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内布拉斯加

    内布拉斯加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13

    主演:布鲁斯·邓恩,威尔·福特,朱恩·斯奎布,鲍勃·奥登科克,斯泰西·基齐,玛丽·路易丝·威尔逊,兰斯·霍华德,蒂姆·德里斯科尔,戴文·雷特瑞,安吉拉·迈克伊万,格伦多拉·斯蒂特,伊丽莎白·穆尔,凯文·孔克尔,丹尼斯·麦科伊格,罗纳德·沃斯塔,米茜·多蒂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沙井村之恋Ⅱ女孩不哭

    • 更新HD

      水浒客栈

    • 更新HD

      末日情人

    • 更新HD

      无可隐藏

    • 更新HD

      性别之战

    • 更新HD

      挨饿游戏

    • 更新HD

      福琼·费姆斯特:甜甜咸咸

    • 更新HD

      绯闻计划

     剧照

    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2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3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4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5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6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6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7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8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9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老头子Woody(布鲁斯·邓恩 Bruce Dern 饰)收到一份广告,上面说他中了一百万大奖,对此他深信不疑,更决定从蒙大拿的比灵斯市步行到内布拉斯加的林肯市去领奖。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多次劝阻未果,最终小儿子David(威尔·福特 Will Forte 饰)决定开车载着他到林肯去领奖。去林肯的路上他们经过了Woody的老家,便决定去拜访那些久未谋面的亲戚们。Woody一家在那里短暂停留的几天里,整个小镇的人都知道Woody中了大奖,Woody顿时成了镇上的红人,接踵而来的是他的那些老债主们。David也渐渐了解了Woody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新的了解......

     长篇影评

     1 ) 小人物的命运抗争

    看了Nebraska, 也看了一些影评。觉得片子表面上看是讲父子情,亲情,但实质上,父亲Woody是唯一的主角。

    开场,父亲就在大马路上蹒跚寂寞地走着。后来,我们知道他是为了领取一张百万美元彩票。包括他儿子在内的很多人觉得他是老糊涂了,痴呆了,但我觉得,父亲平时如母亲所描述:I don't even know this son of bitches ever wanna be a millionaire, 但现在却如此执着,背后的故事远没有这么简单。

    后来儿子答应父亲,与他一起奔赴Nebraska, 主线故事,与父亲这个角色背后的故事,才真正展开。

    我们看见父亲酗酒积习难改。看到他看不惯墨西哥人经营洗车行生意,说他们didn't speak the right language. 我们听见父亲向儿子描述自己年轻时不过是奉子成婚,然后就浑浑噩噩过了一辈子,老两口天天吵,但是又害怕孤独不肯离弃。经典的美国小人物。

    随后,我们终于看到了父亲更深层的内心戏。他在童年小镇巧遇“故知”,虽然儿子万分叮嘱别提领奖之事,但他还是忍不住说了。或许我们可以继续责怪父亲老糊涂,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父亲眼神里突然充满了生气,貌似变了一个人。他似乎在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别人向他的生活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他眼神中纯粹的喜悦,让我们知道,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鼓气勇气,主动想要成为个人物, be somebody, 对平庸的人生说不。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古怪行为背后,藏着的是其对自己命运的抗争,藏着的是一种不认命的执拗,虽然这种抗争与执拗来得太迟太晚。

    我们看到他把脸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的天空。当回到自己童年时的老宅后,第一件事也是跑到破碎的窗前仰望天空。他貌似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充满梦想,充满希望的美好时刻。在餐厅里,当食客们为他鼓掌时,我们觉得如此荒唐,但却能看到父亲是如此的感动,就像一个小学生第一次接受谢幕的掌声。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当父亲发现彩票被窃后,满脸绝望与压抑。No body wants to die a loser. 这种苦衷在生命的终结处更显无奈。他只不过是想买辆新卡车,留点钱给子女(Heisenberg?), 做个称职的父亲。但为什么没人能够理解他?所以,他还是继续偏执的走在领大奖的路上。

    彩票最终如众人猜测的那样,只是一个scam. 父亲在车里低垂着脑袋,头上却带着一顶"Prize Winner"的帽子。在这个反讽镜头前,我的泪水终于止不住了。Alexander Payne, 你为什么要这么狠心?当年在《后裔》里,你让刚知道妻子外遇的George Clooney在夏威夷欢快的配乐下绝望的奔跑,现在又来这一出,这简直是比给父亲戴上一顶"loser"的帽子还要更深的羞辱!小角色的抗争终究以失败告终。

    好在这这次公路旅行中,孩子们渐渐领悟到了父亲的意图,也愿意帮其圆梦。无论是帮父亲“报仇“,还是最后让父亲开着新卡车在童年小镇parade. 母亲也在不断恶语吐槽之余,亲吻了这个“老糊涂”。虽然父亲最后的抗争失败了,但却获得了家人的认可与尊重,也算是给这个黑色故事添上了几笔暖色。

     2 ) 一张钓鱼广告燃起的激情与梦想

    通过一个简单的事情,一路呈现不同人物的情感与情绪,生存状态,导演留了很多「白」给观众:通过旁人的诉说,通过空镜头的意向承接,通过似是而非的对话。导演在用力靠近「欧洲电影」。

    不要小看这部电影,它获得三个大奖项的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戛纳金棕榈奖提名、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提名。

    电影拍摄于2013年,导演是曾拍摄《杯酒人生》的 亚历山大·佩恩 (Alexander Payne)。哦,对了,它是个黑白片哦!复古的气息扑面而来有没有?

    影片的3分38秒就将 Nebraska 抛出来—— David 的父亲 Woody 要走路去Nebraska,他要去领他的百万奖金,他显然不顾这是个老掉牙的钓鱼把戏,执拗的想前往。David 将 Woody 送回家,他的父母住在一个破旧,简单的房子里。通过 Woody 的几次想要出走,影片逐渐将家庭关系铺排开来:大家都觉得老头子昏了头,在电视台做主播的哥哥 Ross 明显是站在母亲那一边,他们一致觉得 Woody 酗酒、年轻时不好好工作,现在想着发财的梦肯定是被驴踢了脑子,他应该被送去养老院,而 David 却不这么认为。

    哥哥的事业开始风生水起,David 还是卖不出去一套音响。接着 David 交往两年的女友将他的个人物品送回来,他在想要挽回这段感情的时候,却又一次接到父亲再次出走的消息。

    影片第14分钟。无奈之下,他带着父亲上路。去往目的地,Nebraska 。

    接下来就是开车啊,经过一个州,又经过一个州。David 拉着父亲去看拉什莫尔山,结果被父亲评价为「没有完成的石头」。他们连景区的大门都没进去,就接着上路。

    在 Motel ,Woody 酩酊大醉地回到房间,头上还留着血。第二天,缝好伤口后,却发现牙齿不见了,医院要求他再多呆一天。David 没有找到假牙,却带回来家庭周末将在 Hawthorne(霍桑) 聚会的消息,老头子像个小孩一样不乐意。

    之后俩人在铁轨找到牙齿,继续走,抵达 Nebraska 州。他们开车先去了婶婶 Martha 家,准备参加周末的家庭聚会,接下来的场景尴尬得不得了。在几个男性面前,Martha 就是个大话痨……这里有体现了经济危机使两个儿子失业无所事事地呆在家,大街上还是悬挂着提供房贷的广告牌。

    父子俩个在小镇闲逛,老头子开始跟儿子讲述以往种种。物是人非,无论是汽车修理厂还是小酒馆都找不到相识的人, David 决定陪 Woody 喝酒,结果俩人言辞不和。接下来 Woody 在「Blinker」酒吧遇到了旧相识,也就是在影片一开始,有提到的偷走他空气压缩机的 Ed Pegram。 David 只是去一趟洗手间,回来时,所有人都在祝贺 Woody 就变成了百万富翁!

    第二天一早,全家人为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感到骄傲。连地方报纸想要对Woody 进行采访。通过报社的主办人,也就是 Woody 的前女友,David 了解到关于父亲的过去:从战场上回来之后开始酗酒,话也变得更少。

    中奖的消息使 Woody 备受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旁人眼红。Ed Pegram 跟David 提起要分 Woody 的钱的事情。

    家庭聚会继续,Woody 的弟兄们聚集一堂,与之前的场景一样,大老爷们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挤牙膏一般地聊着没营养的天。女人们则在厨房忙活着家务,以喂饱他们。场面十分搞笑。接下来就是家人想要分 Woody 的钱,好在有厉害的老妈救场,然后他们一家四口愤而离场。

    这时候影片已经过去一小时12分钟。

    一家人去了 Woody 残破的老家,通过 David 母亲的利嘴,讲述了 Woody 的家庭背景。这一趟老家之旅在 David 与 父亲 的对话中结束。

    继续前行。老妈子还在碎碎念,她对所有人好像都有讲不完的坏话。老妈提到,他们正在经过 Ed Pegram的家,兄弟两个便跑到人家谷仓里把当年他偷走的空气压缩机搬上车。结果搞错了,那并不是死对头的家。而老妈对这家人却是好话连篇。这算是一个美式幽默点。兄弟俩只好将空气压缩机还回去,不料还遇上主人回来……场面实在是「惊心动魄」……

    接下来,在「Blinker」酒吧,Ed Pegram 按捺不住,当面找 Woody 要钱,还爆了他曾经出轨的料。一出酒吧,Woody 的兑奖信就被抢走了。两个蒙面的汉子异装术实在是太潦草,一看就知道是堂兄弟。David 找到他们,但是兑奖信已经被扔掉了。

    1小时28分钟,从此时开始,Woody 中大奖的梦想好像要开始破碎。

    Woody 非常低落。而当 David 一说去找,Woody 就精神了。俩人夜里在街道上找啊找,最后在酒吧「找到」。此时 Ed Pegram 正在念他的兑奖信,众人大笑。Woody 颤颤巍巍地走向他,拿走了信。而 David 朝着 Ed Pegram 来了一拳—— 看到这里可解气了有没有!

    1小时34分钟, 从酒吧出来,Woody 说着自己想要奖金的原因,一是想留一些钱给两个儿子,二是想买辆新卡车。而 David 让父亲认清现实,并同意不再去领奖。 到这里,算是第二幕的结尾了。接下来引向结局。这时候我们会去猜测,他们还会去 Nebraska 吗?


    Woody 住院了,Ross 和老妈先离开,而 David 没有想到是,老头子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追出医院,看到风中行走的父亲,决定带他去「领奖」。领奖的结果从一开始大家都知道,除了 Woody 。只是拿到一顶免费帽子,Woody 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波澜。David 却做了一些举动,他换了一辆卡车,买了新的空气压缩机,带着父亲回到以前的镇子上「威风」了一把。影片给了我们一个温暖人心的结尾。到最后,Woody 都相信是 David 说服了兑奖人员拿到了奖金。

    为什么说它像「欧洲电影」,而不是「欧洲电影」呢?

    首先,导演使用黑白片呈现,其实已经刻意地在降低「美国片」和「公路片」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其次,通过一个简单的事情,一路呈现不同人物的情感与情绪,生存状态,导演留了很多「白」给观众:通过旁人的诉说,通过空镜头的意向承接,通过似是而非的对话。导演在用力靠近「欧洲电影」

    但它终究还是个美国电影:反映着美国的经济与社会状态,美国人的幽默方式,以及美国式的大量对白。从结构上来看也很美国,非常明显的段落式痕迹。影片一开始点题,14、15分钟的时候进入主题,David 带着父亲前往Nebraska;路途经历风光、经历昔日、经历亲情与友情的美与丑……直至1小时34分钟左右,Woody 同意不再前往;最后20多分钟为结局部分,最终到达目的地。

    说这么多「美式风格」,并非批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导演如何将不同的元素放在一起,以达到他的目的。

    一张钓鱼广告信引发的一切。 David 在最后说了一句评价父亲的话「他只是总是相信别人的话。」这是 David 为父亲做这一切的缘由。而这个颤颤巍巍、沉默寡言、永远慢一拍的 Woody ,让我们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纯真纯粹的人。

    【完。】

    文丨BY 岳漟 图丨影片截图/网络

    本文原载于「添糖电影院」(微信号:BrilliantFilms)公众号,欢迎关注,第一时间打开新的电影世界。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添糖电影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3 ) 我的爷爷

    在陈有道小姐的推荐下(yep, the name is official now :D),看了这部片儿。在这短短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在最近各种纷纷扰扰中,意外地得到了很长时间没有过安抚和宁静。 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写东西。写情绪,写观察,写感想,但是几乎从来没有写过小说。我的所有文字都是从自身出发,因为我一直相信,尽管经历不同,但是感受却在一定程度上是共通的。通过反省自己,了解自己,我必然能更理解身边的人。对于我来说,这种理解,这种人人心中所有,便是文学最珍贵的地方。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Nebraska这部电影很了不起。从电影一半开始我就想起了爷爷。两个老头儿经历虽然没有任何交集,但行为和思想却有高度的一致。作为一个非专业的电影爱好者,在这里我决定对电影的艺术性不多做探讨,而是借此机会自私地讲一讲爷爷。相信大部分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都经历了太多的动荡和不公。土改,大跃进,革命,开放,又一次革命,最后才终于有了安定。曾经热血的小少年,被当时那个不讲理的社会教会了太多太多。现在,当年轻的我们问起来,也只道天凉好个秋。童年时大部分假期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过的。爷爷中专毕业后就没再上学了,但是家里却有各种各样的书。经典书目自然不用说,爷爷还对很多其它的科目有兴趣,所以还自学了化学,机械,等千奇百怪对于文科生来说不可理喻的东西。还在幼儿园的时候,爷爷就开始教我背三字经。有些事情,年幼的时候实在是感触不深,所以也记不很清。只隐约记得爷爷的严格,和在那个时候看来的不苟言笑。爷爷不爱看新闻,只对动物世界和天气预报最感兴趣。每次一到八点,爷爷就早早的去睡了。后来长大了,管的自然也少了,但爷爷却总是有机会就拉住我,给我讲他知道的各朝各代的历史故事。某一年,爷爷在跟风下开始默默地想要投资炒股票,结果一不小心被声称是要投资三峡大坝的传销人员骗走了五千块钱。家里人怪他没跟任何人商量,当然过了一阵自然也不了了之。爷爷生过两次大病。一次是心脏搭桥。手术完成之后,胳膊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淤青,结果爷爷愣是谁也没说,过了一个多星期才慢慢好起来。另一次是结肠癌。有将近一个月都拉血。自己不说,还不让奶奶说,结果奶奶自然赶紧告诉了爸爸。幸亏知道的及时,做了手术,但把家里所有人吓了个多半死。我突然明白了爷爷这个人是通过后来的两件事儿。事件一:某一次过年回家,爷爷说要拉着我和姐姐出去转转,于是去了家附近一个莫名其妙的雕塑公园。为什么说莫名其妙呢?因为说实在的没什么雕塑。大冬天的,树们也全都光秃秃的。但爷爷还是想要一块照相,然后就找路人帮忙。结果爷爷突然就跟他们聊起天来,说这是我孙女和外孙女。过年了也不知道去哪玩,就来公园转转。孩子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赶紧趁来得及跟她们照个相。其实到现在也没见过内张照片,实在很好奇当时的自己是怎样个表情。事件二:上大学后的某个春节往家里打电话,跟家长逗贫了一番后他们把电话给了爷爷。爷爷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爷爷对妞妞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你快乐。”结果瞬间在寒风中哭成傻逼。大概,就是这样。 读到这里可能觉得晕晕乎乎的,毫无逻辑性可言。是啊,我没有在拍电影,我甚至不是在专心地讲故事。就像爷爷要留些东西给我一样,我也在偷偷地留些东西给爷爷,说说那些属于每一个老人的倔强和温柔。只是这样而已。 另:当音乐响起,画面停在长长的公路上的时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电影是黑白片?这个问题也许又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的答案是,因为黑白最直接。没有多彩的颜色的干扰之后,对剧情,人物特写等等的注意力就多出很多,人物的冲突反而更激烈,所以故事才更有力,才能抵达并驻扎在我们灵魂中更隐秘的地方。

     4 ) 内布拉斯加

    可以和佩恩的电影《后人》遥相呼应。他在影片中探讨了家庭、父子、朋友、金钱等等母题,应该说这是一部不露声色、静而不喧的充满了忧郁和愁思的影片。

    《内布拉斯加》弥漫着一股衰败气息,影片取景地就不是美国经济发达和人烟稠密的地区,在从蒙大拿到内布拉斯加的空旷原野和荒地上,父子俩和追随而来的母亲、哥哥一家团聚后开上了公路,黑白影像让故事变得“陈旧”而有质感。

     5 ) 讲述小人物的命运抗争与衰老

    垂暮的伍迪,年轻时在空军服役,退伍之后跟老友艾德合开了一家汽修厂,她一辈子好像都过得很失败,生意告吹、经常酗酒、奉子成婚、死要脸面,在他的生命旅程中就从没享受过“被关注”的待遇,他注定是个小人物。
           也许他的执拗就源自于内心渴望的翻身,所以他坚持要去领奖,他主动告诉老友自己中了奖,伍迪不过是想享受被别人羡慕的滋味,他也想成为众人口中的谈资,成为那个“幸运儿伍迪”。
           这部片中好像所有人都面临着生命的低谷,或者说这不过就是社会现实的真实映照。一事无成的老年伍迪,感情受挫的普通职员戴维,处在工作漩涡里的大儿子罗尔斯,那一对被社会淘汰的表兄,甚至霍桑镇上那些见利忘义的无名鼠辈,都是一个个濒临社会边缘的失败者。这样的人都存在于现实社会中,导演给我们描绘的,都是真实可见的场景。不过有一群人在努力救赎着自己,顽强地和命运抗争,而有些人,这一生该怎么样,就还是怎么样地苟活着。
           电影所讲述的,是与衰老有关的故事、是父子情的故事、是社会关系的故事、是命运抗争史的故事。总之,它是让我看过不能忘却的故事。其实无所谓好人坏人,也没有那么多煽情,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老去了有些未泯的事情,或者能实现或者不能实现,依然还会老去。

     6 ) 為什麼是黑白片?

    為什麼是黑白片?

    還沒看完《內布拉斯加》(Nebraska)全片前,我想到的理由,是為了媚俗,為了包裝。

    因為《內布拉斯加》(Nebraska)這部片的劇本實在太過通俗了,俗到不得不用黑白片的方式去包裝它,讓它顯得更有後天加工的質感。作為一部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派頭的電影,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一種內涵是盡在無言中;相反的,它處處淺白易懂,對白多而不諱。

    這部電影,就像歐文威爾森會演出的那一種美式喜劇,就是那種眾人皆在嘮叨中做出誇張的下流搞笑,搞笑完又以誇張的肢體語言和解,人人都看得懂的通俗情境劇。

    我甚至看得到這部片在演甚麼:

    片頭先出現歐文威爾森的臉,他會衝上馬路,他穿著一身音樂量販店店員的制服,然後制止一個醉倒在馬路上酒語連連的糟老頭,然後他喊了一聲爸。那個爸爸會是誰呢?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史提夫•布希米(Steve Buscemi)那賣萌有理的好老頭形象,但考慮到票房,或許會是勞勃狄尼洛飾演,會更有突兀的反差吧。

    歐文威爾森跟勞勃狄尼洛會踏上公路之旅,開著一台貨車,拿著一張獎卷;但車子可能會壞,而獎卷可能造假。人老珠黃的勞勃失神撞傷腦門,只得在荒鄉休養個幾天。在這期間,歐文威爾森得迎接哥哥與老媽衝過來問罪的破口大罵──內向的哥哥很合史提夫馬汀的型,潑辣的老媽則非琥碧戈柏莫屬。

    一家子在異地大吵大鬧,兄弟跑去偷空氣壓縮機卻沾得一身鳥屎,夫妻鑽進昔日酒吧卻跟老友大打出手,荒唐荒唐再荒唐。結局快到,直接收工,勞勃狄尼洛眼淚一汪的說我中獎都是為了你們兄弟,歐文威爾森衝上前抱緊老爸狂哭得沒完沒了,隔天到達內布拉斯加領獎,但有沒有錢已經不再重要……

    像不像?我自認滿像的阿。

    差別只在於:歐文式喜劇會讓獎卷中賞,《內布拉斯加》不會。歐文式喜劇會讓全片滿是旅遊風情,《內布拉斯加》卻全片皆是黑白電影。歐文式喜劇會讓親戚聞錢奔來的世態炎涼演得像小丑嘉年華,《內布拉斯加》則是內斂得就像現實該有的模樣。歐文式喜劇會讓老爸複雜而有滋有味的過去遺憾拍得無比深沉,《內布拉斯加》的老爸卻選擇了吞下所有過去靜靜地活在當下。

    只有四點,就讓這部片從歐文威爾森,變成了奧森威爾斯的質感。

    所以,到底《內布拉斯加》為什麼要拍成黑白?我在看完後,默默猜測的可能性,便是這一切皆是出於老人的眼界。

    這部片不是青年兒子的公路冒險,而是老年父親的公路歸鄉;年輕人想沿途看風景增眼界(就像片中兒子去看總統山)的慾望,老爸不在乎,也不在行,整個美國只有黑與白的分野,開闊卻灰濛,甚麼都不再富有鮮豔,只有眼前無邊的地平線在顯示著自己的目標:到達雜誌社,領取一百萬。

    但是,沒有了色彩的世界,真的只有不堪嗎?兒子替老爸買下一台二手貨車時,本來壓抑的影像反過來給了我們一個新解。

    那台車齡五年的破車,在兒子口中應是有點難看的二手貨,在黑白無色的老爸眼睛裡,跟新車一樣閃亮又明媚。老爸開心了,他開著車衝入老家,向著每一個嘲笑他的人炫耀,開心得像孩子領了糖;車子的舊根本不是問題,也看不見問題。在這一刻,生活再度有滋有味了起來,即使這滋味是自得其樂,又何仿?

     這就是我的答案。

    這答案說得我很心虛,因為僅是猜測。也許《內布拉斯加》的黑白真的僅是我最初猜想的媚俗,又或是技術上的考量(儘管在這數位時代幾乎不可能),但是看完這部片,我很難再想像,擁有顏色的內布拉斯加該長著甚麼模樣,才像是一個地方。

    話說完,該是揭露答案的時刻了。

    在我發完這一篇隨筆後,幾個小時內,我的朋友便附給我一份導演Alexander Payne的訪談,裡面談及了他為什麼選擇黑白片的形式。他這樣說:

    “It just seemed like the right thing to do for this film,” he said. “It’s such a beautiful form, and it’s really left our cinema because of commercial, not artistic, reasons; it never left fine-art photography. This modest, austere story seemed to lend itself to being made in black and white, a visual style perhaps as austere as the lives of its people.”

    這答案是如此意外的樸實,令我好生訝異。或許有時候,觀眾的思緒走得太快,反而走上了遠路,踏不回創作者自己預設的流奶與蜜之地,也是電影的家鄉內部拉斯加州。不過,就像本片的公路之旅一樣,或許我們觀眾這種注定失敗的誤會與誤信,反而能兌換到意料之外的驚喜,以及導演附贈的一頂帽子獎賞喔。

     7 ) 迎风撒尿 指坟骂娘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大概很难把这个标题与其联系起来,因为据说这是一部表现父子亲情的小品,而且还刻意做成了黑白片,应该是很温馨很恬淡的呀。可看完全片后,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这两个场景:老头伍迪数次在路边解下裤腰带撒尿,老太太在老家的坟地里用无敌毒舌笑骂死人。两个七老八十的人就通过这种方式,在整部电影里存在感爆棚,年轻人们反倒都畏畏缩缩,或是痴痴呆呆。于是父子亲情退居其次,我看到的重点,是人在老去后奋力寻找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哪怕是以看起来粗野或愚笨的方式,哪怕明知道最后一切都要成空。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此前的几部名作——《杯酒人生》《后裔》都是中年危机题材,大概是因为年龄渐长,此番顺势转移到了老年危机题材上。“老年危机”这个词甚少看到有人用,大家可能都觉得这是不言自明的,或者根本就不能成立。人老了,只剩下“危”,哪还有“机”啊?可倔老头伍迪偏偏不信这个邪,不顾全家人的反对,一门心思就是要去领那张彩票,似乎这就是他所剩不多的生命里最后一次的“机”。

           彩票作为这部电影的关键元素,似乎也与黑白文艺风不搭,何况片中还以很大一部分篇幅,表现了老家的那些穷亲戚得知伍迪中彩后纷纷厚着脸皮企图分一杯羹,而后来得知实乃乌龙一场后又是怎样翻脸不认人的。这样的剧情搁在我们聒噪狗血的国产电视剧里,恐怕也毫无违和感。但在《内布拉斯加》中,这张彩票通过诸多细节的小火慢炖,硬是被打造得比一本诗集还要意味深长。这让我想起也是最近看的《如父如子》,其中“抱错孩子”的烂俗剧情同样也被是枝裕和处理得沉静动人。最近大导演们似乎都迷上了这一套,好以此显示自己化腐朽为神奇、化狗血为鸡汤的高超导演技巧。佩恩和是枝裕和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玩这一招了,而且永远丢不掉他的幽默感。只不过之前的中年危机本来就适合用喜剧表现,而在这部老年题材里,就属于高难度尝试了,要么容易处理得过火,要么就会流于平淡。所以我猜,之所以要设计成黑白片的形式,大概就是为了兜住那苦涩的底,在此基础上再去尽量把荒诞和狂放展现出来。

           另外,我还猜,黑白片也是为了营造时代的幻象。如果不是片中人直接说出来,你大概很难相信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当代的美国,而不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片中的美国中西部一片萧瑟与荒凉,人们无所事事,为了区区一百万美元的彩票就不惜撕破几十年的友情——美国的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到如许程度了么?

            话说回来,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危机都是如影随行挥之不去的,随时蛰伏,随时猛扑上来,根本不会设计好时段看你是中年还是老年。只不过有的人索性放任自己沉底,而有的人偏要在不断的扑腾挣扎中度过一生。
           

     短评

    其中有一幕,父亲在副驾驶欣慰的看了儿子一眼,儿子转过头去的时候,父亲迅速把头扭回去,直戳泪点。今年到目前最喜欢的美国电影。

    6分钟前
    • 简逸
    • 力荐

    哪里的亲戚都差不多嘛

    7分钟前
    • ender_shan
    • 力荐

    佩恩和邓恩真的让这个荒唐又并不荒唐的故事有了魔力。生活的美妙之处正是这段旅程路上散落的那些远不算美妙的闪光片段。

    11分钟前
    • BLTEmpanada
    • 力荐

    看完电影吃晚饭,我拿了两罐青岛,看着那个平凡的父亲:“爸,你给我讲讲你以前的事。”

    15分钟前
    • zhample
    • 力荐

    就怕以后我只要听到亚历山大·佩恩的名字,就会联想到美式主旋律的心灵鸡汤,他总是一再的自我重复,好在永远都是水准之上,虽然没什么长进,但也还没有失手的时候。一个荒诞讽刺的人情故事,还有一群演技内敛又极度生活化的演员,我只想说这群演员实在是太棒了,就连威尔·福特就有演技了。★★★

    1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1、亚历山大佩恩最擅长的家庭题材举重若轻的文艺片,不用劲却很打动人 2、父子情深理解释怀,陈年旧事不翻才好,老奶奶尤其重口味 3、总想起《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4、主角老爷爷和老奶奶演技都要赞,此外俩二货兄弟太活宝了 5、满场爷爷奶奶,可能感同身受吧

    20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一个谎言阅尽人情冷暖,一段旅程回溯过往人生。

    25分钟前
    • 白发生
    • 推荐

    佩恩老师一直在重复自己,从来没有超越。起点高也没办法啊,这就是得瑟吧。外国记者的笑点太低了,给跪了。

    27分钟前
    • K
    • 还行

    关于父亲,有时候他们老着,只是需要一点活着的念想。当他最后说出要领奖金的真正目的时,所有个人自尊和旁人嘲笑都那么不屑,眼角湿湿…赞配乐、摄影、故事、表演,以及牛逼的结尾,今年颁奖季最平凡而温暖的电影。

    3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佩恩的鸡汤小品完全就是我的菜,每部都哭成傻逼。黑白影像,精彩群戏以及动听的配乐,讲的无非还是《施密特》里的老年迟暮、《杯酒人生》的公路旅行和《后裔》的生活传承。人生总是要经历一些近乎荒诞的玩笑,兜兜转转之后,过客已去,重要的将永远铭心。

    32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从此以后就不要嘲笑那些警察都拦不住,非要给骗子汇钱的老人们了,也许他们背后也有这样一个荒唐而伤感的故事。

    36分钟前
    • SleepyPino
    • 力荐

    佩恩每次都用最简单的故事打动我,这次是父子情。他故事里的人物总是loser,在一番寻寻觅觅之后,loser还是loser。我每次都在看完他的电影之后想,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真美,吵吵架也美,可自己还是在世界的另一边没有目的的飘荡,唉,人生的不如意,大概就是这样。

    3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没有人格升华的电影都是好电影

    42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佩恩的又一部公路片,仍然满满亲情。本以为是一场公路的挫折与感悟,其实是故土重游,回顾往昔。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去发现曾经的自己,儿子在了解父亲的过去,也开始理解父亲并了解自己。很多细节都很棒,那些尴尬,窘迫,都极生活,结尾的释怀则极感人。同时,这是一部出色的群戏。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老人们如果坚持要做一件事,不管多荒谬,尽量帮他们实现吧。

    48分钟前
    • Jorrow
    • 力荐

    是最好的佩恩么?当然不是,但新千年之初的许多感觉竟然在黑白的画面中纷纷回来了。大孩子哄老孩子,就像自己小时候为些不切实际的愿望耍赖,最后却也幸运地被人安慰得破涕为笑,简单的角色对调就把人生苦涩拍出了小津的味道。虽然到最后还是自欺欺人,仍然边叹气边暗爽。

    5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真爱就是老太太在儿子们面前把老头子骂成狗,背地里看到那群势利眼的邻居朋友来要钱就叉腰骂you guys listen well, go fuck yourselves.温馨家庭黑白片儿,适合圣诞节与小伙伴在电影院包场观看。圣诞快乐啊各位

    56分钟前
    • #锦二爷#
    • 推荐

    风格很接近Carlos Sorin, 极简主义传达最深情绪。每个家庭都是一个谜,一部生活的史诗。

    5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这TM才叫爸爸去哪儿,粗粝生硬的米国西北乡下范儿,平淡无奇的家庭琐事,不可理喻的倔强老爸,性情中人的老妈,黑白化影像之下更显的代入感十足,内种扑面而来的凛冽冷风一下子就把冷酷现实推到你面前,美式公路电影的文艺腔调在这一年又偷偷复活了一把。

    59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一出老少爷们回乡记。诙谐中透点辛酸无奈,透点忧伤温情。黑白画面骤然提升了影片质感,整体颇有是枝裕和一派的日式家庭片味道,叙事徐缓淡然,台词节俭传神点到为止。片尾处倔得像头驴一样的老爹,驾车慢吞吞驶过洋槐大街,仿佛对自己一生的回放。老爷子老太太演技好了得,今年奥斯卡小李难有出头天。

    1小时前
    • 匡轶歌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