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大法官金斯伯格

    大法官金斯伯格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18

    主演: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比尔·克林顿,奥林·G·哈奇,拉什·林博,安东宁·斯卡利亚,格洛丽亚·斯泰纳姆,妮娜·托滕贝格,乔治·W· 布什,巴拉克·奥巴马,唐纳德·特朗普,西奥多·奥尔森 

    导演:朱莉·科昂,贝齐·韦斯特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2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3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4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5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6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6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7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8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9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已获得2018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并成为201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有力竞争者。84岁高龄的美国最高法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堡是一位受到各国人士尊敬的传奇。常被简称为RBG的金斯堡大法官已经是当代文化符号。本片记述了金斯堡的人生历程。金斯堡的父亲是第一代美国移民,母亲是第二代移民。他们教给女儿独立自强的观念。金斯堡从小勤奋好学。考取哈佛法学院后,她结识了丈夫马丁。金斯堡之后成为著名的女权律师,在争取美国女性平等的工作、教育和发展权利方面有杰出贡献。她的丈夫一直非常支持她的事业。夫妻俩并肩拼事业、为公益,并抚养大孩子。金斯堡在1993年被克林顿任命为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在特朗普时代,立场中立的金斯堡被看作是秉公平权的一盏明灯。经历了丈夫患癌症以及自身两次患癌症等困难,金斯堡仍然坚守岗位,永不退缩。在当代美国金斯堡不仅是律政传奇,更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偶像。年轻人将她的头像穿在T恤上、背在包包上,甚至纹在身上。她所代表的勤奋自强和坚持正义的精神也跨越国境影响了全世界。

     长篇影评

     1 ) 从金斯伯格身上学到的事

    才98分钟的片子就能精彩如斯,可想而知金斯伯格的真实人生会有多么的波澜壮阔!这里记录一下作为一名女性观众几个印象深刻、数度落泪的点。

    1."be a lady",淑女的注解可以是“不要让无谓的愤怒等负面情绪占据你的灵魂”,而不再是优雅端庄贤惠温柔。

    2.专业度给了底气,勇敢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让她成为独一无二的Nortouris RBG。

    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和自由派,从70年代女性还是二等公民时期的诉讼通过判例为女性争取权益,到后期成为大法官反对保守派提出的异议。她对抗始终力量是保守的、也是强大的,但是小小身板的她始终平静的语气说出最振聋发聩的话语,这些一个个法律实践,逐步推进了变革。

    3.鲁斯和马蒂让我看到了爱情最美好的样子——被看见、相互尊重、相互扶持。

    马蒂带给严肃的鲁斯很多温暖和快乐,鲁斯也说自己的头脑终于被一位男性欣赏,两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根据对方的事业发展动态性地调整自己为家庭付出的比例。良性的关系里,男性也可以成为一个后盾或者是港湾式的角色。

    4.社会进步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身体力行。

    纪录片里不只有金斯伯格,还有很多愿意为守护自己权利抗争的女性和男性,有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人走上街头、有人诉诸法律、有人从新梳理规范……,正是因为每个人愿意都一点点去改变,社会形成了一个合力,不过50年,美国女性主义已经实现平等向平权问题探讨的跨越。所以不要害怕自己力量的弱小。

     2 ) NOTORIOUS RBG

    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 做淑女的意思是不要被无谓的愤怒等负面情绪所战胜;保持独立是,如果你能遇见白马王子并一同度过余生这当然很好,但是要能够照顾好自己。

    Can’t spell truth without Ruth.

    无鲁斯,不真相

    我们以萨拉·格莉姆克在1837年的陈述来表达立场,她是著名的废奴主义者、男女平权的倡议者:“我不为女性争取优待,我只要男性同胞们把踩在我们脖子上的脚挪开。” 基于种族的选举歧视依然存在,本院今日的判决就像因为在暴风雨中没有被淋湿而扔掉了雨伞一样可笑。 我在马蒂的病床边发现了这封信:“我最亲爱的鲁斯,你是我这一生中唯一爱过的人,如果不算父母、孩子和孙辈们的话。见证你一步步走到了法律界的顶峰,我真的开心极了。从56年前我们在康奈尔相识的那天起,我便从未停止过对你的崇拜与爱意。现在是我告别生活的时候了,我每况愈下的身体状态现已走到尽头。我希望你可以支持我的决定,但我也理解你或许会不同意。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少爱你一点。”

     3 ) 努力的偶像

    RBG在年幼时受到的犹太家庭教育真的是无可匹及。本人坚韧,认真,努力,善良,正直,真的是汇合了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非常牛逼的老太太。

    如果我是自己的父母,那么我可以给自己的教育和告诫是什么呢?我是否可以正面引导自己,给予自己足够的爱,时时提醒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这点想,我做的还不够好。

     4 ) 美国最高法院推翻有关堕胎权的裁决,结束了近50年来对堕胎的宪法保护。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有关堕胎权的裁决,结束了近50年来对堕胎的宪法保护。

    当地时间6月2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发布措辞激烈的声明,她在声明中:“民主党人会继续为将‘罗伊诉韦德案’(的裁决)写入法律而进行不懈斗争。”她说:“由于特朗普、米奇·麦康奈尔、共和党和他们在最高法院的绝对多数,今天的美国妇女比他们的母亲拥有更少的自由。”佩洛西还强调:“但不要忘记,妇女和所有美国人的权利将在今年11月的投票中被决定。”

    这里是2022年6月25日,魔幻的世界,各种魔幻的事情在上演。

     5 ) 硬骨头的弱女子

    “女巫”,“恶人”,“女魔头”,“她是最高法院的耻辱”,“她是世界上最卑鄙的人”,“那个女人就是一具僵尸”。以上是一个又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点评,语气充斥着深恶痛绝和不屑一顾。看到这里时,我突然觉得很好笑,这些话和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疯婆子”,“荡妇”,没有什么两样。在男权社会,若想对女性进行打击,再简单不过,屎盆子先扣为敬。

    紧接着,她娓娓道来:“我不是要为女性争取优待,我只要男性同胞们把踩在我们脖子上的脚挪开”,慢条斯理中渗着坚定不移。

    她是“臭名昭著的RBG”,是美国最高法院的首位女大法官,于耄耋之年成为美国Ikon。她毕生都在为“女权”努力,正如她所言,并非为女性争取特权,而是平权。

    她代理的每一个诉讼案件,都足以说明她的立场、格局和慈悲心。她的诉状文辞严谨,掷地有声。

    Mr. Chief Justice and may it please the Court:Women today face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as pervasive and more subtle than discrimination encountered by minority groups.

    尊敬的首席大法官,请允许我在庭上做出如下表述:今日的女性,正在遭受来自职场的歧视,跟少数族裔遭受的歧视一样普遍,且更难察觉。

    Sex classifications imply a judgement of inferiority. The sex criterion stigmatizes, when it is used to protect women from competing for higher paying jobs, promotions.Itassumes that all women are preoccupied with home and children.

    对性别的区别对待,暗示着一种对优劣的判断。现今的性别标准污名化女性,它被用来确保女性不得竞争高收入的工作,无法晋升。它认定女性生来要服务于家庭和育儿。

    These distinctions have a common effect: they help keep woman in her place, a place inferior to that occupied by men in our society.

    这些区别对待造成了同一种后果,它们让女性被禁锢于低男性一等的社会地位之中,

    此时画面中只是一个空无一人的讲台,但你却能通过她的声音感受到她的力量。

    她为一位男子打官司,谋取原本属于女性的“特权”——“母亲保障金”,本质是单亲家庭的社会抚养金。

    这位男子的妻子因羊水栓塞离世,他决定全职抚养孩子,去当地社保局沟通,却发现该“社会抚养金”只针对女性发放,而当时的美国社会,市面上基本都是男性劳动力,所有这些福利金基本都来源于男性的纳税,最后他们却无法从中为自己谋福利。

    而当时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全为男性,且为特权阶级男性,他们无法了解一位普通的男性承担“家庭煮夫”角色时要面临的问题。RBG接下了这个案子:

    For the eight months immediately following his wife's death, Stephen Wiesenfelddid not engage in substantial gainful employment. Instead, he devoted himself tothe care of Jason Paul.

    在他妻子去世后的八个月里,斯蒂芬·维森菲尔德没有参加任何可获得实质性报酬的工作。他选择了全身心地照顾儿子杰森·保罗。

    这个案子是性别歧视反噬歧视者的案例,性别歧视会伤害每一个人,包括被歧视者和歧视者。这个案子最终以男性获得“社会抚养金”获胜。

    她抓住每一个机会,为争取男女平权而努力,有人称她为“硬骨头的弱女子”。她的所作所为,在“歧视女性派”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女性多为家庭主妇,而她的老公却选择站到她的背后,照顾她的生活,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她内敛寡言,他外向活泼,当同样为哈佛法学院毕业的他被问及有没有给过妻子什么意见时,他巧妙而又幽默地回答:正如她不会在厨艺这块给我建议一样,我也不会在法律方面给她建议。

    看完这部电影《大法官金斯伯格》,很容易让每一位支持男女平权的觉醒分子相信爱情,只不过这样的伉俪深情,可遇而不可求。

    这部纪录片除了一个女人对事业和社会的热爱,还有理想中的爱情,琴瑟和鸣。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一段时间的美国历史,大法官绝佳的衣品,甚至作为语言,你都可以闭着眼听纪录片的声音,感受大法官诉讼状的语言魅力,如果恰好你对翻译感兴趣,还可以对比看一下字幕翻译。

    这部纪录片和这个女人,值得你坐在屏幕前,花90分钟。无论你是男还是女。

     6 )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超级英雄,她的名字叫RBG

    1970年,在美国,银行要求丈夫的签名才能给女性发放贷款;雇主可以以怀孕为由解雇女员工;女性不可以加班,假定可以也不会有加班工资;只要一个简单的理由,女性就无须履行公民义务去充当陪审员——法庭不必要有女性陪审员,即使是绝对关切女性权益的案件,也可以由清一色的男人来决定……

    作为一个女性,表面上看人生坦途似已不少,但当你试图往任何一个方向走,就会发现无数路障横在眼前。它们不但来自社会压力与偏见,甚至就是法律条文本身。至少有178项联邦法律、以及上千条各州法律涉及基于性别之分的区别对待。这些法律保护着据说是“数千年以来”的传统性别角色,或者说,“社会分工”。

    从来如此,便对么?

    女性不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觉醒的,1776年艾比盖尔•亚当斯在写给约翰•亚当斯的信中说,当你们讨论宪法时,不要忘记女士们。那个时候女性还没有投票权。不同时代对“平等”的定义和要求不尽相同,但它都涉及人的尊严和幸福,因此难以忽视,更无法被压制。

    1970年,美国女性可以投票、受教育、参加很多工作,甚至被允许保持单身。但当她们真正试图“和男人一样“却迎头撞上那些路障时,她们强烈地意识到这些所有国民共同尊奉的法律,并没有真正平等地保护所有人。这是不能接受的。被忘记的女士们需要修正它们,把自己重新写进去。

    鲁丝•巴德•金斯伯格成了做这件事的人。

    这个犹太移民的孩子,来自布鲁克林的小个子女性,成长在二战后的美国,梦想成为律师,去帮助弱者、寻求公正、捍卫人们的自由。但当她在1959年以绝对卓尔不群的优异成绩毕业后,她发现整个纽约没有一个事务所愿意雇佣她。客户不信任女律师。人们不需要女律师。她的路堵死了,要想走下去,她只能去搬掉那些障碍。

    这用了很多年。1963年金斯伯格得到了一个在罗格斯大学教书的职位,她开始开设有关性别歧视的法学课程,看着越来越多的女学生进入法学院学习。她们找出那些歧视性的法条,分析和思考它们。曾经有过挑战这些法条的努力都失败了,然后这些失败就成为“先例”,扼杀新的变革努力——是的,先例,英美法体系依赖先例,如果没有“足够分量”的推翻先例的理由,所有法官都可以选择墨守成规。

    时代变化风起云涌。有人走上街头疾呼,有人开始大声说“不”,金斯伯格发现她的女儿和女儿的朋友们已经更加勇敢,这一代人迫切要求一个更好的世界。1972年,金斯伯格和同道一起创建了美国民权自由联盟(ACLU)的女权部门,在全国各地搜集愿意挑战性别歧视法律的案件,帮他们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最高法院负责解释法律,一个案件能被它接受,通常说明人们对某项法律的疑问已经足够多,以至于认真思考和重新评估它的时机来到了。

    1973年,佛朗蒂罗诉理查德森案(Frontiero v. Richardson)。莎朗•佛朗蒂罗是一位空军女少尉,根据规定,她的收入远少于同级别的男性同袍,而且不能得到军队提供的住房津贴。“你能在这儿服役就已经够幸运了。”噢,这和1956年,金斯伯格在哈佛法学院给一年级女学生的欢迎晚宴上听到的何其相似:“是什么让你们能在这里,得到一个本该属于男人的座位?”

    第一次站在清一色白人男性的9位最高法院大法官面前,金斯伯格紧张极了。她手里握着战斗的檄文,但她说,这毋宁是一次教育的机会,对处于优势地位者的再教育,对从未觉察过性别歧视问题的最高法院的再教育。

    “今日的女性,正遭受来自职场的歧视,相较于少数族群,女性所受到的歧视同样普遍却更难以觉察。对性别的区别对待,暗含着不平等的评价体系。现今的性别观念将女性在职场受到的不公美化为对女性的保护。这使得女性生来便应当成为家庭主妇的观点成为一种共识。这些区别对待造成了同一种后果,它们让女性被禁锢于低人一等的社会地位之中。”

    “为请求法院判定性别不足以成为评判标准,我们以萨拉•格里姆克在1837年发表的陈述来表达坚定的立场,作为著名的废奴主义者、男女平权的倡议者,她说,我不要求任何基于我性别的特殊待遇,我所求的仅是让我们的男同胞把他们的脚从我们脖子上挪开。”

    这篇陈述就如同金斯伯格本人,尖锐、清晰、沉静、优美。她向这个国家的司法体系揭示:时代的进步、人的觉醒已经发生,不需要任何法庭的许可;但法律应该保护弱者,追求公正,捍卫人们的自由、尊严和幸福。

    莎朗•佛朗蒂罗赢得了她的住房津贴,一次胜利,只针对这个案子、这项法律。没关系,慢慢来,金斯伯格说。她有一张长长的单子——曾经她的对手,为了向她证明她试图掀翻的是怎样一座大山,帮她在数以万计的各级别法律中筛选出来的——每一条涉及性别歧视的法律都列在上面。这是她一生的战斗。

    1975年,魏因伯格诉维森菲尔德案(Weinberger v. Wiesenfeld)。斯蒂芬•维森菲尔德的妻子宝拉•维森菲尔德曾经是他们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她生下儿子后因羊水栓塞不幸去世后,斯蒂芬作为低收入的单亲爸爸,没有得到妻子的社会保险金,因为那是给“单亲妈妈”的保险金。金斯伯格和ACLU站出来维护他的权利——这次遭遇不公的是一个男人。不完全是。社会福利体系排斥了斯蒂芬•维森菲尔德的需求,同时更是否定了宝拉•维森菲尔德作为家庭支柱和纳税公民的价值。如果法律不让一个职业女性支撑她的家庭,法律允许她成为职业女性又有什么意义?

    “性别界线,并不能让女性出人头地,而是将她们关进牢笼。”

    1977年,卡里法诺诉哥德法布案(Califano v. Goldfarb)。里奥•哥德法布的妻子是纽约市政府雇员,她支付的社会保险税金和她的男同事没有区别。但她去世后,里奥作为她的鳏夫不能得到和“寡妇”同等的抚恤金。因为他不是“寡妇”,他妻子25年为政府服务的换来的待遇被一笔抹煞。金斯伯格为他们再次挑战社会保险法,这次,整个《社会保险法》修改了。

    在1970年代,鲁丝•巴德•金斯伯格为ACLU六次在最高法院出庭,赢了其中五次。她走过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第一大街1号,十六根美丽的柯林斯圆柱之间的台阶,一次次站在那个无数美国律师梦想不得的陈述席上,沉静如水,坚毅如山。大法官伦奎斯特曾问她,“就算把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女性投票权奋斗的美国女权主义者先驱)的头像印在1元纸币上你也不会满足的是不是?”这是一句不算太友善的调侃,金斯伯格出于礼貌没有正面回答。但她在心里说,“是的,因为我们不会仅仅满足于一个象征。”

    她要的是釜底抽薪。一个案子一个案子地,她质疑那些基于性别对人区别对待的法律,维护被它们剥夺的当事人,有女人,也有男人。最终,最高法院在多个案件的宣判词中,明确确立了平等保护作为一个宪法原则,适用于不同性别之间。任何基于性别之分的区别对待,都不应该成为法律。在美国法律体系中,积累了近百年的“先例”,改天换日,被新的原则取代。金斯伯格促使最高法院写下的原则,从此将被整个司法体系捍卫,男性和女性在法律意义上的真正平等,这看似小小的一步,终于迈了出来。

    1980年,金斯伯格被卡特总统提名为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1993年,她被克林顿总统提名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她为当今美国的女性,赢来了看似寻常、却无比宝贵的自由选择权。当它被动摇时,她一次次站出来保卫它。她教会了一代又一代女性努力奋斗去保卫它。她的存在,在这寒冬来临的时刻,可能成为世界上每个女性眼前温暖光明的灯塔。

    谨以此文致敬我的英雄,祝RBG长命百岁。

     7 ) 臭名昭著RBG,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RBG无愧是全民偶像,她是一个时代女性的精神领袖,是狂欢的娱乐盛宴之后,理性的灰烬镌刻的文化符号。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之于我们,之于RBG,不仅仅是一个标语,一个座右铭,而是切切实实有筋骨有血肉的人生演绎。言辞的力量在于其理性的内核和它捍卫的价值,安静温和的RBG总是在平和的语调之中击中问题要害,气场无敌太有魅力。在观影过程中,忍不住为Ruth和Marty的爱情数度落泪,尤其是读到Marty 临终前的肺腑之言: “你是我一生中唯一爱过的人…见证你一步一步走到了法律世界的巅峰,我真的开心极了。从五十六年前我们在康奈尔相识的那天起,我便从未停止对你的欣赏与爱慕。该是我和生命告别的时候了……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少爱你,一分一毫。” 她哽咽地读完了他临终时留在病床前的信,然后继续奔走在为两性平权与解放奋战的前线。她被写进“臭名昭著”的饶舌里,她的面庞嫁接在神奇女侠的盔甲上,她被印在新时代青年的衣服上作为信仰标志,她八十岁出演歌剧,她与同自己政见迥异的大法官成为挚友并在大象上合影,她的炸鱼给儿女们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从此被“禁止”踏入厨房,她坚持做俯卧撑和浏览艺术博物馆,她两次罹患癌症并战胜病魔,她在工作日工作到凌晨周末补觉,和我们一样。notorious RBG,what a life!

     短评

    她本人就像甘地一样,安宁稳定富有智慧,有时候觉得这种外柔内刚的气场反倒比激进派更具有影响力。想感叹一句,人家的法律体系太TM先进了,男女工资不均、学校录取性别比例不均都能打到最高法,直接影响法律的修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加之她自己是个法律天才,幽默温暖富有的老公是人生的神助攻,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notorious RBG

    5分钟前
    • 平平无奇小天菜
    • 力荐

    真的是极富个人魅力的一个人,难怪在美国这么受欢迎。本来确实不理解她为什么还不退,看完这片只盼notorious RBG还能再战几年,争取撑到Trump下台吧。另外她的丈夫也很有趣,可以说是人夫典范了。

    10分钟前
    • 鼠斩车田万齐
    • 力荐

    她说母亲有两点很坚持。一be a lady:不要被愤怒这种无用情绪所控,要用理性思考问题;二be independent:你可以嫁给王子从此幸福生活但仍要保持自己。另一细节是所有熟识她的人对她的评价中有一点共同的是no small talk,其中一人还仔细回想了下:嗯,从来没有!

    11分钟前
    • simonfaye
    • 还行

    中文标题里面的“女大法官”有点画蛇添足,尤其那个“女”字

    16分钟前
    • п,已限流
    • 力荐

    “Be a lady. Be independent.” A living legend, an inspiring woman to all humans.

    21分钟前
    • 阿蕭
    • 力荐

    RBG和她丈夫都无比无比优秀,可是不要忘了,若是没有70年代上街的那些妇女,她绝对不可能当上大法官。所以,我们必须相信,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虽然只是一点点。

    23分钟前
    • phoebe
    • 力荐

    两个take away:作为女人今天能够去大学里读书,在大公司里上班,要求升职加薪,要求离婚,要求抚养权,起诉家暴婚内强奸,这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权利,除了更加努力地推动男女平等和更加珍惜这些机会做到真正的女性独立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为之努力的前辈们;一个内向又寡言少语的人,一样可以在职场上走到高位,一样可以有很大的建树,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看重social的社会,最重要的永远是业务能力,并学会如何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

    24分钟前
    • 僧人悟净
    • 力荐

    把RBG的判例找来看了看 文字好精妙 Language is power

    27分钟前
    • 点金
    • 力荐

    无数次眼眶湿润,no small talk,偶尔睡2个小时,几乎不记得吃饭,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铁人般的精力和意志力,真正的大美女学霸,不负淑女而独立的一生。

    31分钟前
    • 看狐狸的猫
    • 力荐

    学法律的会觉得太浅,但对大众来说娱乐性刚刚好。“臭名昭著”的RBG,性别为本的RBG,很难想象她枯瘦的身体下有着如此坚定的平权信仰,在美国最高法院越来越右倾的年代,用一份份少数派报告发出“我反对”的声音。是女权更是平权,充满人格魅力的纪录片。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鲁斯与马丁的婚姻美好到足以哭出五个鼻涕泡,真正的琴瑟和鸣世间难遇。

    3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 VMI那段看到热泪盈眶,女性主义的实质就是平权主义,用男性受性别歧视的案子在一帮老顽固面前argue平权太高了!美好的婚姻对双方事业的作用不可低估。从Cornell开始一生的征程,至今仍在谱写传奇,RBG安静温柔又饱含力量的模样令人动容。 "I dissent."

    36分钟前
    • Alaric
    • 力荐

    我想这片子,能鼓励1个中国人愿意为性别平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是功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难,一定要相信有些东西是值得付出的。

    39分钟前
    • 奶奶徐
    • 力荐

    最大的震撼是:女主真的很会穿衣服选首饰啊!

    42分钟前
    • 玑衡
    • 力荐

    简要介绍梳理了RBG的人生,爸爸是第一代移民,妈妈是第二代移民,妈妈从小就告诉她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让她受益终生啊!父母对她的呵护与培养。她与老公的琴瑟和鸣,老公对她事业的支持,对她才华的由衷赞美,为她游说,病重前给她写信让她原谅她不得不离开了(令人潸然泪下),这是最美好的婚姻啊,俩个人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老公会拉着她早点下班,好好休息,做好饭。RBG能成为大法官,是她和她老公还有女儿儿子共同的努力。介绍了几个由RBG参与的美国男女平权重要案件,同薪同酬、男女平权、住房补助。就像RBG最常引用的那句话,我不是想女人权利高于男人,我只想让男人把放在女人脖子上的脚拿开。每天坚持运动,衣服领子好漂亮啊!她是美国自由派的保护人,美国宪法的捍卫者!不是她不退休,她是为了美国保守派自由派实力均衡,她才坚持

    45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RBG讲起来她小的时候,母亲对她的教导,“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听RBG讲当年她老公是跟她约会的人中唯一一个真正觉得她是个有脑子的人的人。想起我法学院时的一个教授,Jeanne Charn,她也跟我讲说她当年(五十多年前)在哈佛法学院成绩优异,男生们却仍将她当作没有脑子的花瓶一般,只有她丈夫appreciate that she's smart,我当时听了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现在想想,她比RBG年轻一些但也差不太多,应该当年的环境真如此吧。为什么我们要愤怒,为什么我们要抗争,为什么我们不能平平和和地接受、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办公室小白领生活,因为我们的今天都是曾经的女权斗士们奋斗而来的,而如果我们不战斗,世界也许会倒退呢。

    48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原来一个人可以如此安静优雅地对抗世界啊

    50分钟前
    • 晴晏
    • 力荐

    才知道这部纪录片的中文名是【女】大法官金斯伯格…简直像男总统特朗普一样讽刺

    53分钟前
    • hanavi
    • 力荐

    为女权奋斗了一生的学霸。这才是真正的实打实的为性别平等做出了毕生牺牲的女权捍卫者。notorious RBG!

    54分钟前
    • 包子岛
    • 推荐

    “女权主义者都是丑到嫁不出去的蕾丝边,要么就是婚姻不幸的老巫婆“?”RBG很响亮地抽了那些人一个嘴巴子。不要让年龄、性别、容貌、出身这些东西定义你,用自己【做的事情】来定义自己,花几十年将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形成的合集,那就是你。说真的,一个人的生命质量,的确取决于她的能量和精力。而找到自己认同的意义感,是源源不绝滋生能量的关键。至少,它让你愿意活着,并做个【有用】的人。RBG伉俪的佳话,或许会让许多女孩子对婚姻和伴侣这件事更期待也更执着。但我觉得它恰恰说明,好的婚姻,价值观同步有多多多重要,遇不到这样的伴侣(99.9999%遇不到也求不来),最好抱定独立独身。Gloria Steinem 站了好几次台,作为女权科普片,总之看得一本满足。

    5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