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朝圣之路

    朝圣之路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10

    主演:马丁·辛,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黛博拉·卡拉·安格,约里克·范·韦杰宁根,詹姆斯·内斯比特,斯宾塞·加雷特,切基·卡尤 

    导演: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猫狗大乱斗

    • 更新HD

      切小金家的旅馆

    • HD

      星条红与皇室蓝

    • HD

      情圣2016

    • 正片

      十亿实习生

    • 更新HD

      爱情的代驾

    • 更新HD

      贱女孩2024

    • HD

      大脚野人日落

     剧照

    朝圣之路 剧照 NO.1朝圣之路 剧照 NO.2朝圣之路 剧照 NO.3朝圣之路 剧照 NO.4朝圣之路 剧照 NO.5朝圣之路 剧照 NO.6朝圣之路 剧照 NO.16朝圣之路 剧照 NO.17朝圣之路 剧照 NO.18朝圣之路 剧照 NO.19朝圣之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影片导演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是本片主演马丁·辛的大儿子,这是这对父子在影视剧里的第七次合作。  美国医生汤姆(马丁·辛 Martin Sheen 饰)在儿子丹尼尔(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 Emilio Estevez 饰)不幸在法国遇难之后,动身前往法国取回儿子的遗体和遗物。丹尼尔死在了比利牛斯山,在去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朝圣之路上,他遇到了暴风雨,然后就这么平静地离开了人世。这条通往教堂的路,又被叫做“圣雅各之路”(Way of St. James)。  最初,汤姆的目的只是取回丹尼尔的遗体,但是在到达了法国之后,汤姆却决定要重新将丹尼尔已经走过的和没有走完的路重新走一遍,以更好地体会儿子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在重走圣雅各之路的过程中,汤姆遇见了三个从不同国家来到这里的“徒步旅行者”,他们都在寻找着生命力更大的意义,并希望通过徒步重新在世俗的世界里得到心灵的慰藉。

     长篇影评

     1 ) 与拿破仑无关的路 —— 《拿破仑之路》影评

    哪怕只看一看圣地亚哥的房屋,就已经是朝圣了。
    —— 但丁



    如果你用过Travelocity,读过Lonely Planet,住过Youth Hostel,你一定会喜欢上这部电影,至少不会失望。因为再不济,你也可以当作一部南欧风情片来看。更何况它几乎包含此类优秀影片所必备的一切要素:漫长而艰涩旅程、饱含宗教意味的人性救赎、幽默与疯癫,甚至还没缺了艳遇——哪怕仅仅只是两个性格乖张的“老年人”之间的暧昧——那甚至都构不成暧昧。

    套用荣格的理论,“旅行”应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原型之一:全世界人民对这种在通俗范畴里几乎等同于休闲娱乐的项目持久地喜闻乐见着。并且,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展,旅行变得越来越容易实现。可即便如此,这对于美国的眼科大夫Tom来说也绝非急迫之事。甚至可以想象,即便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白领因为丢了饭碗而借机出游之时,Tom多半还会坐在他的诊所里翻看病人的眼皮。

    但他这次必须走了,匆忙得顾不上和他的高尔夫球友们打声招呼。因为儿子死了,死在一条所谓的“拿破仑之路上”——这是个混蛋的英文翻译。影片的原名是the Way,言浅意深,让人想起北岛的那句咏叹“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这路真正的名字叫“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从法国南部通往基督教的三大圣城之一——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此城因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雅各布安葬于此而得名(见注释)。于是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在这条长达800公里的风景旖旎的道路上络绎不绝。

    美国的倔老头Tom成了其中的一员,当然不为朝圣,只是想完成儿子的未尽之事,同时为自己“疗伤”——再次套用荣格的理论,只有当你真正面对阴影时,阴影才会消散。可是Tom太老了。有多老呢?今年是2011年,在美国的历史上颇有意义,因为二战后的第一波婴儿潮——Baby boomer们正好年介65岁,开始领取他们的第一笔退休金。一代人正式宣告谢幕。不论婴儿潮一代受到多少的诘责——他们在青春时放浪,吸毒、玩性解放,在中年后矫枉过正,无趣到整日就盯着房子和票子,票子不够了就玩次贷,最终把美国拽入了经济危机。可是无法否认,这一代人终究是美国迄今为止的国家基石,即便许多人批评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早该挪挪屁股给年轻人让位,他们生生扛起了一个国家,缔造了现在被我们所熟知的美国文化。他们的争议性甚至夺去了美国后来世代的光辉,让后世的美国年轻人怎么折腾都觉得不够精彩。影片中,编剧深怕观众不明就里,特地安排同行的女人轻佻地喊他作“Boomer”。

    当一个怀揣丧子之痛的忧伤的Boomer、一个并非朝圣者的朝圣者、一个来自北美大陆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再次踏上了欧洲大陆,踏上了他的“回归”之旅,三百年前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便再次得以回归母体。而“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的宗教寓意彻底将Tom的旅程升华为一场清教徒对原教义的精神回归。当年的老嬉皮们曾尝试在药物的迷幻和性高潮里寻找自我,或是借助充满异域风情的东方神秘主义探求意义,然而直到他们开始拿退休金时,才从自己的本源上找到了慰藉——那是当年“五月花”上三十五名清教徒的虔诚,是但丁《神曲》里的美妙诗篇,是古希腊的人本主义,是十字军东征式的前赴后继。。。他们从哪里来,最终还是回哪里去了。

    Tom的旅途并不孤独。他并非是唯一混入朝圣者队伍的目的不纯者。这些各怀心事的人们也许在朝圣者的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严肃而哀伤的Tom继承了美国人特有的自大(此处并非贬义)领着几个各怀心事的目的不纯者一路走完朝圣之旅。这几个角色的设置类似《李尔王》中的小丑,既缓和了影片的基调、在松快的氛围里将影片装扮的更像是前文所说的风光片,又借他们的口强化了故事本身要传达给我们的讯息。俗世里的小人物们“朝圣”的目的甚至可以恶俗到只是为了“掉几磅肉,让老婆再次对自己感兴趣。。。”来自荷兰的胖子这么说,正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所有人在结束旅程后毫无悬念地完成了自我升华,脂肪得以燃烧,灵魂得以涤荡。这样极其“文化苦旅”式的收场虽然不见高明,但总会让正计划着去西藏、去新疆、去耶路撒冷的善男信女们感到满意。所幸,我们离退休还远,还有时间上路。

    FIN

    注:《圣经》中雅各布奉神的差遣去西班牙传教,被希律王砍了头,最终辗转埋在现在的圣地亚哥城。后因战乱,雅各布之墓位置成谜,直到一天,当地的一位农民依靠星光的指引重又发现了墓穴。这大大激发了西班牙复国者的斗志,最终成就了后来的西班牙。圣地亚哥在西班牙语中即为圣-雅各布之意。

     2 ) 旅行的目的不仅仅于此

           丹尼尔出事之前,老父亲不理解儿子为什么要选择这样苦行僧似的旅行,不明白儿子心里到底再想什么。直到他决定为儿子而开始这段旅行时,他还是认为自己仅仅是为了帮助儿子完成这段未完成的旅行。
        “朝圣”的人的络绎不绝,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目的去开始这段旅行。他遇到了要减肥的胖子,遇到了要戒烟的瘾君子,遇到了写作障碍的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开始,老父亲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或许他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惨,或许他不愿意别人提及关于自己的事情。胖子和作家在不停的讲话,但是我却认为他们在掩饰,他们旅行的动机并非那么简单。顽固的老头在顽固的前行,但是路上的一点一滴,让他有所改变,直到他被讨厌的作家从警察局里保释出来之后,他彻底喜欢上了身边的同伴。他们玩耍这手杖,享受着美食,在路边尿尿,在旅店中畅所欲言。
         他们虽然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但是他们已经获得了许多。
         影片倒数第二幕,他们到达了教堂。这时候电影中没有出现对话,在背景音乐中四人各自祈祷,他们目光虔诚,如有所思。我想,在这一刻,无论胖子是否瘦下来,无论作者是否有灵感,无论瘾君子真的戒烟了,(实际上那些根本不是他们的目的,每个人内心有更深层次的疑问和彷徨)在内心深处他们一定有了答案。
         最后,他们来到了海边,老父亲和儿子站在了一起。他没有说话,只是微笑,我不明白他们微笑的含义,但是我想这种微笑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最真切的微笑。

         我这不算什么影评,只是写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我也是一个酷爱旅行的人。我没有对电影中人物情感分析的那么透彻,因为我觉得没必要,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旅行本来就是要身体力行的事情,每个人怀着不同目的所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样。无论什么文豪作家剖析出来的情感那也都是一家之言,对我们来说没用太大用处。
         
         每一次发自内心的旅行都是朝圣之旅,你不用目的明确,不用准备充足,不用前思后想,只要你想去旅行,那就带上你的背包,拿上你的笔记走出去吧。走的越远,你就离你心中是圣殿越近。

     3 ) 旅行的目的,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接受自己

    女人最后决定不戒烟,她接受了自己的烟瘾;
    胖子最后决定给自己买套新西装,他接受了自己的肥胖;
    老人最后决定不改变儿子,他接受了儿子。

     4 ) Definelife,makeyou.

     《The way》起初只是一个开始,过程是一种痛苦,沿途是一种发现,结尾是一个开始。

     《The way》犹如人生,总是一条艰辛的路,却无数人去跋涉。一旦踏上,你就会在有标示和无标示的路途中摸索前行。
     开始时,得到祝福,开始后,孤独一人。经历短暂的尝试、适应,在无助中寻觅,你依稀找到了方向。
     在前行的方向上,你会巧遇很多人,有相伴的,有分道的,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但依然前行,朝着自己认为的方向。
     有时候,你会被同行者影响,有时候你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相遇一次的人,成了你的过客;相遇多次的人,成了你的朋友。你会被朋友“出卖”,你也会得到朋友的帮助,你恨被“出卖”,你感谢被“帮助”,在经历刺痛和温暖之后,你们找到了一种安全的距离,动态的平衡。
     他们有的总在试图走近你故意封闭的世界,有的默默地和你一起保护着你的痛处,有的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秘密。你们有很多的不了解,但源于某种原因,依然结伴前行。
     你们都不断地去了解彼此,也在不断地探究自己;你们在不断地尝试定义彼此,也在不断地重新定义自己。在不断变换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些不曾有过的意义,从而每个人更立体、更清晰。
     你们有嬉笑怒骂忘我的快乐,也有借机发泄相互诽谤的内讧,也有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团结。
     相伴途中,你帮助了他,但收获的却不止他一人。
     你会因为一次看似没有意义的馈赠,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油生感激;会因为路人的言或行,豁然开朗;也会因为一次不打不相交而收获意外,他们没有伴随你,但却深远地影响了你。
     起初,每个人有各自的秘密,渐渐的却成了大家的秘密。起初,每个人有各自的目的,渐渐的成了大家的目的。一路相伴,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己”,也成为了“我们”。
     路的终点,最终还是分离,依旧是“彼此”,却恒久是一种“一起”。
     作为另一个自己,漫行于另一种开始,犹如一种永不重复的轮回。

    电影中几句值得分享的对白:

    You know, most people don't have the luxury of just picking up and leaving it all behind.
    你知道,大多数人不可能那么潇洒,背起包就把一切抛在脑后。

    Tom(Father):My life here might not seem like much to you, but it's the life I choose.
    Tom(爸爸):我的生活可能跟你的不太一样,但这就是我选择的生活。
    Daniel(Sun): You don't choose a life, You live one.
    Daniel(儿子):你没有选择生活,你在过生活。

    There's a whole world out there to beat you up plenty, you don't need to go looking for people to pile on.
    外面的世界好多事情都把你打得头破血流,你没必要因为这个而敌视所有人。

     5 ) Thank you

    Thank you

    阿兰妮斯·莫里塞特演唱

    不如戒了抗生素
    不如开始控制饮食
    那些我永远无法拥有的奖杯
    那些我永远触摸不到的美好
    感谢你 印度
    感谢你 恐惧
    感谢你 幻想
    感谢你 脆弱
    感谢你 后果
    感谢 感谢你 寂静
    我完全不会怪罪你们
    这一次我要享受当下
    能够放手 原谅你 真好
    一步一个脚印
    感谢你 印度
    感谢你 上苍
    感谢你 幻想
    感谢你 空虚
    感谢你 清澈
    感谢 感谢你 寂静

    当吉普赛人跳起明戈舞的时候,那种欢快、不羁、狂放的舞姿就让俺的大脑里又回荡起了流浪者之歌的旋律。
    电影的开始,儿子就跟父亲说,生活不是选择的,生活是需要过的。
    这是一场宿命的旅行;一次回归之旅;一回寻找跟被寻找的过程;一种亲情的释放;一路倾述跟被倾述的渴望;一念能改变一生的窄门。

          从比利牛斯山起,到圣地亚哥为终点,一条绵延800公里的路,那是一条美丽的欧洲古道,也是一条无数虔诚者的朝圣之路,而所谓虔诚,最终都不过是虔诚自己的内心。

          一路痛苦,一路欢笑,一路忧伤,一路寂寞,也仅不过是跟自己相处的过程而已。



        最终该放下的仍然要放下,该执着的还是要执着,一切都没有改变,唯一不同的只是终于路尽头的时候,那种经历过的痛快,跟原本的痛快,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痛快。



        在安静的深秋之夜,开一罐啤酒看一场对胃口的电影,真是乐事。特别是在剧终之际,唯恐那些弥漫开来的被剧情深深牵引着的感相再不可得,只好提笔一记,顺手再开一罐啤酒,更是乐事。

        以往的秋日,俺常常能对景生情,想到柳永的‘雨霖铃’,漫游在那些古人的意境里。尤其是这些天高气爽,飘叶微凉的气候时。



    可能是善于忧伤的人总能找到忧伤的理由吧。在这黄叶满地云淡风轻的日子里,谁又能不呢?



    重阳刚过,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如果没有计划在这末日里的秋天玩一场离家出走的话,那么跟这四个人一起去朝圣如何?
    一个丧子的忧郁医生,一个欢乐的想瘦下来的荷兰胖子,一个歇斯里地的想要被救赎的女人,一个作家。
    一段平淡而没有剧情的故事;一场精彩而波澜起伏的人生。



    感谢你 恐惧
    感谢你 幻想
    感谢你 脆弱
    感谢你 后果

     6 ) 选择生活,不要过说说而已的人生

    片段一:汤姆回忆起和儿子在车子里的争论:
    儿子:you don’t choose a life, Dad, you live one.你没有选择生活,你是在过生活。
    顿时让我很有触动,大学期间,每次老爸来接我回家,路上我们都会展开激烈的讨论。我一直觉得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如果你现在不做,你以后可能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做了。父母总期望你能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他们会对你想着毕业后去做那些你当下一直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找工作感到诧异和不可思议,之前老爸老妈的观点是:你应该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有一定积累和经验,再去上路,做你想做的事情。可是当我再问他们对于之前你想做的事情而没有做时,会不会有遗憾,答案是:是的。我们不是圈养的小鸟,你来这个世界上难道不是来看这个世界的精彩,不是去过你想过的人生?而是让别人给你指路?告诉你:孩子,外面太危险了,出去你就会碰上坏人。还是呆在爸妈身边安安稳稳过日子好。亦或是身边的人告诉你:哇。这个比较好,那个太没意思了。你最好怎样怎样。。
    人生就是生死之间的几十年,人往往会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感到遗憾,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想过怎样的生活,选择权在于你自己。常常觉得我们大多数人都很迷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是看见别人在争取什么,自己也赶着去争取。就像逛大卖场,前面的人在疯抢减价打折的物品,你也不知道是什么,只是觉得大家都在蜂拥而上,你觉得如果自己不去抢一抢,就太吃亏了。于是你也赶过去,奋力从人群中抢来一份,如果是你正好需要的还好,往往大多数都是没用的东西,既浪费金钱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错过你真正想要的。
    这一两年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在路上,看到了很多开始选择自己生活的人。他们人生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不管是开始间隔年的人,还是去青旅打工的人,亦或是去偏远地区支教的人,再或是走在路上的人,我都想为他们欢呼喝彩,因为我看到好多精彩的人生。并不是说过着平凡生活的人就不是在过精彩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每个人都面临不同的处境,只是觉得这个世界开始越来越多姿多彩。
    太多的人都过着:说说而已的人生。你说你喜欢旅行,你说你喜欢文学,你说你喜欢音乐,却永远都是说说而已,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总是给自己一大堆的理由。微博上有个段子很有意思:
    18岁读大学,我问你,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说是环游世界。22岁读完大学,你说找了工作以后再去。26岁工作稳定,你说买了房以后再说。30岁有车有房,你说等结了婚再带老婆一起去。35岁有了小孩,你说小孩大一点再去。40岁孩子大了,你说养好了老人再去。最后你哪儿也没去。
    希望我们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说说而已的人生。

    片断二:汤姆上路了,最开始是一个人。后来加入了想减肥的荷兰小伙子,想戒烟的加拿大女人和找不到灵感的英格兰作家。他们由一开始陌生,到彼此不了解而开始争吵到最后的相互依靠,倍感珍惜。在酒店四个人在汤姆房间说笑的画面,后面一路上相伴的画面都让我相当的感动。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像是朝圣之路,生来一个人,死去也是一个人的事。这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有缘分的,没有缘分的。随着慢慢长大,开始懂得凡事都不要太强求,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也不是每个人你都喜欢。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少有的几个人都陪你走很长的路,但始终没有人能陪你走完生命的全过程。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必要强求自己,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除了真诚和尊重,沟通也是必须的。激烈的争吵也是难免的,如果因为争吵而分开,这样的人也不可能陪你走多长时间,迟早都会滚出你的人生。不满就说,不爽就是要骂出来,何必委屈自己。况且只要把你的所思所想传递给别人,别人才会知道如何调整,否则,两个人的关系也不会维系很长时间。
    所以,我想说,你要喜欢孤独,那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可以很轻松的和自己相处。然后,对待身边的人,尽力后随缘。凡事要先尽力,如果你做了你能做的,那个人,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离开了,那也没多大的遗憾。因为你努力过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最后,希望我们都珍惜身边的人,如果两个人之间有什么隔阂,请一定要及时沟通,那才是珍惜他们的行动。

    片断三:最后站在海边,作家说:所有的作家都期盼着小说的结尾。但是。。。。。(是的,他找到了他的方向,虽然之前他说他毕业后,开始为杂志写文章,期盼赚钱后能写一本小说,但是20年后他还在为杂志写文章,多少有点遗憾的意思。汤姆说,你写的东西都是你的亲身感受,你看到什么,你感受到什么,你就在写什么。是啊,作家感觉到,为什么一定要写小说来期盼着文章的结尾,他可以一直写下去,因为他一直在感受着。。)
        戒烟的女人不戒烟了,减肥的小伙准备重新去换一身行头,不减肥了。因为抽烟和吃好吃的东西,都已经是他们人生中的一部分,找不到理由非要戒掉这个习惯。
        最后的镜头是汤姆开始在世界各地游走,继续他的旅行。在帮儿子完成梦想的同时,他也找到了他自己的方向,虽然已经60多岁,他终于开始选择生活,而不是过生活。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想要的过程。人的成熟不是越来越包容,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那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做一个纯简的人。
    期盼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想要的人生,能在所有之中平衡快乐的生活。实实在在的追求,不是过说说而已的人生。

     7 ) 没有神迹,只有慰藉

    开头知道是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大概剧情时,以为是一部催泪弹,或者是个父辈应尝试了解孩子心灵的说教片。可当老父亲只身上路,从满腹心事自我封闭到卸下防备敞开心扉,从一言不发面色凝重到借着酒劲宣泄情绪再到真正融入行者的队伍进入角色,一路上的美景、笑声、有惊无险,让这本来有点哀伤的话题变得自然轻松。情节虽然简单,但内心却被一个极其宏大的主题轻轻摩擦,跟随着满满的南欧风情的旅途成长与沉淀。

    记得一部小说里的女主为了觅回亡夫的遗物信件,千辛万苦,甚至付出肉体与为难她的官员周折,而当拿回了信件后,她松了一口气,收进柜子,再没有看过一眼。

    就像旅行,我们总是赋予它或文艺,或信仰等各种意义,而实际上,你就像片中的各类“朝圣者”一样,忘了或不愿承认你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玩、为了减肥、为了茶余饭后的夸夸谈资。

    经常,我们就在为寻找自己执着之物的百折千回中迷失,最终忘记了自己寻找执着之物最初的本质。而本质和意义是事物的不同层面,不能混为一淡,也不能相互替代。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娱乐生命,都是人类浪费时间的行为以不同的方式和游戏规则,说穿了就是用来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但我们似乎习惯了从中寻找所谓深刻而独特的意义,好象这样就可以用某种崇高来掩盖浪费时间的生命本真。

    你也没有在朝圣,你只是或缘分或意外的因为一个人而朝圣这个人,也许那个人是你英年早逝的儿子,是你分手后念念不忘的爱人,是你生死之交的战友,但更多时候,你朝圣的是你自己,不管愿望是大是小,每个人的心之所向即是神圣。没有神迹,只有慰藉。

     短评

    看,大地多么辽阔,上路吧!

    3分钟前
    • 尼克
    • 力荐

    按掉的一星是因为我老了,过了拔腿就走,以为自己要一生在路上的年纪了。看多了这种类型的艺文作品,也开始怀疑所谓[内心的声音]和[旅行的意义],是否被过度美化和渲染了呢。背上包出发也许是一种宣誓,选择,诀别,或者其他。但是下一步,即使在城市尽义务,却更加懂得心远地自偏的含义吧。

    5分钟前
    • 胡大暖
    • 推荐

    沁人心脾的佳作

    7分钟前
    • 包子
    • 力荐

    He wanted to see the world...And he did...

    11分钟前
    • 李和百万幽魂
    • 力荐

    原声全部是我喜欢的歌!!!

    16分钟前
    • 阿子
    • 推荐

    “我不顾一切走在路上 就是为了来到你的身旁”

    20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现在仍存有抛下一切,背起行囊上路的勇气,不知这种勇气会不会在若干年后消失殆尽?圣地亚哥的这条朝圣之路真是安全,连被偷窃的背包都能被小偷的父亲完璧归赵。【生活不是选出来,而是过出来的】

    23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小伙伴在飞机上看过之后一直推荐的片儿。这条路我是早就知道的,走过个别段落,当然第次都有迷路的曲折。曾与人谈及此路。对方道“能跟你一起走完的,就嫁了吧”。 -“嗯。”对方惊“你说真的?!” -“嗯。”两个月的迷茫疲惫和突发状况,饥饿怀疑和天不我予。能并肩走完的,需要牢不可破的感情啊。

    26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同样题材的转山只是为了表达而表达的作品,这部才是让心升华的精品。不去会死。它让人有走出去的冲动,因为我们大多人都不是在“生活”,只是在“过活”。4.5

    29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转山才是美国版的朝圣之路吧,本来徒步旅行就不是只为了到达终点的马拉松,是为了确认“I'm not most people”的正确性,是“live the life, not choose one”

    33分钟前
    • 叶酱
    • 力荐

    1.行走,不需要意义。生活也没有那么多的意义,亲身经历过便以足够;2.哪怕是一个悲伤的开始,却是以更多的沉默来展示父亲的内心,不煽情却也让人动容,这是一位父亲的形象;3.喜欢影片用收的方式阐述,平淡不惊,你只有静心才能体会深沉的美;4.粗颗粒胶片一直是我的挚爱,摄影太美,我怎能不倾心。

    3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公路电影,很感人的故事

    36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不管心愿伟大还是卑微,心之所向即是神圣的。平实的旅途,并不算苦(儿子好像走的很苦,一星就差在这了)。粗颗粒胶片,幽蓝色画面,真是美,这风景还叫欠奉就是亵渎太苛刻了。。

    41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以行走疗伤。比较有意思的是,本片的导演,也就是里面儿子的扮演者,现实中也是马丁·辛的儿子,即查理·辛的哥哥。这个片正好可以和《转山》做个比对,差距一下就看出来了。这片最精彩的地方在于让人有走出去的冲动。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有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或者只是因为一个很蠢的念头就去了。

    47分钟前
    • Rocinante
    • 推荐

    丰盈内心的好片子。看过《转山》,再看此部,感觉《转山》就是华丽丽的一山寨。远方,总有一个理由让你上路,一旦你双脚迈入,犹推开一道门,里面的人生际遇、各种感慨、启示,洗涤、一一扑面而来。不要问我为什么去远行,其实,问和答都是苍白无力。在路上,便是人生最美的风景之一。

    51分钟前
    • 许多多
    • 力荐

    如果是以前,我看完这么棒的片子肯定会给你打电话。

    56分钟前
    • HeyJude
    • 力荐

    设计感太重。

    1小时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电影本身其实挺平庸,但是这种穷游式的影像纪录却又实在讨人喜欢。推荐给喜欢旅游特别是穷游的朋友。PS:Coldplay的LOST一响起我就燃了...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真好看,摄影、配乐、外景,偏蓝的冷色画面质感都很讨喜,还有那么漂亮的西班牙风光。汤姆这个代死去儿子上路的倔强加州老头儿,喝醉酒大闹,被关进警局这段好。队伍成为四人后,旅途更有意思了。这是今年看到的最好的泛公路电影。《转山》比起人家差的不是技术,还是视野和气度。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