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众神之地

    众神之地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22

    主演:内详 

    导演:曾海若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众神之地 剧照 NO.1众神之地 剧照 NO.2众神之地 剧照 NO.3众神之地 剧照 NO.4众神之地 剧照 NO.5众神之地 剧照 NO.6众神之地 剧照 NO.16众神之地 剧照 NO.17众神之地 剧照 NO.18众神之地 剧照 NO.19众神之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动物的神秘世界里,广袤的土地上正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跨越不同地域,探访特殊地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们,全景展示不同生态环境下人与动物的奇妙故事。由南至北,从西向东,从海洋到高原,跋涉森林与热带雨林,通过各种极致的自然地貌,探寻人、动物、自然的和谐共生。

     长篇影评

     1 ) 真正的山神的家畜

    “牦牛,是山神的家畜“看到昆仑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个评价很贴切, 它如冈仁波齐般的背脊,坚毅的眼神,奔跑下山时矫捷的身姿都在诉说着他的勇猛、凶悍、强壮,很难相信,有一天真的会被一只野牦牛帅到。 每年夏季的卖牛季开始,是它下山抢亲的日子,对于求偶的欲望,让他从雪山到荒野再到平原,沿着祖先走过的路,来到人类的领地,成为家牦牛群的领导者,留下自己的血脉。原以为昆仑的故事会就这样结束,没想到后面的故事会这么精彩悲壮。 新的卖牛季到来,本该会一切顺利的套牛装车,但因为一只混血小牦牛的抵抗而变得胶着,也许是体内野性基因的呼唤,也许是对于生存的渴望,混血小牦牛的反抗异常猛烈,而这也将昆仑引下山来。 这里就是全片我最血脉喷张,最有感觉的一段,配合着紧张刺激的音乐,昆仑伫立在山坡之上,冰冷、威严、雄伟而神圣,它的眼神平静而幽邃,这一刻静静凝望着山下的它,其实我很想知道它在想些什么。当山上刻印的图腾与昆仑的身影逐渐重合,一瞬间,昆仑仿佛成为山神的化身,荒野之上的精灵,它带着远古气息的野性冲进牛群,另一边的混血小牦牛也开始反抗的更加彻底。“或许是因为远古时代和山神的约定,又或者仅仅是因为怜悯那只小牛”最终,昆仑选择了离开,小牛也因反抗而死亡。 这段真的过于震撼了,混血小牦牛的独自抵抗,昆仑与人的对峙交织在一起扣人心弦,从配乐,到画面,到镜头的调度,再到后期的配音,完美的整个气氛都烘托的非常到位,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图腾文化里会有对牛的力量的崇拜。 在纪录片开头时曾强调野牦牛是山神的家畜,是荒原上最后一批不屈的灵魂,这一切仿若在昆仑和混血小牦牛的身上得以体现,它们血液里野性沸腾,绝不屈服,是真正的被山神所孕育着,拥有山神力量,并以山神为主人的家畜。

     2 ) 万物有灵且美

    写完这篇影评,一抬头,刚刚好看到了窗外的云朵,大自然总是如此慷慨的给予我们馈赠。

    每一帧都漂亮得像壁纸,以至于看片子的过程都成了难得的享受。整个片子有种“舒服”的感觉,结构精巧,第一集用了春 夏 秋 冬作为明线,暗线则铺垫了求偶、新生、死亡,第二集则是根据白海豚的颜色,也就是白海豚的年龄来做结构,甚至到最后它们成为博物馆里的骨架和尸体。

    心情低落到谷底,真是难过啊。好在导演最终都给了向上的结局,小野牦牛的放生,从此它不再作为商品,小叶决定留在海边继续父亲的事业,人类和白海豚未来还会有美好的可能性。

    甚至第三集的开头,蜷缩在雨林里睡觉的小象,都让我不由得想到了那只去世的白海豚,她肚子里还有一只差几个月就要出生的小白海豚,也是那么宁静的蜷缩在妈妈的肚子里,这像一种美好期冀的传承,尽管它们不是同一个物种。

    我最喜欢的是第三集,不同于前两集,动物们总是成群出现,这群亚洲象,他们的家族太小了。这是同一个族群的故事,就连名字都很统一,一只叫“武则天”的母象管理着象群,一只叫“国王”的公象拥有绝对的力量,然后是它的竞争者老二、老三,它的儿子老四、老五、老六。家族里,其余的成员不多了,放眼全国,亚洲象仅余三百多头。

    这个家族的故事,是国王对故土的寻找,同时,儿子老四完成了成长。但是,老四看起来实在太不靠谱了,明明是跟着父亲探索的征途,却跑去玩电线,还差点把自己缠住了。在它身上,人和动物的界限消弭了,玩耍,睡觉,破坏,它看起来非常像个不听话的孩子。

    最后,这个不靠谱的老四,在片子里完成了一次成长。面对老二的挑衅,它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家人。虽然这场战役最终不战而败,它和老二的体型差距实在太大了,老四毕竟还是个孩子。

    这场战役,让我想到了第一集里,野牦牛昆仑气势凌厉的从山上冲下来,就为了拯救它的孩子。昆仑和国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昆仑的下山,是为了它的孩子,而国王的退却,也是为了孩子,它想给老四真正成长的机会。

    这种对比在片子里还有很多,比如同样在第一集里,即将被卖掉的小野牦牛面对货车拼死挣扎,最终送了性命,被领养的小野牦牛也是不断挣扎,但和野保站的情谊让它挣扎的时候都扭着头,不断后退,担心伤到自己的几位奶爸。

    对它来说,这种克制的挣扎,可能正是出于对人类的信任和爱。

    信任与爱,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动物纪录片,出现在其中的有大量的人。关于野牦牛,有藏族的信仰,白海豚则被视为妈祖的化身,亚洲象获得了庙里佛爷起的傣文名字,这些信仰串联起了神与动物,也回归到了名字——《众神之地》。

    傣族传说认为,神象让天地太平,象是维持平衡的力量。这和野牦牛如出一辙,在藏族传说中,牦牛的脊背构成了如此广袤的山川。对几千年前的人类来说,他们的力量太过弱小,于是不得不依赖这些强大的生物。野牦牛、白海豚、亚洲象、东北虎,它们或是拥有庞大的体型,或是拥有强大的力量,成为了信仰的寄托,就像开天辟地的盘古和和泥造人的女娲,动物是最早的神祇。

    片子很可爱,小野牦牛跟着野保站的奶爸们一起晨练跑步,寄居蟹靠武力抢占房子,老四和老六用鼻子玩一只废轮胎,不只是动物,就连人类也非常可爱,专家一边介绍一边说“这个好要拍下来”,昆仑加入保护小牛的时候,一个只有智达受伤的世界达成了,一首动物哀歌构成了对牛弹琴的名场面……每次在我快要想落泪的时候,又不小心被可爱到了,心里浮上来温暖。

    第三集的末尾,也是我最感动又唏嘘的地方,“后爸”赵平带着香蕉去看老三,发现它瘦了,“原来你看多胖。”

    老三像个“坏孩子”,它曾经逼停三十多辆卡车,就为了吃甘蔗,上路,把一辆大车的前挡风玻璃撞得稀碎,最后,不得不臣服于一剂麻醉针,然后被送到了野象谷里照料。

    老三被“关押”的地方,正是他们曾经的故土,是国王始终在寻找而不得的故土。老三回到故土,又被困在故土,国王苦苦寻找故土,始终没有找到,最想回家的大象没能回家,在外撒野的大象却被迫回归故土。

    这一集的结尾也是凄凉的,老二死了,永远作为失败者死了,再也没有小象出生,三百头亚洲象经不起死亡了。这也是唯一凄凉结尾的一集,尽管它开头那么美好又可爱。

    片子没有采用常见的人类视角,这样多少显得有点狂妄,也没有采用动物视角,毕竟用人类视角去揣测动物或许显得偏狭,最终呈现了上帝视角,或者说没有视角,人类和动物如此平等的在天地之中。

    前段时间我在云南采蘑菇,我遇到了一朵紫色的毒蘑菇,朋友说好毒,应该把它拔下来丢掉。后来我想,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来说这是一朵毒蘑菇,但对自然来说,这只是一朵颜色好看的蘑菇罢了。

    最后我们没有摘,把它留在那里,和我们一样平等。

     3 ) 众神之地|第二集杀疯了|人与自然炸裂式沟通与思考

    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的物种,都是留存于世的神迹。

    众神之地,并非只在冥冥之中,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地球的每个角落。

    去做维持平衡的一环,就会得到神迹的护佑。

    这一集主要讲述“中国白海豚”。

    中国白海豚小时候会从深灰变到浅灰,壮年呈现灰白,到了老年,则基本变为白色。

    本集以颜色为时间线,一方面拍摄白海豚的一生,一方面抽丝剥茧般的展现出,人类活动导致的白海豚的生存环境每况日下。

    神话 07:46 本集最惊艳我的地方

    卢亭:半人半鱼的族群

    国风式动画+刘琮配音=神话感拉满

    (琮爷yyds,太对味了,求求他配一辈子的纪录片!)

    很好的叙述方式,像是在讲述白海豚的“前世今生”一样,国风动画引人入胜,生生不息的鲜活生命,娓娓道来的声音,融合度100%

    和谐

    渔民用延续了千年的仪式,祈求神灵庇佑此次出海收获多多,也庇佑众生来去平安。

    过去的渔民都知道,哪里有白海豚哪里就有鱼群;现在白海豚也懂得有渔船撒网的地方,会有鱼吃。

    可如今,人类真的在与白海豚和谐相处吗?为什么白海豚会追逐捕鱼的船只?

    — 因为白海豚越来越难以获得食物。

    不仅如此,和白海豚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岩鹭,也生存在因人类活动而被驱赶的恐惧中。

    他们迫不得已,在每一次徒劳的捕食中,艰难的生存。

    有的得以生存,而剩下的,无声无息淹没在大海里,掀不起一丝波澜。

    就像人类对白海豚的救助一样。

    广海镇的村民,在烈日下紧紧的拖住被退潮困住的老白的躯干,甚至为其挖出一条泥泞的水道,祈求奇迹的发生。

    而另一边,误入内河的另一只白海豚,尽管人们依旧奋力援助,尽管它已经“回头”,也许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生命奇迹,也许是神明的玩笑,三天后,它依旧没有回到属于它的地方。人们把它葬在沙滩上,无声的的演绎“每一只死亡的海豚都会被大海送回陆地。”

    海洋是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缩影。

    一条从深海延伸到陆地天空的食物链,将所有物种串联在一起。处在金字塔顶端的生物被一层又一层底层生物支撑起来。

    他们用自己的存在,昭示着环境的健康程度,一旦顶层生物的存续出现危机,就意味着区域生态已经失衡。

    而我们,或许唯一能做的,就是怀着敬畏之心,让白海豚乃至每一个物种,与我们真正的和谐共处。

     4 ) 牦牛是山神的家畜

    野牦牛VS家牦牛:1、体型大一倍。2、野牛角有弧度。3、野牦牛生长在高山上。4、野牦牛的体质更好些。

    从寻找野牦牛修复面具到野牦牛被赶下山交配而进入家牛群再到保护站养着小野牦牛。处处彰显着人与自然与山神的相处之道。

    但想想,野牦牛为何会下山?是气候变暖还是高山不再适合居住还是母牛变少竞争变激烈?野牦牛的后代回归荒原后会不会带去疾病?

    无从知晓,我们能知道的只是因为野牦牛下山,与家牦牛交配后生下的小牛体质更好,价钱更高,牧民们生活更好,但随之而来的苦恼,家牛不再那么温顺不再那么好管理。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保护这个环境,好好维持生态平衡。

     5 ) 众神与众人

    《第三极》之后,因为要写一个电影故事,几次去了云南。大概是在那时候,听说在勐海县有十几头大象与当地人冲突严重,于是模模糊糊有个想法,这种冲突,也许可以做一个非虚构的电影。之前我拍过一个黑颈鹤与藏族大姐的故事,又拍了一个老人和放生羊的故事,总觉得这其中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没有讲完。于是到了2017年底,脑中冒出了“众神之地”这几个字。

    那时候还不知道要怎么做,只是开始梳理中国的野生动物有哪些可拍。一着手才发现自己所知甚少,就去拜见了很多人,视野中划定了十几种动物,然后开始调研。最初的几次调研,主要集中在亚洲象和白海豚上。

    为了亚洲象,两次去了西双版纳,最终还是选定勐海的那十几头问题象。有一幕深深印在我脑海中,两个农民为了对抗大象夜里入侵,在农田里点起火把,举在头顶仿佛准备一战。我问,象在哪儿?管理员说,就在我们身后的山坡上,它们在观察。于是那夜,拍摄的计划就定下来了。

    白海豚的调研,却埋下了很多隐患。我们第一次出海,就看见了粉色海豚一跃而起,同行者们惊呼,觉得是个好兆头。它们距离至少有数百米,而且很快就不见了。后来又去了几处海域,虽然都幸运地见到,但追踪的效率非常低。种种迹象都表明,拍摄白海豚故事将非常困难,但可惜,那一跃而起的粉红色,彷佛是一种灵光乍现,对我们有着非理性的吸引力。

    从这一点看来,最初《众神之地》的拍摄定位,是不够严谨的,或者说,感性大于理性。我们放弃了观测相对成熟的熊猫、金丝猴等动物,转而拍摄野牦牛,白海豚,亚洲象和东北虎,完全是出于某种自大、乐观和浪漫主义想象,无视了很多实际的困难。

    开拍之前,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众神之地?简单说,众神,是几种动物,曾经是图腾,是神的化身。再深入一些说,这些动物,是大自然的晴雨表,是自然意志的展现,正如萨满会通过虎神与天地沟通。往大了说,万物也许都算众神。所以众神之地,其实就是自然。

    众神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沟通,怎么沟通?通过动物。是与动物对话吗?也不全是。当人类在远古时代将动物视作图腾的时候,人类拥有与自然直接沟通的能力,类似于第六感,这并非什么神秘的力量,而是人类安静之后,丰富的感官能力,就如同旧时的农人能预知天气,猎人能嗅出动物的远近,那是生存的本能,是与自然沟通的努力,只不过这种努力,在城市生活中已无必要。但在荒野中,这种努力显得格外重要。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也曾是众神的一员。

    正是因为这种沟通的努力,让我们找到了昆仑。那是很偶然的一次拍摄,我们感受到了不远处,徘徊着一股力量。后来证明,那一刻之后,我们逐渐找到了众神的含义。

    所以,拍摄者在现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但从拍摄上来说,最难的并不是拍摄到这些动物,而是将动物的行为故事化。不光是跟拍,而是寻找到最可能的戏剧冲突——这也是最初选择亚洲象的原因。因为我们觉得,人象冲突,是天然的冲突。但真正开拍之后,却发现,人象冲突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真正值得深入的,是探究亚洲象的内部结构。如果我们希望避免人象冲突,首先要去了解它们,了解它们内部的真正冲突,于是有了现在的故事。

    野牦牛则完全不同,因为各地野牦牛的情况差异很大,单一故事的拍摄陷入了困境,于是我们决定用一种图景式的结构,来讲野牦牛,从原本的一个点,扩展到四到五个点,于是有了昆仑,断角和小野牦牛还有面具的故事。

    白海豚的问题,在于开拍之际就找不到它们,找到了之后,镜头拍不到,好不容易拍到了,又拍不稳拍不深,真的是在拍摄中,改造设备,学习拍摄。而且白海豚的追踪几乎可以说是“不隔夜”的,第二天,之前拍过的白海豚很可能不知所踪。每天的拍摄都是全新的。现场导演是个潜水爱好者,她曾在国外潜水时见过海豚和鲸鱼。但白海豚的海域,能见度很低,几次潜水一无所获。但她没有放弃,最终却是站在泥潭里完成了全片最重要的拍摄。

    必须承认,当观众拿BBC的动物纪录片要求我们的时候,内心是有波澜的。在动物拍摄上,我们的技术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团队,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深入拍摄野生动物,包括我。但要是等到圆满学成了再去拍摄,估计又得往后推几年,我们只能在拍摄中学习拍摄。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讲述的还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人,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动物是人面对自然时的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脸上,还有留下多少自然的痕迹。

    正因为如此,第四集东北虎的片子,直到送播之前还在修改。因为以我们的技术,没能完成在野外的蹲守拍摄,最后只能大量依靠红外触发相机。在积累了两年的相机素材后,我们发现还是难以完成连贯故事。幸得国内东北虎研究权威专家冯利民的认可,他将十几年的研究成果,交给我们,那里有全世界跟踪时间最长的一只雌虎的全部影像,冯老师也成为我们第四集的特邀导演。

    其实学者的加入,是野生动物拍摄的关键,只可惜我们没有条件让学者们参与日常的拍摄,或者说,我们也缺少科普型的作者,参与到日常的拍摄中。所以纪录片导演们,大多数时候,必须在做一个片子之前,把自己囫囵地变为一个准行家,实在是勉为其难。

    《众神之地》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拍摄了三年,正好是疫情爆发以来的三年,拍拍停停,磕磕绊绊。这个过程也是人与自然沟通的过程,每一次开机,都被视为一次沟通的努力。就这样,海量的素材,终于扔到了剪辑台。

    在做完《第三极》之后,剪辑指导开法又帮我剪了《极地》的电影版,我们合作已久,在无助和彷徨的时候,后期剪辑,总是用他的方式,不断提醒我们的初衷——去寻找神性的东西,那东西,太容易在焦虑的后期制作中丢失了。事实上,后期制作,是对主题的一次重新实践,也是隔着电脑,与自然沟通的继续。

    还值得说的是音乐,这是与神思者的第三次合作。很不好意思,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远在日本的神思者。但剪辑基本成型之后,仍旧觉得非神思者不行,于是,几乎在距离开播不到三个月的时候,神思者加入了。为什么我总觉得非神思者不可?在听了音乐之后,我才明白,那种沟通天地的能力,是超越物理空间的。

    所以,对一个片子来说,主题是很重要的,但主题的贯彻,并不只是发生在片子中,还发生在我们每一个创作者身上。就《众神之地》来说,制作的全过程,就是人与自然试图沟通的过程,虽然不完美,却是我们能触摸到的真实。当你去做那个沟通的一环,就会听见“啪”的一声,环环相扣。

    敬众神,敬众人。

     6 ) 永远只有遥远的神明凝视人类(第三集科学失实严重,达尔文要掀棺材板)

    ——8月25日纪录片完播后补充:

    完播后我给四星,一二四集质量都非常不错。但第三集我给零分,因为这集可以说是一个丧失了科学事实的亚洲象版《狮子王》,人类编剧用亚洲象写了一个不符合亚洲象生活事实的煽情故事,已经无法称这集为纪录片并为之评价了。

    我认为自然纪录片可以不够美,可以因为动物的连续拍摄困难采用剪辑手法,可以在不曲解动物习性和自然法则的前提下代入理解动物的行为,但在科学事实上绝对不能假。

    科学性是优秀自然纪录片的基本线,缺乏科学性的自然纪录片,即使剧本/配乐/摄影做得再好,都不能称优秀,甚至不能称作纪录片。因为没有科学性的故事,就是在误导观众,尤其会误导希望借自然纪录片了解科普知识、对物种建立初步认知的孩子们。

    第三集讲亚洲象的剧本,我看了感到非常不适,因为这集编剧的科学打底研究工作做得不足,人为煽情有余、科学性欠缺。

    大象是母系族群,最年长的母象是家族首领,成年公象到了年龄一般就会离群独立生活,也会有离群公象结群生存。因此,从科学事实来说,是没有“老大回归引领家族”一说的。

    我对亚洲象领域不专业,只能从亚洲象科学爱好者角度猜测:可能是“老四”到了离群年龄,和生物学父亲“老大”会合了。这里应该请科研人员提供专业解释的,而不是写一个狮子王里老国王木法沙回归的滥桥段。

    “老大”放弃和“老二”对决,怎么可能是“老大”考虑基因多样性而主动放弃?达尔文和赫胥黎的棺材板都要掀飞了。

    不遗余力留下自己的基因,是地球上有生命诞生以来,所有生命的最原始本能,生物进化的基石之一。以熊和狮子两种手段比较“狠”的动物为例,公熊杀死母熊与其他熊的幼崽,迫使母熊与自己交配,留下自己的后代;公狮赶走老狮王取而代之后,就会杀死狮群里老狮王与母狮的幼崽,也与熊的目的相同。

    野生动物有一条基本的生存法则:尽量避开低效打斗,因为野生动物一旦受伤,轻则失去领地被驱逐,重则无法捕猎、等待死亡。第四集写人类难得看到老虎,“当你看到老虎的时候,其实老虎已经凝视你一百次了”,就是因为壮年东北虎是完美恪守这条法则的代表,先观察打量再决定要不要攻击。猛兽对待打斗反而更谨慎,尤其同类打斗。

    我个人猜测,可能是“老大”当时没有发情,没有交配欲望,因此没必要和“老二”直接硬刚。“老四”年龄小,没有老象那么经验丰富,所以莽着去招惹其他大象。这里也最好要科研人员给解释,而不要写狮子王里刀疤企图干掉木法沙上位的滥故事。

    (写到这里我发现第三集的编剧是真的很爱《狮子王》啊...这集英文标题不叫Elephant King或者Hamlet The Elephant都说不过去。)

    自然纪录片以人格化的方式去写动物的故事,是一种利于观众理解并投入情感的好办法,野牦牛那一集就做得很好。但人格化的故事一定是建立在严谨、真实的科学性上的,不由人类套用自己的社会规则臆想动物社会的规则、并在科学性缺失的故事上营造煽情氛围的。否则观众为什么不去看动画片狮子王呢?狮子王还有幼王出走一朝回归为老王复仇的剧情,岂不更精彩?

    这一集的剧本非常令人失望,恍惚间水平又被拉回到早期国内自然纪录片还不成熟时,观众看动物披皮演人类编剧脑补出来的桥段,掉一些棺材里的生物学泰斗们无法理解的眼泪。

    想问问导演,第三集是怎么和亚洲象科学研究人员合作的,明明第二集和第四集合作得那么专业?第三集的奖金,扣是不扣?

    唉,我们离BBC和Apple+的纪录片水准还有很长很长距离要走,这部何从谈比肩。


    7月11日看完第一集时写的评论:

    我能打六星吗?我心目中的唯二六星自然纪录片,一部是《大象女王》,一部就是这部了(截至第一集)。 摄影,文案,故事线,剪辑,音乐,无一不是我个人心目中的完美表现。 第一要夸日本的这个配乐团队,开头引入时梦回当年看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故事渐入时完美融合藏族音乐,悠长灵动神秘深远——最主要是有种不热闹的灵动——极大化烘托观看感受而又不喧宾夺主。 第二要夸文案/故事线,昆仑的人格设定和故事线给人以强烈震撼,它就是山神的化身,蛮荒的精灵,人类无法捕捉到的沸腾血液,是真正意义上的“calling of the wild”。 第三就是摄影,片中大量出现静滞的远景,主角野牦牛就是远景中的一点点。如果其他纪录片这么用镜头,我可以怀疑摄影师给对象拍照就是这个水平:传说中的“直男如何给女朋友拍照”(无论摄影师是男性还是女性)。但众神之地这么用镜头就与氛围完美适配,令人惊艳。天地即世间最大神明,永远只有遥远的神明凝视人类,岂有人类近窥神明?

    众神之地,只知神则不得知神性。当人类也出现在同一片土地上,与神明若即若离,或伏身,或远观,或对峙,或亲近,我们身处这样的双向关系中,才方得以知神明。 看预告后非常期待第二集,况且还是发生在我老家地区的故事。

     短评

    第一集小牛的眼睛湿淋淋的,昆仑真的好有神性。8.1更新每个生物都好像神迹,看到粉红色的老白重回海域,真的觉得他们好美。看到岩鹭艰难觅食,被螺旋桨绞断尾巴的海豚妈妈和尚未出世的小海豚,真的会觉得地球不需要人类……

    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看的想哭,人类的强大已经不可逆转,但自然也在寻找和我们共处的和谐之道。从来不只有我们在亲近自然,大自然和这些带有神性的动物在用更博大的胸怀接纳包容我们啊!

    5分钟前
    • Jenni
    • 力荐

    看到一条有趣的评论:“也许小牛回到荒野之后,有一天一个倒霉的牧民会遇见一头庞然巨兽,冲过来舔他耳朵。”

    8分钟前
    • 我要吃鸡蛋煎饼
    • 力荐

    小野牦牛跟着人们跑步的样子可爱透了!!

    13分钟前
    • 仙草嘟嘟
    • 力荐

    我想躺在雪山下,草原上,躺在众神庇佑的高原里。

    18分钟前
    • 都怪微风
    • 力荐

    拍摄四年疫情三年,尽力了,自己很喜欢

    20分钟前
    • 鹿和靖
    • 力荐

    观看过程极像做了一场精神瑜伽。知道有多艰难,所以更知道有多可贵。

    23分钟前
    • 某S
    • 力荐

    治愈、感动 又心堵无奈,正如小野牦牛在卡车上死去后,牧民在吉他声中的忏悔,或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

    25分钟前
    • 力荐

    因为小鹿姐姐来看这部纪录片,第一集看到巡护员和小野牦牛一起跑步晨练的画面,泪流满面。万物有灵,神即众生T.T

    30分钟前
    • clarity
    • 力荐

    个人不喜欢过度拟人、太多情绪的自然纪录片。但是能做到关注和记录就已经很好了,希望今后能越来越好。也希望我们看完这类纪录片之后萌生的是敬意,而不是“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看”的好奇。

    35分钟前
    • 白驹在空谷
    • 推荐

    没有上帝视角,也没有帧帧可做桌面的唯美镜头,但能强烈地感受到,一部中国野生动物纪录片与西方纯自然纪录片的不同:生态的交融。不过分拟人某一个物种,不把生态链上的其他物种仅仅当做毫无感情的食物或者随时来犯的敌人,而是强调共生。头上三尺有神明,众神之地,众生平等。

    37分钟前
    • 起司土豆泥
    • 力荐

    昨晚发现《众神之地》豆瓣已经开分了,高达9.4分,就4集而已,于是今天就去观看了。—— 第1集 荒野上的轮回:喜欢小野牦牛和无人区巡护员一起生活的片段,有时感觉它可爱得像只大狗;第2集 粉红色的回忆:海豚是我从小到大偏爱的动物之一!「每一只死亡的海豚都会被大海送回陆地」?对此表示怀疑;第3集 寻找故土:记得此前有看到关于人象冲突的新闻,这一集算是让我有了更多的了解;第4集 山神归来:东北虎不易拍摄,相关影像较少,不时跑题讲述其它内容……使得整体感觉有些散乱拼凑。—— 看了导演曾海若写的那篇《众神与众人》,想说:作为无神论的动物纪录片爱好者,看到这部国产的“人与自然”题材纪录片《众神之地》还是有些惊喜的,不过其片名、部分解说词内容等还是限制了我个人的喜爱满意程度。

    3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强烈推荐,里面有很多帧画面都可以当壁纸的那种美,特别治愈,简直是国产纪录片之光,配乐超好听。盘白也非常的厉害,台词功底太牛逼了,千万不要遗漏片尾的简笔画。万物皆有灵,人与自然共存。第一集野牦牛宝宝的眼睛太纯洁干净了。第二集的白海豚看了让人泪目。第三集大象国王为了族群的延续主动放弃权利,震撼人心。万物有灵。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过的物种,都是存留于世的神迹。第四集山神归来,欢迎野生东北虎回家。生命的力量,感谢节目组,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

    41分钟前
    • 风雨
    • 力荐

    昆仑和断角的眼神对比太强烈,一个神性,一个天真。看弹幕说“人类是大自然的反派”,但人类也能带着小牦牛跑步晨练,给它凑钱买牛奶过冬。万物归一,记得对生命保持敬畏。

    43分钟前
    • 羊加山
    • 力荐

    有点bbc nhk那味了

    44分钟前
    • 小弟震
    • 推荐

    极佳的立意。在人逐渐征服自然后,人类社会曾经对神性的推崇已消失大半。我们不仅像现代故事里的文明人,更像失去野性的牦牛。

    48分钟前
    • 你算什么momo
    • 力荐

    HDR 杜比全景声太完美了

    52分钟前
    • 泾川鲤鱼
    • 力荐

    想为这部国产优质纪录片贡献第一次豆瓣评论,真的很棒,不论是bgm还是运镜,学习一天戴上耳机享受这部纪录片,真的太放松了!

    54分钟前
    • 仲阳
    • 力荐

    九点几分也太高了吧……总觉得是人类在过度解读,强行赋予各种行为意义自我感动,生态环境越来越差不就是因为人类活动太多了

    55分钟前
    • 咸鱼看点什么呢
    • 还行

    做的第一个作品终于播出了,5星给自己鼓励一下。

    57分钟前
    • 不暗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