是,无穷无止地这样重复,却又显得有那么一些不可能了。于是,西西弗斯的卓越就在这里显现出来了。就是他超越了可能性的那个临界点,克服了人性的软弱,到达了那个“不可能”。人性的软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的,比如电影里的王金存,我们当然能理解一个爱整洁的文学青年初上战场尿裤子的怯懦,可是他超越了自己,拿起了枪,拉响了炮,这就令人油然起敬。之所以荒淫无度的古装大片不能打动人,先不说反感,至少仿佛看了一个和我们无关的故事,是因为,那是一种全封闭的叙事,追求权力的欲望,固然每人都有,但绝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一股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权力的疯狂,天生就一副瘫倒在黄金与鲜花中的烂泥模样。这样的故事,还要我们理解,还要我们移情其中,就弄得我们观众也是一群注定荒淫无度的人似的。所以,那样的片子,看得懂,看得叫好,才不正常呢。所以,从《夜宴》回归,至少看得出冯导这次对观众是严肃的,尊重的。而这正是电影与观众发生交流的前提。

    前半场的残酷而英勇的战争基本没什么疑问。谁不是屏气凝神,心惊肉跳,黯然神伤。问题是九连全体阵亡之后,通过谷子地的人生起伏,冯导所要传递的“每个人的牺牲都是有价值的”,是否真的例证有力地说清楚了?至少对我来说,我总觉得并没有产生清晰明确的说服。比如,如果真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那么在宣读追认烈士名单的时候,我是完全做好了准备,听到四十七个凝重的名字。每个名字上都凝结了战士的英勇与无畏,每个名字都敲击,叩问着人们对于幸福,责任,真理的抉择。但是,那个“王金存,焦大棚,姜茂财……”之后的“等”字,实在让人失望了。谷子地接受了这个“等”字,让人失望了。我想,每个观众也都会有一样的耐心,并觉得四十七个名字丝毫不是多余的。既然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就要真真正正的“每个人”,一个人也不能少的“每个人”。我不觉得这是个可以忽略的错误,技术处理上的失误之类,我恰恰觉得这是真正表明态度的关键点。既然《集结号》是希望通过具体地对于每个战士的描写,表现出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表现出任何一个人的死亡,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痛苦,悲伤,造成具体的另一个人不可回避的终生的梦魇,那么在这里,每,个,人,就不能被“每个人”这三个字所代替,不能被四十七这样一个数字掩饰,不能被一顶罩有五星的墓碑所概括,就该立体而有尊严,有分量地直接呈现,永远铭记。说到底,所谓的尊重,所谓的爱,所谓的刻骨铭心,都是具具体体,实实在在一个个地爱,一个个地尊重,一个个地刻骨铭心。因为生命的终结,死亡,爱情与美好的灭失,也是一个个地终结,死亡与灭失。是一个个地无法挽回。

    所以,也许就是欠缺了这一点,弱化了那四十七位烈士的独立不可否认的意义,反而突出了谷子地个人的执着,才会让人产生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没有牺牲是有价值的错觉。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观众又被放在一边了。可是,在电影前半场的接触中,他们已不止是谷子地的“兄弟们”,不止是谷子地的梦魇,不止是谷子地脑中日日夜夜的号角声响,他们已经成为每个观众的兄弟,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梦魇,缠绕我们心头,遗憾又焦虑的那一声号。不止谷子地,我们每一个人,也希望他们得到死者应有的名誉与安置。四十七个名字,不止对中原野战军的交代,不止对谷子地前半生与后半生的交代,不止对于一个电影结局的交代,也是对于每一个观众的交代。战壕里的战士们是一个个数得过来的,影院里的观众也是一个个数得清楚的。凡是真实的感情,都是一个个的。孤独和顽强的一个个。拒绝被淹没和遗忘的一个个。

    这是我的执着。我深知自己力量微薄,没有办法一目十行,日行千里地爱人。纪念人。我只能一个个爱,一个个纪念。我也希望九连的兄弟们是一个个诞生,成长,徘徊,斗争,坚持,最终重于泰山地死亡。谷子地找回部队,找回档案,将战友们从不明不白,到失踪,到追认牺牲,并没有完,谷子地完全可以更进一步,要求将每一个名字庄重念出。因为每一个死,都有着生命力令人震颤的轰鸣。我等待这个信息在电影里被清晰地传达出来,却没有,终究差了那么一步。意识到“个人”的存在,冯导确实要表明出他这两年在思想上的进步,也确实表现出来了。


    就是差了那么一点。不是我故意斤斤计较,因为关乎每一个人的,都是值得斤斤计较的。前两天凤凰台报道美国修建世贸纪念馆,计划在墙上刻上每个死者的名字,就是关于如何排列这些死者名字的事情,政府和死者家属始终意见难以达成一致。死者家属要求,不止刻上他们的名字,同时,还要刻上他们之前曾经的职业,以及工作的楼层。一个纪念,才这样具体而真实。灾难般的历史,是必须一丝不苟地追究到底。

     短评

    就是一部主旋律化了的真人同人。当然该煽的地方我还是被煽到了。

    7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含泪看完~!

    12分钟前
    • 佛姑良@ 半注销
    • 推荐

    比《投名状》要好看

    1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中国的电影导演,跟高考考场上在那使着劲儿编作文的考生一样,都是戴着枷锁跳舞啊! 能跳成这样,其实已经算不错的了!

    19分钟前
    • 李卡
    • 推荐

    一部比美国超级英雄大片还牛B的电影。

    20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推荐

    我也看了一大片~ 一直挺抗拒看这部电影.但抗不住大家各种的赞,昨天跑去看了.果然...是一大悲的!妈的~老娘哭成熊猫眼,本来挺休闲一事儿,结果...其实电影拍的真不错.但不建议家长带小朋友去看,部分镜头狠暴力...不管怎样,我觉得拍的好.至少知道壮烈一词是怎么回事儿了.

    23分钟前
    • taki zhang
    • 力荐

      《看电影》用封面告诉我说:一定要看集结号。我看了,但真没觉得能到一定要看的程度。前半段是战争片,剪得有点乱;后半段是故事片,一没情节二没情绪。关键是,这两段分割的太明显,而实际的感觉是脱节。    冯小刚做了什么?我能记住的只有韩国人的特技,难道冯导只是让主人公谷子地的说出一嘴流利的京片子么?    真不知道冯小刚是导演还是吸引票房的棋子,叙事上竟然以这么没有创意的方式,试图改变观众习惯的电影节奏,真二啊。    哎,这片拍的,还不如夜宴呢。

    27分钟前
    • 较差

    现先我要感谢党,感觉主席,感谢人民!!抽抽鼻子继续说:谢谢中央 谢谢广电总局 谢谢!这样一部描写内战的片子竟然能通过审查,实在太感谢了!内战啊很那个的,想想《色戒》汤唯被封杀据说并不单纯是裸,而是妖魔化了人女英雄的形象!所以看吧,小刚也说这片子能上映实在很惊险~~看吧!请你去看,最好是电影院,不是电影院你还对不起这样的片子。 首先是音效,感觉,不,是听,听到子弹在我身后飞过来,左边飞右边飞,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都有子弹,炸弹就在你的身边爆炸,弹片朝我飞了过来!临场感实在太好了。

    30分钟前
    • 王老虎
    • 力荐

    我证明……

    34分钟前
    • 苏小安。
    • 力荐

    张涵予

    35分钟前
    • 昵称被占不开心
    • 推荐

    对于一个冯小刚影迷来说,批评他是对偶像的不敬啊。但是表扬他是对自己的不敬。

    38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和平年代的谷子地比战争年代的谷子地更让人揪心。战争无需解释,只要以血肉之躯抵抗敌人的坦克和炮弹。而和平年代,却要面对自己人的反复质疑,还有因无知而粗鲁的言语攻击。后者更让人心寒。

    41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比美国的超级英雄牛逼多了。2015.1.17成都

    4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三星吧:缺少些什么,张力还是不足。和以往大陆的战争片相比,场面更好看,人物也更真实丰满。但对于战争突破性的反思并没有,尤其对于这内战。当然,这要考虑到电影管制。就想啊,当年那些国军后代和共军后代一起看这类电影,会有何感想呢?冯小刚没有正面描述国军一笔,值得玩味。

    49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这部电影真的很不错,剧本扎实,全部都是一群演技派在那里飙戏,看得很爽,现在想想张涵予一部片就立刻登顶不是没有道理的,角色演绎度很好,而且演戏有自己的风格又不是让自己的风格主导角色的那种。

    52分钟前
    • 默默的蘑菇
    • 力荐

    没在战争片里听到“这是我最后一个月党费”已经很欣喜了。感动。

    55分钟前
    • 蛮爷
    • 力荐

    不错的战争片,惟一的遗憾,是太圆满了。

    60分钟前
    • keso
    • 推荐

    我很欣赏这种题材的电影。我更欣赏中国能拍出这种题材这种质量的电影。

    1小时前
    • 宅蘑菇Moku
    • 力荐

    最后吹响集结号那一幕泪流满面

    1小时前
    • 慕詩
    • 推荐

    冯小刚的成熟之作!

    1小时前
    • 艾小柯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