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寻人记粤语

    寻人记粤语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香港2021

    主演:方东昇,黄晓莹,黄靖婷,李晓欣 

    导演:内详 

     剧照

    寻人记粤语 剧照 NO.1寻人记粤语 剧照 NO.2寻人记粤语 剧照 NO.3寻人记粤语 剧照 NO.4寻人记粤语 剧照 NO.5寻人记粤语 剧照 NO.6寻人记粤语 剧照 NO.16寻人记粤语 剧照 NO.17寻人记粤语 剧照 NO.18寻人记粤语 剧照 NO.19寻人记粤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尋人記》和大家一起穿越時空,展開「地氈式」搜尋。目標人物是八、九十年代新聞小故事的主角。茫茫人海,如何找到隱身多時的被訪者呢?團隊發掘線索,運用直覺,尋找那些年,這些人。 採訪隊千辛萬苦找到他們,當年的小童已經長大,大好青年如今兩鬢斑白,當事人回味舊事,會否有另一番體會,不一樣的答案呢?消失的記憶再次浮現,觀眾尋回「人‧ 情‧味」之餘,又能否從中得到生活的啟示呢?

     长篇影评

     1 ) 豆瓣9.8,TVB年度最佳!这宝藏综艺不该只有2000人看过

    上周末,小咕发现了个宝藏综艺。

    节目没有明星阵容,没有宣传团队,也没有高级的后期包装。

    开播至今没有太大的水花,甚至只有2000多人看过。

    但它的豆瓣开分高达9.8,完播后依旧保持着9.4的高分。

    这档综艺名叫《寻人记》,由香港人气新闻主播方东升主持,TVB制作播出。

    一共10集,每集不超过30分钟,可谓是短而精。

    《寻人记》,顾名思义就是找人,

    节目把视角聚焦在八、九十年代新闻小故事的主角身上。

    留守儿童中的大家姐、电脑王子、肥仔成柏熙、还有酷似张智林的国民校草...

    时隔多年再次找到他们,一起回忆旧事、感悟人生。

    看了简介是不是联想到了BBC高分纪录片《人生七年》,

    小咕今天带你看看这部“国语版《人生七年》、国产第一高分综艺”为啥如此出彩?

    小鬼当家 |马倩仪

    节目开篇直接将观众带回了三十五年前的采访画面。

    台风将至,十一岁的倩仪还是像往常一样接弟弟妹妹放学,然后去小卖店给外婆打电话报平安。

    因为妈妈要在外地工作,作为长姐的倩仪从小就肩负起「当家」的责任。

    当主持人问起有没有跟妈妈说过不要上班,在家照顾你们。

    倩仪平淡的讲出妈妈的回答:不上班哪有钱?

    父母为了生计外出务工,从小到大懂事一直都是倩仪的标签。

    为了看看这位从小缺失家庭关怀的长姐成年后的生活,《寻人记》节目组四处寻觅,终于联系到了当年的「大家姐」倩仪。

    如今的她已经是一位妈妈,从三十多年前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变成照顾着两个孩子。

    问到倩仪最想故地重游的地方是哪里?

    她的首选地点就是陪伴她们姐弟度过整个童年童年的地方——坪石小童群益会。

    虽然这个儿时的乐园已经关闭了20多年,但当年在这里结识的朋友成就了一辈子的友谊。

    三十年后再次问到关于妈妈的话题,倩仪一度有些哽咽。

    她坦言,不会埋怨,但还是有希望父母照顾,

    之所以现在做全职妈妈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再重复她所经历的童年。

    节目不仅仅是记录了一场跨越三十年的重逢,也为我们抛出了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

    据统计,中国有超过5800万的留守儿童,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样的视频,多去关注这样的群体。

    毕竟,孩子们在童年受到的创伤以及心底里缺失的那份爱,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

    金句男神| 伟约瑟

    无论什么年代,考试都是最让学生头疼的一件事,从古至今都流传着“一试定终身”的言论。

    八十年代初,由于高中名额不足有四成人在初中毕业就会被淘汰。

    节目最出圈的一位就是跟考试有关,由于颜值出众还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他就是被称为“国民校草、金句男神”的伟约瑟。

    但帅只是他的外在,他对人生经历才的解读才更让人感叹,

    当年高考失利他说到,一张纸无法断定你的一生。

    节目通过校友会联系到伟约瑟后,他选在「中环码头」见面。

    之所以选在此处,他表示全因当年情。

    当年和他一起接受采访的两位好兄弟是他的挚友,他们曾经非常了解彼此,不管对方遇到什么困难都会陪对方度过难关。

    但世事无常,如今两位好友相继逝世。

    而他高考失利后他选择了步入社会工作,36年间他做过模特、空乘等后又出国发展了一段时间,最终兜兜转转又回到香港。

    他始终坚信人生永远都有take two,错了就再重来。

    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但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我们虽然无法预知天灾人祸,但我们可以调整好自己面对困难的心态,乐观看待生活。

    肥仔日记 |成柏熙

    1993年的新闻节目《星期日档案》中,有这样一位小胖孩。

    小小年纪一口气可以吃掉十个鸡翅,柠檬茶必须全糖加冰,妈妈在采访中发愁他刚买的衣服不到一个月就穿不下。

    过去了28年,这位小胖是逆袭成功变成型男,还是长成了大胖呢?

    一切答案都得在见到后才能揭晓...

    节目组开始在网上大海捞针,终于在某社交平台上锁定了当年的小胖成柏熙。

    三岁看老,看来是不无道理,如今的成柏熙变成了大胖。

    但与小时候不同的是,他现在意识到自己需要减肥,开始注意饮食配合运动;妈妈却从儿时叫他少吃点变成了每次回家都让他多吃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的迅猛发展,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全世界的美食。

    虽然科技在进步但人们的身体健康却在退步。

    世界肥胖人群的比重飞速增长,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也逐渐低龄化。

    面对美食的诱惑,许多孩子没有自控力,但家长应该明白,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最重要。

    “有人说,人生是营营役役,也有人说人生是寻寻觅觅。”

    《寻人记》看似在寻人,其实是在找寻三十年前的香港记忆。

    在当今浮躁的环境下,影视节目被“娱乐”所束缚,各种流量明星、奶油小生变成了吸睛的话题。

    曾经辉煌的TVB如今也逐渐落寞,难以再创经典。

    这个节目的出现能够让人们沉下心来,感受时间的流逝与社会的变迁。

    时光匆匆流逝,一辈子又能有几个三十年。

    在感悟人生百态的同时,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好好生活。

     2 ) 香港版的人生七年?总有些感动的平常故事

    又是一个值得种草香港综艺,支持方東昇

    👉回顾80.90年代的新闻故事,寻找当年故事里的主人公。靠着一个名字,一张图片,开启一个月或半年的寻人之旅。30年后重现的他们,或是长大,或是老去,或是离去,总有一点感动,总有些感慨🤔

    👉细时肥仔,大时还是肥佬,减肥是终身大事

    当年一餐搞掂10只鸡翅的可爱肥仔,长大之后依然摆脱唔到的肥胖问题。不过学会了节制,10只变5只的鸡翅,只因长大了,成家了,懂事了,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成为下一个肥仔肥妹。

    👉80年代相当有头脑小抄王,凌晨5年排队买邮票毅力过人

    人仔细细,邮票抄起。为咗买最新出版的邮票,凌晨5点排队,买完照旧翻学读书。逛逛尖沙咀,就知抄邮票没市场,停止入手新邮票。细细个就有商业头脑,果然不付众忘。学习会计专业,投身金融行业,从事股票上市。感谢妈咪愿意放手让小朋友去尝试,培养数字兴趣思维,就算明知亏本都没有指责,放胆去试。

    👉兄弟情深的当年校草,10蚊分3份洗,为兄弟正名

    升学重重困难的80年代,虽然没有陆续读书,当年面包还是看着脸,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认识了各路贵人,最后成功转型老板。分数唔系大晒,靓仔先大晒😄

    👉一共10集,集集有总结,集集有感悟。

     3 ) 时代在变,信念未改

    《寻人记》见证了很多这个时代的变化,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渐减少,人情味越来越淡薄。但是就像结尾说的,“相信奇迹,才能遇上奇迹。”怀抱着一份对人情味的信念,就依然可以在这个时代拥抱人情味。每集都讲了一个看似平淡质朴的道理,担当、热爱、踏实、知足、真诚,以及关于教育、婚姻、亲情、成长中那些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不仅不会过时,反而在这个时代显得更加珍贵。

    第一集 说“再见”很容易,有些人说完,再也不见。但只要有心,即使三十年后仍会再次相见。 听这段话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一些上学时的同学,初中的、研究生的,很多不那么熟悉的却曾有过短暂相处的人。我们就像是两条相交的线,有过一次交集便不会再产生任何联结。很少有人会费尽心思,寻找当年已经遗忘的一些人和事。然后我又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时隔五六年她重拾了我们的友谊,而且我们的关系又如当年一般亲密,甚至有时比当年更像知己。我总是那个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人,但这次我却是被找回的那个人。我的朋友完成了这个神奇的找回过程。顽固的我被改变了。第一集叙述的事情是如此平凡而简单,但这件小事却又如此的不平凡。它似乎在向人们传递着一种信念,虽然世事无常,但是我们内心尚存的温暖仍然可以变成一种坚定的力量,足以对抗这世界冷酷的一面。

    第三集 疯狂到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才能改变世界。 觉得《寻人记》这个节目做到了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事。 这集的“电脑王子”让我很感兴趣,不时为了钻研电脑程式通宵看书,好有大空翼的感觉。崔永健为了自己学电脑留级两次并不后悔,他不想因为应付考试牺牲这兴趣。这点也让我非常感动。现实中兴趣和进阶之路常常就是矛盾的。而且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儿子也说欣赏爸爸重读两年的经历。我也是。崔永健说记得追求知识时,到深水埗买了电脑书,一个人走到对面街的快餐店,一边吃汉堡一边品尝这本书,那一刻就是最浪漫。真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电脑王子的大儿子那么小就自己写程式,自己制作伺服器,甚至主持外国论坛,跟世界各地的人聊电脑科技游戏等等。小儿子读小学就自制机器人。爸爸问看了多久YouTube学习,儿子答两分钟。最让我惊讶的是,最懂电脑厉害的人也是最懂电脑负面问题的人,一直注重隐私的他对个人隐私保护地非常好,在电脑上几乎搜索不到他的信息。不愧是大神。但是这么厉害的电脑大神还是被制作组找到了。比电脑更厉害的果然还是人脑。 第四集 方东升说“落区”很重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依然很强。真难得。好喜欢这种靠人找人的感觉。一些人还留着那些记忆,但是大数据未必能记得。 “无数人荡产倾家输性命,胜者则丧良知人格,余于股坛数十载,未尝见一真正赢者,智者应知此乃一处永无赢家之战场,取胜唯一法——及早离去四字而已。”——《大时代》 “只是暂时给他一点人生经验,起起跌跌,跌倒懂得站起来就行。”我觉得张浩源的妈妈特别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明白人生更为重要的那些道理。小的时候就教育孩子要学会踏实,不要一味投机。她让我想起我的奶奶。孩子跟妈妈有些泄气地说觉得邮票不行的时候,妈妈就说不怕,几千元而已,买个教训。这种把得失看淡,更重视做人道理的感觉和奶奶很像。是那种长者的心境和智慧。张妈妈开始只当孩子贪玩,后来发现儿子集邮的动机越来越变质就开始担心。说明这是一位三观非常正的妈妈,我觉得我家人没准就开始鼓励了。老叔就是集邮炒股都干过,结果都是一场空,只有自己很多年后还视为珍宝。现在一边打工还一边买彩票,这么多年都没有抛弃投机的心态。重视那些邮票也不过是觉得有一天会指着它发财罢了。正因为张妈妈教育得好,孩子才会认为钱是万能的同时,说出第一是亲情、第二是钱这种好。几十年后张妈妈看到这段视频觉得感动,欣慰孩子认识到亲情是无价宝。临走时妈妈对着工作人员鞠躬说辛苦了。我觉得老港人身上很有那种知礼懂理的感觉,想起以前我奶奶总教育我这些老师啊长大了你都不能忘了,那种感恩的心态好像在老一辈身上都有存在,他们会很重情义。而那也是我们这代人淡化了的心态,我们把什么都看得很轻,在这个一切得来皆容易的时代,好像在乎的心态也随之变淡。 第五集 让我感动的是一开始伟约瑟不想接受采访,但为了纪念两位朋友,就选择了约在中环码头见。这时候就会想起谭咏麟的《朋友》。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两个朋友依然在韦约瑟的心里留有很重要的位置。当年受访时韦约瑟也说金钱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朋友互相帮助。另一位朋友说了解彼此的性格,朋友做的不对会劝,做的好的会赞扬。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历经几十年,仍不褪色,莫名感动。最近看《声生不息》也是,几名老歌手动不动就提到自己的老友都几十年了,感觉那一代的香港人很重视友情。突然很希望自己几十年以后,心里也能存在这样的老友。感情简单、真挚,却最动人。 “人生不是考试,别让选择限制了想象。”那么第三集的电脑王子绝对是做到了。 伟约瑟当年的成绩差,但是我特别喜欢他的态度。“反正都是经历,不如经历一次刺激一点,慢慢没科成绩甩出来。一生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会考,就慢慢品尝过程。”当年的伟约瑟长得真有积分像张国荣,受访时说:“放榜而已,一张纸不太重要,断定你一生,要生要死。我觉得没那么严重,不行的话重新来过,是小事一桩。”天呢,帅一脸。“走过,错了,改,再来。永远能重来。生命有take two,任何事也有take two,视乎你用什么方法,不是一件事决定一个人,人生不是由一件事主宰。” 旁白:“人生事事要争第一?伟约瑟眼中,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少年伟约瑟:“长远人人都想赚大钱,买名车,有房子,但不会太奢侈,能养活妻儿子女和家庭。”中年伟约瑟:“珍惜身边人和你能拥有的东西,也不需奢望再争取或苛求什么,不等于不努力,但可以放轻松,经过四十多年,已经足够。有些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我有瓦遮头、有地方住,有饭吃,身边还有好友,有好伴侣,便已足够。”我现在就是这个心态,觉得有瓦遮头有地方住已经满足。满足是一个自我内在很协调的状态,整个人不会出现那种自我怀疑或对比他人认为自己不够好的感觉,是对自我的一种确定感,知道自己要什么,因为感到满足而不再去觊觎其他。想起奶奶经常就是那样一种状态,她从来都是满足和骄傲,对自己做过的努力,对自己已拥有的东西。以至于经常让小敏纳闷儿,让全家人纳闷儿她那个破烂糟心的家她哪儿来的底气。我觉得她是对她自己尽力的状态感到满意吧。至于儿女怎么样是她控制不了的。希望几十年后我还能有这种满足的心态。 第六集 “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能骗到的,都是相信你的人。”不愧是《寻人记》!!这句话让我疯狂打call! “世界最大的空间是进步的空间,世界最小的空间还是家里的空间。” 受访人表示无论“种金”、“种菌”,只要种了贪念,就会有下一个苦主。受骗源于大意,利用的是人性的弱点。所以诈骗才永远有生存的土壤。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简单的骗局就是有人上当,现在明白了。 第七集 收成需要时间,老师不是魔术师。“教育不是即食面,是老火汤,熬得越久越有味道。” 那一句教育理念让我很感动,希望建一所没有眼泪的学校。愉快学习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旁白:“梁校长觉得新一代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改善,但未必更快乐,多了学生有情绪问题。” 梁校长:“现在多了小孩感觉很寂寞,大人很忙碌。有时小朋友需要天南地北聊些无聊事。”我觉得不只是小朋友,大人也需要一天中有一些时间天南地北聊些无聊事,而不是像个机器人一样。 陈副校长说:“以前家长很客气,老师说什么基本上不会否定。但现在很多事觉得学校做得不好,动辄就投诉。其实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果然哪里都一样。现在的人很容易生气,也很不容易心平气和。各行各业都要服务,但是作为被服务方又比谁都火大。这应该是现代人排遣不出去的戾气导致的吧。 “有一刻想过是否真的要辞职,但当你这样想时,又想起为何要当老师。这种勿忘初心的感觉让自己要努力重来。” “幸好我还有眼泪,我觉得如果已经欲哭无泪,我想应该要停止教学了。幸好我还有很多眼泪,可以陪小朋友笑,陪小朋友哭。” 第八集 贫贱夫妻百事哀,有人说有钱会比较容易有美满婚姻。 受访夫妇表示完全不同意,有钱才容易出轨,有钱就有时间,有钱诱惑会更多,或者他未必真心对你好,但对你背后的钱很有兴趣,越有钱越容易掉入陷阱。夫妻之道就是要让对方继续做自己,大家互相有空间,你有你,我有我,不会互相影响。 这对当年的“龟兔组”夫妻从对性格快慢的争论转为对谁先离开的争论,实在很感人。这是相濡以沫的几十年产生的眷恋,让一方很难接受另一方的离开。老头子说自己比较自私,想先离开,因为留下的比较辛苦。老太太说他真差劲,最好是一起离开。这应该是一对夫妇最理想的感情状态了吧。 两夫妻这么多年坚守一个原则,不提离婚,因为觉得它会给自己洗脑。是啊,珍惜的话就不会轻易说出这两个字了。就像一种迷信一样,人不会对重视的事情乱开玩笑,怕它成真。 第九集 看到如今已经苍老却依然有些傻傻的妹妹远远地站在那里一下子就泪目。这姐姐世上难寻。放弃移民,守护妹妹一生。让我泪目的是她没有被抛弃。我想起《橙沙之味》,患麻风病的妹妹被格格抛弃了,虽然情况不同,但是二者都被放在了一个弱者的位置上,不同的结局会给一个人完全不同的心境。 第十集 老师说以前的学生比较有毅力,现在的学生没有耐性,但是很聪明,因为接触的事物多了。如果要他们花那么多个星期研究,要有很大的诱因。这简直就是现代人的写照。

     4 ) 时间改变了我们什么?

    看完《无穷之路》又开始看这部tvb的纪录片了。

    这个片的构思蛮有意思的,然后记者也蛮辛苦的,要找到并采访几十年前的新闻主角。你会发现,每个普通人都有好多故事了。

    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是否选择移民那一集,在那个年代,不少hk人选择移民去找新的机会,有的人成功远离了在本地的“内卷”,但是有的人却因此失去了婚姻。其实是否移民这个事情就涉及了个人当时对于自己和外界环境的一个判断,到底哪里是更有发展潜力,哪里又更适合我。

    里面还有一集,一个小时候爱集邮的小男孩,从小时候就体现了很强的商业思维,长大后真的做了投资相关的事情。这大概就是“从小看老”喽。

    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就是,有钱人过了几十年去采访,还是有钱的hhhh,长得帅的人过了几十年还是个帅老头哈哈哈哈,校草老了还是像个老演员一样的气质。总体来说,hk那边的普通人我都觉得很像tvb中的某个演员是怎么回事hhhh。

     5 ) 是谁还没去看!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最近挖到一个宝藏综艺——TVB出品的《寻人记》。

    没有明星大咖,没有新鲜的概念,更没有大制作。

    开播就拿下9.8的逆天评分,整季完结还有9.5分。

    今天就跟大家盘一盘,这部综艺到底神在哪里。

    节目形式非常简单,就是回访八、九十年代香港电视新闻里的素人主角,看看他们如今都怎么样了。

    第一期一上来,回访的主角是1986新闻节目里的“小当家”。

    中间是新闻的主人公

    之所以叫“小当家”,是因为主人公倩仪父母工作繁忙,从小就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接送他们上下学,甚至还要负责做饭。

    真的很担心倩仪的用火安全啊!

    节目组想尽各种办法终于找到当年的“小当家”,倩仪如今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我一开始内心os是,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看起来如此平平无奇的主人公做为第一个回访对象。

    接着往下看,发现是我天真不懂事了。

    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背后,是香港这几十年来并不平凡的动荡变迁。

    倩仪当年住的坪石邨是香港比较有名的公共屋邨。

    所谓公共屋邨,也就是我们一般提到的公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推出了供小家庭居住的小户型。

    香港比较有名的公屋彩虹邨的彩虹楼、鲗鱼涌的怪兽大厦,都是非常火的网红打卡地。

    很明显,左图是彩虹邨,右图是怪兽大厦,《变形金刚4》就曾在这里取景

    仰视坪石邨公屋,缺乏光照的楼宇内部和天井上面的一片天光,形成强烈对比,有种科幻电影的既视感。

    这些公屋每一个小小的窗口背后,都挤着一个像倩仪家一样有四、五口人、甚至三代同堂的香港家庭。

    照顾弟弟妹妹之余,儿时的倩仪放学后大多数时间都在社区的儿童中心,玩耍、写作业。

    在整个新闻片段里,他们的父母几乎没有出现过。

    三十多年后,公屋的其他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但可供儿童活动的空间却越来越少。

    加上课业越来越繁忙,小小少年们除了学校、补习班,也没有更多娱乐、玩耍的地方。

    八、九十年代起,香港政府就不断呼吁不能留儿童独自在家,保护他们免遭意外。

    如今,法律判定留16岁以下儿童单独在家不构成违法,但如果出现问题,家长可能会被判刑事犯罪。

    所以现在几乎不可能再出现像倩仪小时候那样的“小当家”,很多家庭的母亲都是全职太太。

    有些家庭甚至会全家上阵,或者配备一个菲佣帮手,从接送上学、打理家务、到辅导作业,每一样都要家长和菲佣亲力亲为。

    提起菲佣,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大富大贵家庭才请得起的。

    现实也不完全是这样,很多中等收入家庭,因为父母无瑕全天候陪伴、处理孩子和家里的各种事物,都会雇菲佣帮忙。

    不是我夸张,第七集就能告诉你,现在的香港父母也得全力以赴鸡娃。

    《寻人记》用“驯马”来形容现在家长培养孩子,跟内地家长给孩子打鸡血异曲同工。

    三十年前,幼升小只需要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测试孩子基本的反应能力。

    三十年后,家长带着即将升学的孩子四处投简历、疯狂面试,期望考上一个好学校,动辄就要跑十几二十所学校,光是针对升学面试,也有专业的培训机构。

    小朋友需要掌握的技能也非常吓人,不仅要求出口成章、外语流利,课堂之外还得培养自己的爱好特长。

    想起那个非常著名的段子——问:孩子四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是不是不太够?答:在美国应该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

    在鸡娃这方面,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从南到北,香港与北上广深同呼吸。

    除了这些三十年来的香港生活变迁,节目组也关注到了一些社会现实话题。

    他们回访了小时候肥胖的少年,想看他长大后是不是依然受肥胖问题困扰,引出“肥胖的香港”这一结论,呼吁人们加强锻炼、关爱身体健康。

    也回访了多年前会考滑铁卢的校草,想说明不管在哪个年代,学历都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有评论说,《寻人记》寻的是“人情味”。

    确实,节目里的很多采访对象是通过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才联系上的。

    尤其是会考失败的校草让我非常触动,他接受回访的主要目的不是想讲自己的故事。

    当年节目组打错了他好友的名字,而他的两位好友都已经过世,他想借回访的机会纠正多年前的错误。

    社会变了,但人与人的情感没淡,跨越几十年,还能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各种渠道寻得当年的受访对象。

    采访对象们也都又掏心掏肺分享了他们这三十年来的故事,节目的确寻到了“人情味”。

    但除了一些朴素的生活道理和社会现状,作为一个内地人,我在《寻人记》里看到更多的是过去的香港。

    正如节目的英文译名《Big Big Old World》一样,《寻人记》不仅是在寻人、寻人情味,寻的更是三十年前的旧日香港。

    那时,香港有了六、七十年代制造业腾飞的积累,八十年代初,世界前100家大银行有85家在当地开设分行。

    香港成了仅此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投资赚钱、急功近利仿佛成了整个社会的主旋律,香港从长及幼、各个行业无不在挖空心思搞钱。

    第四集主人公张源源从小学开始集邮,一开始还只是当做爱好,后来发现倒卖邮票可以赚钱,于是奋不顾身投身到了炒邮票的行列中。

    凌晨排队买邮票,再赶着去中环邮局盖章,结束了又匆匆去上学,为此还影响了学习。

    第二年电视台回访,发现张源源囤积的不少邮票并不算珍稀,因此折在了手上,这也算是这位“小炒家”在金融市场的首次折戟。

    有人通过买卖有价值的商品发小财,也有人想通过投机的方式发大财。

    九十年代初,轰动一时的“牛奶种菌案”牵扯了几千普通市民。

    一家传销公司声称,在他们研发的“种子”中加入牛奶,密封一个月就能生产出一种特殊的细菌,用于化妆品生产。

    他们招募了市民有偿生产这种细菌,交三万块加盟费就能开始操作,方法简单、收益可观,大量市民被这项工作超高的投入回报比吸引,因此蜂拥而来。

    但没想到,没过多长时间,公司就宣布关张,交了入会费的人都成从会员变成苦主。

    除了投机不成反蚀把米的取巧行为,消费社会买卖双方产生矛盾的事更是屡见不鲜。

    最典型的就是“缩水楼”骗局。

    开发商给出的图纸和实际面积相差甚远,一些粗心的业主没细究就签下合同,搬进去之后才发现有些房间甚至小到放不下一张床。

    从炒作一切到消费陷阱,《寻人记》其实也是一幅香港经济最鼎盛时期的社会百景图。

    文化、经济之外,讲述八十年代的香港,不得不提的还有政治对社会的影响。

    1979年,时任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北京,与邓小平就香港的“地契租约”问题进行探讨,中英两国香港之争由此展开。

    尽管后来亦舒在小说《流金岁月》里,只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1982年撒切尔夫人到访北京,与邓小平谈论香港问题时“不该穿高跟鞋”。

    但在现实生活中,自回归事宜被提上日程,“97恐慌”实打实在香港社会存续了二十年之久。

    回归之后会怎样?成了萦绕在无数港人心中的问题。

    有人看好,有人看衰,大量持怀疑态度的香港人选择一走了之。

    据统计,1987年到1995年,有46万港人移民,他们或是移居与香港临近的台湾,或是移居国外。

    节目组回访当年决定移居的家庭,有些后来因为思乡心切又回到香港,有些为了下一代能在国外受教育在海外漂泊至今。

    我也有曾长期生活在内地的香港朋友,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经济崛起,他们举家搬到了内地,于他们而言,哪里能赚到钱哪里就是归处。

    回归这件事,表面上看好像只发生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零分零秒那一刻,却实实在在影响了几代人的一生。

    回看第一集,“小当家”倩仪感慨,儿童中心早就不是他们的中心。

    这么多年过去,香港也不再是旧时香港。

    观众乍看可能并不会对几十年前的素人故事提起兴趣,但一口气看完十集《寻人记》会发现,我们看的并不只是这些平凡人,更是三十年来香港社会各个方面的起起落落。

    其实不难理解TVB做这档节目的初衷,疫情期间,利用旧素材和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制作这么一档节目填充排期。

    节目虽然简单,效果却一点不差。

    哪怕素人接受采访难免表现得不自在,中间也能看出节目组刻意安排的痕迹,但能通过小人物拍出宏大叙事的效果,TVB这波操作的确牛逼。

    对了,有一个彩蛋!

    在回访张源源的过程中,节目组给他看了反应香港“炒风”盛行的《大时代》。

    点点赞,大家呼声高的话,我就开坑解说这部经典老剧!

    今天就聊这么多,强推大家去看《寻人记》原片,我们下期再见。

    拜了个拜。

     6 ) 请记住,我没忘记你!

    出身新闻专业,经历了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实习工作,研究了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和效果,最终发现,新闻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大多数只是成为了工作人员的KPI,成为了打工人又搬了一天砖的证据。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时效优先,普通人那些让人震惊的、疑惑的、感动落泪的事情还被各种商业营销、资本热点所淹没占据,不仅不被注意的消失在媒体上,更轻易的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让你不得不在被生活摧残之后,再一次感叹,世间薄凉。

    《寻人记》敏锐的找到了这样的点,它的播出证明媒体关注过的社会问题、历史事件,没有被忘记,有人在关注着你,你的冷暖、你的发展和你的生活。

    节目通过回访一个个历史新闻报道中的你你我我,透过个人的成长去洞察社会肥胖、升学、婚姻、诈骗等等社会议题的发展。我们都知道社会极大的进步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在哪些方面进步了,哪些方面又依旧没有改变甚至更糟糕呢?

    从中,你能看到人随着年龄增长心态上的变化,也能看到他们性格中始终不变的那一部分,比如乐观豁达、比如坚贞不移,也能看到jc是多么的固化。

    很感谢能播出这样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情味的纪录片,因为它就像你在寒冷时候的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你,请记住,我没忘记你!

     7 ) 寻人寻人,它寻得,真的仅仅是人吗?

    前几天,一个现实版的福贵大爷登上了热搜。

    2011年,成都本土节目《谭谈交通》里的谭Sir偶遇了一位用三轮车运输木材的大爷。

    谭Sir上去拦住了大爷,指责道:

    “大爷,你一辆小三轮装满了木材,上面还坐着一个人一条狗,这不危险吗?你家里人不担心你吗?”

    大爷平淡的回答道:

    “家里没人了,父亲死了十一年,母亲死了二十多年,哥哥死了十八年,老婆因为难产,也在十一年前和孩子一起死了。”

    听到这个回答,谭Sir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问道:

    “大爷,你身上发生了这么多变故,但我刚才见到你,好像你特别开心,这怎么回事?”

    大爷说:

    “往前看。”

    很多网友说,这是谭sir唯一被上课的一期视频。

    多年以后,这期视频被频频“挖”上热搜,网友也都在关心一个问题——

    十年前的大爷,如今到底过得如何?

    2021年4月,发福退休的谭Sir在热心网友的帮助下,寻着曾经的踪迹,找到了当初那位被他拦下的福贵大爷。

    令人可喜的是,十年后,大爷已经娶妻生子,家庭幸福美满。

    这种时过境迁的“偶然”寻人,让无数网友感叹时间的力量,也在一个个小人物的身上看到了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2021年4月5日,TVB出品的一档综艺便和“福贵大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寻人记》

    豆瓣9.6,堪称“年度最高分国产综艺”

    谈起TVB,许多人会如数家珍的谈起曾经经典的港剧,但随后又会叹息,TVB怎么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如今的TVB,就像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亦步亦趋的迈向死亡。

    但是今年,可能TVB的高层似乎终于脑袋开窍,知道曾经的经营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

    为了紧跟综艺占据娱乐大头的现在,TVB在1月任命了资深综艺人王祖蓝、曾志伟担任电视台高层。

    二位上任不久,便立马宣布了“超级综艺”计划,企图用综艺重新打开大陆和港台市场。

    而《寻人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01、

    顾名思义,《寻人记》是一档以“寻人”为综艺内容的节目。

    但这个“寻人”,不是新闻报道里常见的找寻失踪人口,而是去寻找那些七、八十年代出现在电视新闻故事里的寻常百姓——

    去看看,过了四十年以后的今天,他们的生活跟曾经有什么变化,他们现在过的生活,和当初自己期盼的,是否相似。

    我很喜欢片头的那句开场词:

    “有人说,人生就是营营役役,但有人觉得人生应该是寻寻觅觅。”

    在播出的十期里,我最喜欢的,也是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五期:

    节目组千辛万苦、多方打听,找到了36年前的一位“校草”。

    1985年,那段时间香港考试改革,会考成为了决定不少人命运的重要考试,TVB节目《香港新一代》就在当时拍摄了会考放榜后某校某班学生的反应。

    在拍摄过程中,有一位学生引起了节目组的注意。

    这位学生相貌出众,气质非凡,但最抢眼的,却是他拿到成绩单后的动作——

    他就像《赌圣》里的周星驰一样,把成绩单上的科目一点一点划开。

    直到成绩全部揭晓后,他羞涩的对着镜头摆了摆手,笑道:

    “不要拍不要拍。”

    很明显,成绩并没有达到他的期望。

    这一位,就是这期的主人公:伟约瑟

    节目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通过当时学校的校友会主席联络上了他,并相约在中环码头见面。

    如今的他,过得如何?

    当年那决定无数人命运的会考成绩,是否会成为他人生中的交叉口?

    主持人方东昇带着诸多问题,在码头静静等待校草的出现。

    不得不说,校草还是那个校草,即使年近六十,风采依然不减当年——

    黑大衣,黑镜框,贝雷帽,这位帅气的大叔还未自报家门,便被节目组远远认出。

    其实,伟约瑟在最开始接到节目组邀约的时候,并没有打算接受采访。

    最终令他改变主意的,并特地指定中环码头作为见面地点,全因是一个“当年情”——

    36年前,他和最好的两位朋友便是在中环码头接受了TVB的采访。

    只是如今,人去楼空。

    当年的两位好友已经先行一步离开了人世。

    面对记者的再一次采访,伟约瑟感慨道:

    “没想到,过了三四十年,你们还有兴趣采访我这个人。“

    在谈到逝去的两位挚友,伟约瑟叹了口气,说道:

    “人生很短,也很无常。”

    在当下,学区房和辅导班愈演愈烈的内卷中,高考成绩似乎已经成为每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烙印——

    考得好,鲤跃龙门,考得差,万劫不复。

    而伟约瑟,就是后者,当年的会考中文等级D,数学理科不及格。

    那么36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象征命运十字路口的会考成绩,是否对他的人生产生影响了呢?

    面对节目组的提问,伟约瑟云淡风轻的回答道:

    “我觉得那张纸反映不了,将来我在这个社会的工作能力。”

    这个答案,与36年的自己如出一辙。

    36年前,会考失利的伟约瑟被问到了同样一个问题,在录像里,稚嫩青春的他是这么说的:

    “一张纸不太重要,怎么能凭借一张纸就断定你一生,会考失利没那么严重,不行的话就重新来过。”

    之后伟约瑟的人生经历,也印证了他的说法。

    会考失利之后,他没有选择继续读书。

    80年代,凭借自己出色阳光的外表,他拍摄旅游广告,后来在工作中认识了朋友,经朋友介绍做了空中服务员。

    后来,他跟随家人移民加拿大,九十年代回流香港。

    回到故乡之后,他自己做老板,开始一点小生意。

    转瞬即逝36年,再一次面对镜头,伟约瑟感慨万分:

    “人生就是这样,走过,错了,改,再来。永远可以重新再来,任何事都有take two。”

    之后,伟约瑟故地重游,节目组带他回到了曾经的母校。

    几十年过去,母校除了把木桌椅换成了塑料桌椅外,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真的很神奇,几十年过去什么都没有变,只有自己变老了。”

    会考是伟约瑟人生中的烟花,美好却稍纵即逝,伟约瑟对于那段经历的定义是“品尝”——

    每个人人生中都只会经历一次会考,而这仅有一次的考试我希望越刺激越好,我要慢慢品尝这段经历,我不后悔自己没考好,我很庆幸经历过那段时光。

    面对当下“一考定终生,学历作人生”的教育处境,节目组不禁发问:

    “是谁说考试一定要考第一,人生事事争第一?在伟约瑟的眼中,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在节目的最后,伟约瑟对时隔36年的采访,做了一段人生总结:

    “人生就是这样,有意想不到的事会发生在你身上。珍惜身边人和你拥有的东西,也不需要奢望在争取和苛求什么。如果我有瓦遮头,有地方住,有饭吃,身边还有好朋友,好伴侣,便已足够。”

    这不等于不努力,但人生没必要那么辛苦,放轻松。

    这一期节目播放之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强烈共鸣。

    看完这期节目,其实你也能理解为什么《寻人记》能得到9.6的恐怖分数。

    作家陶杰曾经说过: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显然,会考对于伟约瑟就是一次命运的巨变——

    但这次抉择,没有之分,只是一条路向左,一条路向右。

    漫漫人生,绝不是一张成绩单就能左右命运。

    因为和试卷上的题目相比,人生遇到的题目,要更加复杂与艰难。

    02、

    《寻人记》看似寻人,其实不止是寻人,节目组如此费尽心思寻找曾经的新闻故事人物,绝非是为了所谓的“物是人非”之类的感慨。

    导演方东昇制作这档节目,更像是透过这些“主人公”,去观察香港近三四十年的变迁——

    这些变化,是关于科技,关于文化,关于教育,也关于人。

    就像“校草”这一期,便是关乎教育问题。

    在节目里,伟约瑟提到:

    “现在的孩子教育,和曾经是截然不同的。“

    以前的父母,认为你读完中学就已经了不起了,上不了大学也没什么关系,赶紧出来工作补贴家用。

    现在的父母,则是认为读书代表着一切,孩子压力要远远大于以前。

    以前不止读书一条路,即使会考失利,你仍可以选择千万条大道通向罗马。

    但如今,读书成为了唯一的救赎,这不知是好是坏。

    在第四期《炒风再起时》里,故事的主人公是1997年,TVB《星期日档案》里的一位拥有超前投资理念的小学生:张源源。

    在当代,有人炒虚拟币,有人炒房,有人炒鞋,而张源源在24年前,就已经在炒股票了。

    时隔24年,节目组带着观众最大的疑问——

    这位拥有超前投资理念的小学生,到了现在,是否财富自由,成为一名投资炒股达人?

    24年过去,张源源变成了张浩源,因为喜好数字,大学选择了会计系,毕业进入了证券公司成为了一名金融人。

    97年之后,股票价值持续下跌,最终沦为了一堆废纸,张浩源笑着说道:

    “趁早学懂也是一件好事。”

    不怕跌倒,最重要跌得早。

    如今的他,已经不再会去跟风炒作某样东西,因为他知道投机和投资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每当他想要去炒的时候,他都会去看看《大时代》里丁蟹最后的境遇。

    与其投机倒把,不如脚踏实地。

    最后。

    《寻人记》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相比于其他带着剧本“演戏”的娱乐综艺,《寻人记》有着诸多偶然性,因为你无法预料到几十年后的新闻主人公,会变成怎样的模样。

    一切的内容,皆是未知,也皆是期待。

    从一晃而过的画面里锁定一名主人公,再顺着线索抽丝剥茧的寻找36年后的他,这种“临时起意”般的“剧本”,带着一股迷人的魅力。

    在综艺这一块,国内兴起最快,却也衰落最快——

    从韩国借鉴的《跑男》,到《极限挑战》、歌手选秀各个类型的综艺层出不穷,但一阵风之后,一地鸡毛。

    《跑男》越做越没有内容,嘉宾一换,味道全无,歌手选秀除了前几季之外,之后的冠军几乎无人知晓。

    为什么?

    即使观众喜欢看超越生活的综艺,但长此以往,疲劳无法避免,因为所有的综艺,都离观众太远了——

    所以,如今贴近生活,回归平淡的日常综艺才能俘获观众疲惫的心。

    而《寻人记》恰恰是通过镜头,讲述那些最普通最寻常,却在经历岁月历练后沁人心脾的故事。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更容易的看见自己。

    寻人寻人,它寻得,真的仅仅是人吗?


    作者:十四十四

    公众号:十四十四

     8 ) 寻人记个人记录

    可以打4.5星⭐,能整到几十年前影像和今日再现还挺有意思的,平凡的主题里穿插一些让人反复咀嚼的东西,会细想80到97到20这些年香港的变化。方东升真的有才华,在片中就是觉得他老实靠谱可以信任。

    分集记下我当时的回忆感受。

    1.带弟妹的大家姐现在也养小孩了,幼时的小童会却没了,城市社区的公共空间在减少,孩子关在小屋子里各自成长,爸妈也花更多时间去陪伴。社会变化,分工也在调整变迁。

    2.三岁见八十,肥胖的问题常伴一生,只是我们现如今会知道飞甜飞油,算是进步还是后知后觉?

    3.电脑人才好像至今还是从事IT相关,甚至环境造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孩子也倒弄机器人和编程了,这一家子长得太像。不过可以通过崽崽的新闻,查到他家老豆,太绝了。

    4.幼时炒邮票,食大炒股。讲到亲情最重要,其次money最万能还是会眼眶红红。这理财习惯真是要从小培养。而且这个故事话我们知,投资有风险,小心变蟹货。要投资,不要投机。

    5.老友过世,考试不是唯一出路,出国做生意人生有很多条路可走,校草的帅气也是一世人的喔😲。以前香港的升中考,会考,一层层卡人,一遍遍挣扎,小朋友是真的会因为考试不理想哭的。

    6.有关行骗,维权,到认栽,再到传销影响。影片都可以看到,做生意在香港都只是小本买卖,能混个中产都不容易,房子小而贵。难怪缩水楼纳米楼都有人踩坑。

    7.这集感慨颇深,教育离不开背后的经济基础...... 有钱人面私立学校,会考后就可以出国念书,毕竟人家是董事长的崽崽。而这种富裕也会延续好几代,现在小朋友面试也可以报班,看完真是瑟瑟发抖。而老师,任劳任怨,“至少我还有眼泪”陪小朋友笑陪小朋友哭,教育是老火靓汤不是速食面,令人敬佩。

    8.这集我也很喜欢。三十年来,不仅仅是香港,我想全球离婚率都在迅速上升。爱情不同于婚姻,这二者差别太大。我们都习惯了速食面一样的爱情,快感,快乐,转瞬即逝的依恋。但是回头,有多少人可以在婚姻里修成正果,而影像里,好像这些老夫老妻的诀窍就是,包容谦让接受对方的变化,让彼此的变化跟上节奏,跟上状态。呼,这样果然还是比较好啊。

    9.埋堆堆下架的一集,因为有关移民,也有关某一年的运动。移民三部曲,有的人因为移民台湾有书可以读,从而感谢他们的老豆;有的人因为移民转而离了婚,会感慨如果当时不移民,是不是婚姻不会走到尽头;还有最感动的是十兄弟姐妹的故事,放弃移民绿卡,留下来照顾智障的妹妹。看到73岁和58岁这两个年龄,心头难免都会一震,不容易,全然不容易。故事主人公为了亲情放弃了太多了。

    10.没有想到这季寻人记,最后一集竟然是关于科学的故事。科学精神,几十年前的鸡蛋撞地球,今天听来就是傻傻的有些可爱,但是背后其实是让国中生把所学的东西转化到实践当中......有些意思,有些可爱。能成为科学家的始终是少数,这个地球养不起那么多科学家,这句话有笑到。

    看完再次感慨方东升整个团队有才又可爱,疫情限制了好多东西,不能在横向上探讨,那转而可以在纵向上去寻人。寻人要大半年,没有社交网络和电话,可能也是另一种苦恼。但是苦尽甘来,这才是有人情味的电视节目。

     短评

    小而精。

    6分钟前
    • F
    • 推荐

    利用了以前的新闻物料做出新内容,估计疫情期间不能大施拳脚做一些境外旅游之类的栏目,资金可能也有限,这样做一个新栏目也是有点创意的

    8分钟前
    • Viiii
    • 推荐

    方东昇监制的《新闻掏宝》重播当年的节目,顺便通过网上反响而留下的线索找到当年的主角再次采访,妙吖

    11分钟前
    • 🌵_Fung
    • 力荐

    非常好令人触动的节目,TVB最优秀的就是新闻组。不用质疑。

    16分钟前
    • 陈锦庄
    • 力荐

    炒风是指,你买了一样东西,你预计会有下一个傻瓜去买你这个东西,接了第二手货会再有第三手接货,大家不断炒,其实这个社会价值没有增长。

    21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推荐

    突然谂起KAY既歌:离别时人越念旧.期望能停住沙漏.偏偏世界急速变奏.什么都给这巨轮没收.

    26分钟前
    • 些晕
    • 力荐

    这个题材很有趣呀喜欢的:第二集小肥仔第五集炒邮票第六集消费陷阱:一入房就上佐床,一落床就入佐厅😂😂😂第九集 为了弱智妹妹放弃移民的姐姐THANK桥 感谢这个节目希望三十年后还能再寻回这次的主人公

    31分钟前
    • 养鱼摸鱼来吃鱼
    • 力荐

    方东升出品 必属佳品😭😭😭校草那一集真的让人感动

    34分钟前
    • 一打柠檬茶
    • 力荐

    无线新闻部每年出的节目都很有搞头,证明TVB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还没有机会发挥

    38分钟前
    • kazte
    • 力荐

    看了第一集,有种莫名的感动~后面还有几集有唏嘘,有心up,挺好的节目~是世事无常,还是三岁定八十?

    43分钟前
    • 秋霆小朋友
    • 力荐

    “无惧世事变改,还是越难越爱。”

    47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东升出品必属佳品哈哈哈,继续有很多金句~30年真的眨眼就过去,主角们都很感概,3岁定80是真的,主角们的性格真的没啥变化呢

    51分钟前
    • 水水果
    • 力荐

    有人说人生就是营营役役,但有人觉得人生应该是寻寻觅觅,寻味、寻空间、寻梦,还有自寻烦恼,我们都在寻,寻找不同人的故事。时光飞逝,八、九十年代的新闻故事主角,你还记得多少?他们现在的日子如何?和以往的看法会斗不同?他们的经历对现今世代有何启示?新节目《寻人记》带大家发掘线索,运用直觉,寻找那些年 这些人。

    5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今晚二姐和芬芬這段也太好哭了......丨可能因為是打卡愛好者,所以對這類對比當年與現在的節目很有興趣(硬扯上關係),時代在變人不變也好,物是人非也好,人事皆非也好,都是每個人被推著往前走的生活。用心的新聞人,就算這次不是金句王,也一樣能有好的節目。

    1小时前
    • RainH.
    • 力荐

    非常喜欢这个节目,通过寻找两个时代的同一个人,让大家感受人物的成长,是一种“以小见大”的乐趣,一个城市由很多人组成,一个人由每一天的成长组成,能看到这些人的成长,了解他们的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意思、有人情味的事!电脑的那期,两个主角都非常厉害,能把爱好发展成事业,并坚持这么多年,佩服!

    1小时前
    • 山崖的鱼
    • 力荐

    看之前想當然以為感動人的會是變與不變,三歲定八十或者物是人非、人是物非,但又辛苦又碰運氣的「尋人」過程才是最有意思的。所有尋找的線索都可以說是被訪者與世界的聯繫——朋友、校友會、住過的屋邨,甚至只是攝影機拍下童年玩樂時出現在背景中的一個招牌,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社區與城市,幾多羈絆幾多在乎。

    1小时前
    • 1077 Canton Rd
    • 推荐

    第一集的大家姐,回到小童群益会,说着说着眼睛红了,泪奔。虽然大家姐倩仪说的是因为群益会没了,可是我想她哭是因为心疼当时早早当家的自己。

    1小时前
    • 劉卡羅Carol
    • 力荐

    有意思,大时代,小人物。时代在变,我们只是被时代所裹挟

    1小时前
    • 马拉盏芥蓝
    • 力荐

    吃飯的時候看感覺很像小時候家裡吃飯的感覺。可惜我們家已經快散了。。

    1小时前
    • Space Lion⁴²
    • 力荐

    第一集和最后一集比较有意思

    1小时前
    • vivi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