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韩国剧 迷雾

    迷雾

    评分:
    0.0很差

    分类:韩国剧韩国2018

    主演:金南珠,池珍熙,高俊,全慧珍,任兌卿,秦基周,李璟荣,安内相,李俊赫,金秀珍,李成旭,具子成,李雅贤,申康宇,姜德宗,全国焕,金宝妍,延云庆,朴晓英,徐智勋,朴佳岚,金亨宗,南庆邑,郑煐禥,韩基重,金明坤,金炯默,孙光业,朴健洛,金钟寿,全镇基,郭仁俊,李胤熙,陈贤光,梁大赫,姜鐵成,李裳宜,明智妍,孟奉鶴,崔范浩,白基邦,杨熙明,尹奉吉,姜灿阳,赵在莞,黄仁准,郭闵硕,楊泳祚,李泰亨,崔英,闵大植,孙寅勇,韩锡俊,宋敏喬,李錦姬 

    导演:毛完日 

    猜你喜欢

     剧照

    迷雾 剧照 NO.1迷雾 剧照 NO.2迷雾 剧照 NO.3迷雾 剧照 NO.4迷雾 剧照 NO.5迷雾 剧照 NO.6迷雾 剧照 NO.16迷雾 剧照 NO.17迷雾 剧照 NO.18迷雾 剧照 NO.19迷雾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该剧是讲述被认为是杀人事件嫌疑人的韩国顶尖主播高惠兰(金南珠饰)和她的律师丈夫姜泰旭(池珍熙饰)所相信的爱情的真谛的激情爱情悬疑片。接档《Untouchable》于2月2日首播。

     长篇影评

     1 ) 最可怕的是什么?

    刚刚看完了这部《迷雾》。感觉可悲,人类的倒退的进程被揭露得体无完肤,人类本性中的怯懦,卑微以及无知也被无情地拿了出来说事。

    史蒂芬金无疑是个招牌,但更金字的是弗兰特达拉邦特,这个当年创造了电影神话的大师这一次又显神通,当年的《肖申克的救赎》已经让我们见识了大师的水平,一个励志的故事被拍得没有了时间的概念,20年后回头再看这部作品,它仍然是精彩的。


    先来说说一个小小的插曲,当年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扮演烫沥青的房顶上给艾迪啤酒的牢友这回在《迷雾》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色角色,这里卖个关子,大家看看能不能发现,呵呵。

    进入正题,这部片子看完后很是难受,人性被刻画得如此淋漓,以致于看完全片之后居然对人性产生了怀疑。我们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何尝不是这样,进步起源于科学,科学带来了怀疑,怀疑带来了愚昧,愚昧是因为人类对自己的不自信。那么向谁求助?莫须有的神灵。

    当人们渐渐对自我不信任时,宗教占了上风,这让我想起了一话:当科学艰难地爬上顶峰去寻求答案时,却赫然发现宗教早已坐在了上头。影片里的那个疯女人不过是个象征,这个社会里,总有一部分人,他们无知得过了头,却无比愚昧,其实无知不可怕,愚昧才可怕,它可怕在这些人固执地坚持已见,绝不相信科学,同时还要惑众。这才是最可怕的,想想吧,有什么能比传播愚昧更可怕?


    片中的人很明显地被对映成人类进程中的几个类别。男主角和他的朋友们是人类自由主义者,他们一直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并有着明确的奋斗方向,这方向就是生存和自由,为此他们一直势力着。刚开始不相信有怪物而后被吓到再往后被疯女人迷惑的那一部分人是人类中无知软弱的代表,他们本应尽最大努力靠自己去拯救自己的命运,然而在不知道究竟结果如何的情况下只能随着主导人物去摇摆。毫无主见,可悲而可怜。从一开始并不太赞成疯女人意见后来忠诚地追随她的那部分人不正是现在社会中信教者的写照吗?我尊敬有宗教信仰的人,但这并不代表我的赞同。这一部分人天真地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愚昧地卫道和等待甚至残杀自己的同类,这种人性软弱至极的表现实在让人作呕。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我甚至哭笑不得,那指向自己同类的匕首啊,你残杀的是自己的力量,难道就没有想到要一起努力闯出难关吗?

    再就是那个疯女人了,这个女人是坚定的卫道士和传教者,她的存在者是真正可怕的威胁。想想吧,如果没有她,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就算最后全死了也没什么可怕和遗憾。然而就因为她的存在,那被可怕怪物吓得瑟瑟发抖的男孩子在父亲的全力保护下安全无恙,却被一个同类逼到了生命的边缘,这真是讽刺。


    说说几个细节。
    一,士兵之死,他死得很冤,他与其说是被愚昧杀死,不如说是被人性中自我欺骗的劣性杀死。人们杀他不过是在吓得无路可走如苍蝇般乱撞的情况下做的举动。不过请注意,是谁在煽风点火地给人们指引这条无意义之路?

    二,最后的怪物和枪声。汽车在上下震颤,巨大无比的怪物轰然路过。这是绝望的象征。车里的人类永远无法战胜它。于是枪声响起。这是悲哀的,既然都打算要死了,那为什么不干脆出去杀它个昏天暗地?要是人类和人类之间的厮杀,有人会在最后自尽前去杀几个算几个,可是对手是怪物就没关系了吗?没有勇气?为别的人类想想啊?

    三,最后坐军车的母亲。那女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明知有危险但为了自己的孩子毅然走了出去,她很幸运地存活了下来。当卡车路过时男主角与她的眼光相对,同样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努力,那个妈妈坚持下来了,男主角却在即将获救时做出一个父亲最不应该也最不可能做的事。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很优秀的影片,达拉邦特没有失他的水准,我们看得也很唏嘘。最感慨的是在那个小超市中,当男主角说再接下来恐怕那个疯女人要搞祭祀,会找个人来杀掉的时候,而后来的情节发展印证了他的推测,我才惊然地意识到人类的文明可以在刹那间倒退回原始。原来人类的文明竟是如此脆弱。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最后赞一下片尾的音乐,女声的清呤很动人心。

     2 ) 坐井观天,蝉不知雪

    有点想法。
    这不是一个信仰危机的问题
    如果说这个片子宣传的是要虔诚信仰某种东西,不如说是,其实人类这种脆弱的生物无论信什么都很徒劳。

    神婆相信自己是上帝的信使,前一天还在卫生间里祷告哪怕只救一人都好,后一天直接叫嚣着把年轻的军人扔出去祭兽。这是宗教不可信。

    科学曾经作为理性的绝对化身,反对宗教对人的精神迫害,一度成为人们痴迷的对象,但片子的雾次元怪兽就是科学盲目的产物。某种程度上讲,痴迷科学与痴迷宗教无异,都是心甘情愿地被一种自以为极端正确的思想控制。科学不可信。

    如果你试图依赖他人,希冀从他人身上获得自己前行的勇气,那一定要保证他人能给予自己的,是他已经完全不珍惜的东西了。跟一个想死的人要时间与跟一个想活的人寻死一样难以实现。所以短发的母亲在出超市门时,才看得见泪水后面,那么多羞赧扭开的脸。他人不可信。

    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主流价值观的通病,不能信任任何人的话,那就至少明哲保身信自己,可信自己就容易被自己操控,比如不能消除的恐惧和绝望感,以及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被压榨出来的丑陋。自己不可信。

    爱也不可信。不是短发母亲逃出来,站在军车上居高临下看着男主就是母爱的伟大彰显了无私的美。而是,这原本就是冒险,活下来也就算十诫中说的,世事无常。侥幸只算幸运的一种,不能作为用来说教观众的唯有信爱才配享受奇迹。那过于理想化和民间故事叙述模型了。

    什么都不信的话,不就是信仰危机了吗?

    不是,而是在无常的人生中,信什么都是一种愚蠢的苟认。这也不是安之若素,坐吃等死的心态,而是在什么情况下变什么身的问题。
    看不清周遭的环境,才是我们在绝望中主动放弃希望的原因。

     3 ) 个人觉得不错的电影

    迷雾属于科幻恐怖片,连接异空间的大雾笼罩着小镇,异空间的生物开始捕猎人类,在恐惧下人的内心也开始变化,总体来说,情节还是比较紧凑,比较吸引人,但是有些血腥镜头还是让我觉得难受,不恐怖但吓人,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结局很出乎人的意料,也让人纠结,人性中的选择或善恶有所讨论,往往陷入危险的人们总是被人性的弱点打败,会引起人们的反思,个人觉得还不错。

     4 ) 迷雾你在探究人性?你别忘了你是一部电影,你首先要符合人性!

    导演完全没有驾驭这部电影,编剧也没有驾驭这部小说,不要搬出来斯蒂芬金也是编剧哦,来给这部电影加分,斯蒂芬他毕竟不是主编,而且他擅长的也不是编剧,电影和书完全是两种表达工具。 首先从人物对话中来看出他是一部垃圾电影吧。让我们来看看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镜头一:男主和一群人在向黑人律师道明仓库里发生了一件触手杀人事件时,黑人半点都不相信,且非常生气的认为和男主一起进仓库的几个人在联合起来开他的玩笑。然后男主不得不不停的说,重点来了。 I know you scared,我知道你吓坏了。是的,当黑人的思维不像人类的时候男主不得不站出来向观众为他辩解,嗯,这个黑人不是神经病哦,他只是吓坏了哦。那我们用正常人的思维来看应该是怎么一回事呢,当灾难发生时(是的黑人也知道灾难发生了,因为一个没有正常人思维的神经病母亲要求黑人陪他一起回家看风景,黑人没有出去)当灾难发生时黑人还会认为其他人在恶搞他?想想也是醉了哟。当我们人类有外部矛盾的时候竟然没有变的团结反而内部搞分裂,这不科学!关于内外部矛盾,请回忆最近几年当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全社会的反应!嗯,这里的黑人大概就是雅安地震时轰动全网的鹿晗脑残粉事件。我管迷雾外面是什么鬼,你们就是在害我! 镜头二:全部人都不相信男主说的话。OK,在面对神秘的会死人的未知灾难的时候我们竟然都不相信男主说得触手怪,按照人类的思维来看,未知-会死人-触手怪,这是很符合逻辑思维的,但是这里的镜头是黑人呵呵一乐,OH,那是来自外星的触手怪喽。冷酷男,一冷酷,OH,那些是狗屎。另一个店员,OH,那些是从啤酒里出来的触手怪喽!OH,shit!就这么不符合人类思维,人类行为的剧情,有很多人竟然精精有味! 镜头三:神经病宗教女----仓库几人谈论宗教女会蛊惑,有一个人提出质疑认为蛊惑会失败,人怎么可能相信那个神经病女。(是的这个提出质疑的人其实就是观众你),然后其他人搬出理由来说服你-----哟,然后真的蛊惑成功了!而且蛊惑了除了跟着主角几个外的全部的人!这不科学啊!邪教往往是很少一部分人啊!会杀人的邪教更是很少一部分人里的很少一部分人啊。好吧一大票观众已经被洗脑了不会分析这些了,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 哇 这是一部描写人性的神作啊! 镜头四: .. .. .. 呐,好的电影从来不会给观众洗脑的。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洗了, 从一开始进仓库里的几个人莫名其妙的就认为外面的人不会相信他们,嗯然后一个人(黑人)果然不相信他们,紧接着全部人都不相信他们,导演一点一点的把大部分观众给洗脑了,嗯,比起拍出精品的电影显然洗脑来的更容易。 类似人不像人,像导演编程好代码的人形机器,导演又想让观众把自己编译的程序当作人类,不得不给观众洗脑的情节还有很多 我就不多说了,接着来谈一谈,剧情里智商的硬伤。 镜头一:触手怪杀人时,不会去关门啊! 镜头三:仓库全体讨论别人不相信会有触手怪,既然他们已经知道别人不相信了(好吧正常人逻辑是别人会相信的毕竟面对的是未知杀人迷雾出现触手怪也没什么好惊讶的。)那他们正常逻辑应该是直接拉过来其他人来看地上好大一只触手怪!(正常走向应该是,跑出去和别人说----别人都不相信---拉过来看触手。OH,shit。对了,导演洗脑的流程是先自己谈论别人不相信--接着一个人不相信---接着全体不相信,如果剪辑掉自己不相信的,观众会意识到黑人是个编译程序的!) 镜头四:黑人听一个人说外面有危险,一个漂亮的女人请求陪她出去,他都不敢出去,接着,黑人听到仓库里好几个人说外面有危险,卧槽他又自高奋勇的敢出去了!剧情好棒!oh!shit,黑人是导演编译好的程序只有一个人皮我又忘了。 镜头五:出去取药的房间中!你们这些人到底是吃了熊胆还是吃了鼠胆啊,神经不正常啊根本!害怕就赶紧跑啊!一直在里面作死。OH,shit,好吧,宗教女神经下了预言,那个年轻的男人必须死。 我不行了。这个电影我真的无法吐槽了。你在回味最后一个镜头?我真不懂最后一个镜头有什么好回味的。我只知道最后一个镜头中最为正常的几个人也变得不正常了,正常人在那种情况下是不会自杀的。如果那只大虫子爬在车子身上在一个一个的往外勾人,被勾到的人生不如死,去选择结束生命我还好理解一点。OH,shit,这样的话就不够震撼了呀!反正大导演我已经把一部分观众洗脑了,我才不管另一部分人觉不觉得正常,我只要这部分观众的脑子就好了呀! 你能看懂我写的吗?我真的很不擅长写作啊。 你只要记住,这是一部垃圾电影就好了。 简单来说, 表达人性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去表达的。 而这部电影,大概是 建立在外星人身上来表达地球人的人性。 建立在神经病人身上来表达正常人人性的。 而导演为了让你觉得外星人是地球人,神经病人是正常人,不断给你施加暗示,给你洗脑,用的还不是精湛的电影技巧而是粗糙的语言暗示。 而片中人物的智商也是不断的因为剧情需要而突然变的小白。OH,shit。我放佛看到了起点中好多类似的情节。 另,没看过小说,我这里只评价电影。一部好的小说不一定会改编成好的电影,,书和剧本是两种表达方式,剧本和电影是两种表达的方式,书---剧本---电影,再加上不同的人,嗯我的意思就是即便小说真的写的很好,也不影响这部电影真的很垃圾。

     5 ) 迷雾、史诗和创世记

    关于这部电影涉及的宗教、信仰、人性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已经讨论得很多,也很有道理。应该说,这部电影可以思考的东西很多,最后安排的戏剧性结局也同时给了大家一个开放性的结尾,导演并不想简单地说教或者给大家一个普世的真理,所以才引发了大家很多的讨论。在这里也想补充一下我的看法。
      
      被困在小镇超市里面的各色人群组成了一个独立也是被隔离了的社会群体,而面临危机时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反应,每个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角色被最集中地表现了出来。如果淡化由于不同信仰所造成的不同选择之间的对与错,我更倾向于这部电影从本质上探讨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或者群体-在面对客观的不可知外部环境时的不同选择。如果站得更高一点,这部挂着恐怖惊悚外衣的娱乐片很严肃地探讨了人类文明如何进化的主题。迷雾是突然降临的,在把人类推到面临绝境的角落里时,自认为已经拥有相当文明程度的人类好像回到了以前的蛮荒时代,关于未来何去何从就好像文明发端时人类讨论地球是方还是圆,欧洲黑暗时期宗教裁判所迫害自由思想一样,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掩盖了的人类精神文明的虚弱一下子暴露了出来。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整个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看到了三类“人”:一类是律师和David代表的进步力量,比如理性、科学...尽管他们之间有剧烈的冲突,前者代表了法律,但他过分自大,觉得人类或他信仰的法律无所不能;而后者是艺术家(有没有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哪些人最早倡导的吗),也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力量。但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坚信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而Mrs. Comardy代表的却是相信不可知,把一切交给上帝,甚至反过来为了维护宗教来压迫其他人的类似宗教裁判所的消极甚至反动力量;还有一类就是广大的碌碌无为的跟随者。但有意思的是,导演还另外安排了一些不同的个体:一个是那个一早出走的母亲,就像有些朋友所谈及的,她代表的就是人类的本能,是爱也好,还是护犊情深也好,她的选择完全基于人类或者母亲的本能;另外一个是去拿枪的摩托党(暂且这样称呼),他临出门时对Mrs. Comardy说,“ I believe in God too; I just don't think he is the bloodythristy asshole you make him out to be." 他代表的是信仰宗教但又相对理性的中间进步力量。这2个人物的加入使得被围困在超市里的人类小社会的组成更有阶梯性,更加有血肉。

      再谈一下David的结局。就像哥白尼被宗教裁判所无情烧死一样,人类的先知们大多没有美好的结局。他们走出去,或者是像伽利略倡导新的理论,反对蒙昧和盲从;或者是像麦哲伦探索新的陆地,反对闭关和保守。因为他们进步,相对于愚昧的先知,他们始终是少数派,力量渺小,但却是人类探索文明和自身迷雾里面不可或缺的明灯。当David悲怆地自问,“they are dead; for what?"的时候,其实电影本身早先已经给了答案:David看到妻子的遗体,问”let's see how far this fuels can take us to?", Amanda:“Maybe we can clear the mist"。这个时候,电影的主题The Mist很明显地代表了外界环境的不可知和人类社会本身的蒙昧和阻碍进步的黑暗保守力量。而他们的出走就象征着人类进步的先驱力量,可也明显地带着宿命的悲剧性。他们死在军队过来解救的前一刻,而且是死在David自己的手下,是不是导演在暗示我们进步力量的局限性,两面性还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也许是兼而有之吧。导演给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暗示的就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或许这样的说法有点灰暗,但当David他们开车经过超市门口,超市里面的人群目送他们离开的时候,作为先知先驱的力量,相信很多人已经相信他们才是促进人类发展的真正力量。

      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是Arrow project的科学家和军队。他们是整个灾难的始作俑者,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恰恰是他们,代表的是科学,传统意义上说,他们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但他们打开了潘多拉之门,偷了上帝的苹果。科学的发展到底要把人类文明引向何处去?最近的Matrix、AI等电影都探讨了这个命题,这里就不展开谈了。

      迷雾发生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是好莱坞包装的人类社会内部发展和探索外部未知世界的史诗歌剧。人类在超市里对抗异形生物的火把和电影里高调的Enigma似的音乐无不元素般地对应或象征了人类的历史。很喜欢网站一位朋友说过的话,大意是“人类盲信自己,人类放弃自己,人类拯救自己,人类攻击自己,人类怀疑自己”,等等。当然你尽可以忽略这些晦涩的对应符号,而去享受史蒂夫.金和弗兰克•达拉伯恩特带给我们的惊悚旅程!

     6 ) 看懂电影需要智商,也需要情商

    一部年代久远的电影了,估计写的这篇东西注定不会让太多人读到,尤其是我想反驳的那些人。但求希望能尽一点绵薄之力,以这部电影为例,捍卫那些我喜爱的电影的尊严。

    刚刚看完电影,想着马上就睡了,翻了翻豆瓣影评,看了几篇一星差评的文章,有点睡不着。其实心里是有点难受的。难受不是因为一部喜欢的电影被骂得一文不值,喜欢的导演编剧被骂傻逼智障,而是因为,为什么这样没营养的影评会得到这么多人的附和认同。更难受的是,对于跟自己想法不同的人,他们选择是不包容,破口大骂。说打高分的人就是装逼,说冲着探讨人性主题的片子就跪下来一个劲儿地舔。

    用我在上影片鉴赏课时说的一句话来问问这些人:要想看懂一部电影是需要智商和情商的,你具备这种能力了吗?

    先说说看这部电影的契机:最近在找一部高中时代看过的恐怖电影,搜了很久终于找到,那是《消失在第七街》,期间发现一部很相似的电影,正是这部《迷雾》。但当时在爱奇艺浏览了一下,在进度条上点了几下确定不是我想要的那部就关掉了。看完第七街之后,这几天一直对这部《迷雾》念念不忘,于是就打开看了。

    由上证明,我喜欢这部电影不是因为被《肖申克的救赎》封神的导演,也不是小说写得巨厉害的原著小说作者。看完结局觉得巨牛逼所以才上网搜关于这片子的一切,才知道导演还是《行尸走肉》的导演之一,怪不得这里好多熟悉的面孔。

    剧情真的没什么好说的,这类电影都是大概这样的套路,情节的推动是需要矛盾存在的。这里我很不理解那些说主角们行为弱智的人,难道几十号人明知外面有怪物,商量过后就一起愉快地在超市里坚守,直到几天后军队过来把所有人平安无事地救出去,这样就显得他们智商高了?这样就是你们想要的“神作”了?

    这部片的主要矛盾在于,是否自救。

    我是一个学表演的人,代入角色去看,其实这部片子里所有角色的行为,都是合理的!

    母亲,律师,神论者,男主角,这几个角色是我看了多篇差评以后总结,被质疑最多的角色,以下是我的分析,他们的行为是否合理。

    独自离开超市回家的母亲:这是所有人里面我觉得最合理的一个了,一个母亲要回去找两个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就是这么简单而又充分的理由,真的不明白有什么不合理不懂的。

    律师:影片前都在铺垫律师与男主角的矛盾,从几点就能看出来,男主的妻子说”他肯定不会赔偿”,男主说“我保证这次不会打断他的鼻子”,孩子说“爸爸,你这是要跟他做朋友了吗?”。从这几句台词,足以侧面看出,律师跟男主有过很多矛盾。而律师是一个理性的人,一切以证据说话,当男主一行人说有怪物杀了人的时候,其实这时大家都已经吓怕了,而一个理性的人无法接受自己无法相信的事物,他就会潜意识地编造一些理由来否定这些东西。曾经跟男主有过的矛盾就在这里被派上用场了。事后触手化水,仅凭一摊血水,不足以说明就是有怪物。(这是这个律师的逻辑,他固然是知道外面肯定是有怪物的,但是恐惧让他无法继续支撑他的理性)。作为异乡人和黑人,更为那些矛盾添加了催化剂,以至于中期,他要出去找援军,那些矛盾,或者说是借口,是支撑他走出去的信念,勇气。因为他心里明白,留在超市只有死路一条。这点跟男主一样。

    男主角:主张自救的代表,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为什么说留在超市死路一条?外面一切都是未知,这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超自然现象,已知外面有怪物,超市的玻璃门无法有效阻挡怪物的进攻,第一天的蝗虫事件就是证明。超市虽然有充足的食物,但也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加之发电机被堵塞,大量生鲜食物无法长期保存(这些细节都注意到了吗?)。加上矛盾的一方,神论者的威胁。片中有人说了,为什么神论者是一个威胁,当人绝望的时候,就会去相信一些东西来支撑他们活下去,第二天信神的人大增和技工的反水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再者,男主害怕儿子会被当作祭品(事实神论者的确打算这么做)。既然留在超市对于男主一行人来说是弊大于利,那出去就是一条势在必行的自救之路。其实当时我看的时候,我也觉得到隔壁找药是一个很蠢的行为,但往深一层去想,这很有必要!第一,确定有没有其他幸存者。第二,为了更长距离的逃生提供可能性,如果连隔壁的店都去不了,更别说逃出迷雾了。第三,无论如何,药品在那样的环境下都是非常有用的。

    神论者:首先,我认为她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对他人的无礼轻蔑,对老人的不敬,这都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信徒应有的行为。(所以我反对有人说这是一部神论宗教电影)她,只是一个祈求自我内心得到满足的人。其次,她在平常生活中肯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从下面几点可以侧面说明:一,前期她在厕所小声祈祷,女主出于善意给她一点鼓励,却被误会成对她的嘲笑,而且不加思索地进行反击和侮辱,这是典型的抵制心理。二,当有人开始相信她的言论,开始站她边之后,她的一切肢体动作和表情神态,都处于自我满足的状态。必须要提的一点,当士兵因为她的言论而被捅的时候,神论者的表情是慌张的,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言论会导致别人受伤害,但很快,她就沉醉“上帝的信使”这一角色中,从中获得的满足感让她完全失去理智,甚至要让孩子来当祭品。(都讨厌这个角色,这说明她演得多好啊)。最后一枪,对于观众来说是解恨了,但对于片中的“信徒”们来说,是一场灾难。看到男主的车走过之后他们脸上的表情了吗,那仿佛在说:你把我们的神夺走了,却自私地逃离了这个地方。其实,信徒也是渴望离开的,他们内心深处也是明白,留下只有死路一条。因为没有能继续催眠他们的人了,没有了一种可以让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剩下的就只有等死。(在我看来,影片这一段的处理也是神来之笔)

    最后说说尾声,还有那神来之笔的结局:主角一行人驾车逃生的片段虽短,但已经足够表达他们内心的绝望。家中妻子早已被蜘蛛杀死,在那块破掉的玻璃旁变成一个美丽的蛹。空无一人的街道,安静得让人心寒。迷雾中足以让人放弃求生念头的巨大生物。他们求生的希望,正如汽车的燃油一样,慢慢被消耗。油已燃尽,而迷雾仍然一望无际。其实都足以让他们不再彷徨,决定开枪了。

    有人说,真蠢,晚开枪两分钟就都能得救了。

    但在我们这些懂电影的人看来,晚开枪二十分钟,两个钟,甚至主角们在车里等好几天,等到饥寒交加,有怪物威胁,到了死的边缘再开枪,其实都是一样的。军队的人永远都在开枪后的两分钟到来。

    这是电影的艺术,是导演想告诉你的电影语言,高明在于,在燃油耗尽的时候就开枪,更能强调结尾的情绪,男孩醒来的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看见的是父亲亲手开枪打死自己,是增加这种悲剧的氛围。

    其实可以再说说最后给母亲的那个镜头,不需要非得用什么信仰信念这些东西,可以稍微科学理性一点:迷雾初期扩散到这里,怪物还不多,而仓皇逃生的人不在少数,刚好母亲的房子离超市不远,其实就足以侥幸躲过一劫。那些说这是一部宗教电影,母亲是靠信念信仰得救的,我恐不能认同。

    超市那些信徒们不是都没在吗。

    我觉得电影有分优劣,但无分好坏。因为你喜欢,他就是一部好电影。看一部电影,评价一部电影,是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别人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你不是什么至高权利,凭什么否认别人的想法?人都这么大了,看部电影都懂得上豆瓣写个评语,难道连基本的包容都还没学会吗?

    之前看《生吃》,我给的一星差评,评语也只是一句:WTF。别人给好评不用觉得他在装逼,或许他只是看电影的切入角度刚好相反。不然哈姆雷特那句话是怎么来的。

     7 ) 《迷雾》:不论何时,我们都需要英雄

    文:十一月的雨
     
    看完《迷雾》,我沉思良久。
     
    我始终认为好的作品都会引起人思考的,因为它处处都折射着现实,处处都包含着人性。《迷雾》中的怪物不过是个隐喻,国家机器一旦失去控制不一样会变成吞噬人民的怪兽“利维坦”吗?所以灾难其实离我们很近,如此一来问题就变得非常现实了:假如面对这样的浩劫,你会如何选择?
     
    其实考虑这个问题很痛苦,不论把自己置于哪个角色之下,内心的拷问和真相的逼迫都会让我坐立不安。现实的角落往往让人目不忍视,“人性本善”的论调有时候看起来太过虚弱。你可以说这是我在和平时期知识分子式的胡乱臆想,但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其实就是一部血泪史,其间不为人知的代价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部异类作品。
     
    首先,这是“史蒂芬·金 + 弗兰克·达拉邦特”组合的第三部作品,但不同于《肖申克的救赎》和《绿里奇迹》里高唱人性赞歌的基调,《迷雾》则露骨的把人性的阴暗面描慕的让人不敢直视。
     
    再从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恐怖灾难类型电影的范畴来说,《迷雾》更是反其道而行之,从头到尾弥漫的那种诡异气氛使得我们自然而然的相信和依赖男主角,却随着他一步步陷入绝望直至崩溃。没有《魔女嘉莉》和《寂静岭》复仇高潮的淋漓快感,虽然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和现代文明背道而驰,但至少满足了我们内心的本能欲望。也没有《闪灵》里恶人最终一死好人最终逃脱的典型结局。
     
    《迷雾》,没有任何出口,也决计无法解脱。
     
    我觉得导演并非在刻意的反主流,每一处出人意料虽然和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相悖,但并无斧凿的痕迹。《迷雾》其实是在探讨一种可能性,因为这种可能性基于幽深的人性,所以才显得真假莫辩、才让作为人类本身的我们无法释怀。
     
    故事发生在一个稀松平常的小镇,不平常的是离小镇不远处的岛上军方的神秘驻地。如影片开头笼罩其上的那团雾一样,潜伏着某种不可测的危机。
     
    台风过后,David带着儿子来到超市采购,超市里挤满了同样前来采购的镇上居民。同样在这的还有他的邻居,一个黑人律师。可以看得出这位律师在镇上过得不太顺心,这从他颇具敌意的眼神可以看得出,但David一系列善意的举动貌似让他们紧张的关系有所缓解,他甚至为David开车载他而道谢。
     
    于是便有了儿子和David之间的这段对话:
    “你和Norton先生现在是朋友了吗?”
    “说朋友可能有点夸张”
    “我想你们之间不再互相讨厌了。”
    “应该是吧,这是个好开头啊。”
     
    遗憾的是这只是David和我们善意的臆想罢了,这点好转的端倪成为他们之间最后的和谐。面对接下来的灾难,一切友好都显得那么脆弱。
     
    平静被嘶喊划破,一个满面鲜血的老人从远处奔来。在他惊惶失措的恐怖描述中,警报声起,迷雾袭来,世界瞬间变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块。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未知的恐惧笼罩在了每个人的心头,雾中到底藏着什么东西?笃信上帝的一位夫人这时候带着耐人玩味的表情说了一句:是死神。
     
    自此,人们孤立无援的境地基本确立。而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律,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不同倒向也使得帮派的划分渐渐清晰起来,每个帮派的领导人已经悉数登场(为了便于理解我把他们分为三类,并尽量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概括,仅供参考):
    有神论派,无神论派和自然神论派。
     
    有神论派显然是由那位夫人领导的。看得出她的世界里只有宗教,所以面对灾难她无处可逃,只能遁入《圣经》。为此她抛弃了人性,因此在大多数观众来看,虽然她言必称上帝,可她更像魔鬼。我相信起初她也难以克服心中的恐惧,但在面对那只虫子之后,她的眼神变了。《圣女贞德》里贞德面对自己内心的拷问最终悟出:你看到的并不是真理,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而已。虽然这是一次偶然事件,但在她看来这是上帝的考验,冥冥之中已经注定。这位夫人最终从心理上确立了自己是上帝仆人的角色,她带领那些内心极度无助的人们一不小心闯入了最原始的心灵禁区。
     
    无神论派的带头人是黑人律师。他有着领导众人的强烈欲求,这点从一开始他就不断的告诫在场的各位应该如何如何就可以看出。但职业习惯也可能助长了他过分理性的一面,所以当David和其他几个人遭到怪物袭击后他始终不相信这是真的。即使由店长亲自勘察现场后得出官方结论,这位律师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这个时候左右他的其实已经不单单是职业的理性思维,身为黑人遭到的歧视,初来乍到受到的羞辱,存在的不存在的,全都化为了淤积在心头的愤怒,让他变得刚愎自用。此刻证明自己的立场正确已经变得高于一切,其他他已经来不及考虑。
     
     所谓自然神论派,意思是指他们并不否认超自然事物的存在,但他们也并不迷信上帝。在他们心中有着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同时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自己,帮助别人。在这群人中,David是唯一能够担当起此派领袖的人选。他勇敢、正义、富有同情心,深谋远虑的同时对人性也有深刻的认识。因此,超市的小职员Ollie从头至尾都追随他也就不难理解,虽然相貌上有所差别,但他们其实是一类人。他们积极组织防御自救,在黑人律师一帮人出去前反复挽留,为了救伤员而冒险去取药,即便是伤亡惨重从而对自己的决策产生了怀疑,在大家的鼓励下他还是扛起了追寻最后希望的重担。
     
    黑人律师一帮人最终因为自己的选择而丧失了性命。于是三派之间的博弈变成了两派对立,而且随着虫子的侵入和取药计划失策,越来越多的人倒戈向了魔鬼夫人一边。空气中开始弥漫她所形容的末世审判的味道,她的信徒也渐渐进入了某种偏执的信仰状态。
    必须一提的是,在超市所有的人群中,有三个人是独立于各帮派的,他们是驻守在神秘小岛上的军人。在David他们的反复追问下,其中一个人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军方在小岛上实验的时候,不小心弄出了一个通向平行世界(即平行宇宙概念,与人类世界相平行的另一个世界)的大洞,于是伴随着大雾,那边的生物倾巢而出。悔恨愧疚,恐惧痛苦,此刻他们面临的窘迫可能要比所有人加起来的还要强烈,以至于其中两个人无法承受而上吊自尽。但是无论如何,灾难已经发生,结果无法挽回。
     
    但是民愤在宗教狂热的渲染下,终于被放大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这是一部恐怖片,为了增加人们的恐惧,在梦魇中令人战栗的昆虫变大后来到了现实之中。所以人们看到了各种各样丑陋怪物,看到了各种各样悲惨的死法。
    但是,我想说,这只是让人头皮发麻的最表层的恐怖,真正的恐怖源于人性,也归于人性。
     
    有神论派的一个信徒向魔鬼夫人报告了自己发现的关于军方的秘密,于是这位夫人最终无耻而无畏的点燃了连接人们愤怒的脆弱神经导火索。她最终还是亲手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人们在疯狂中踏入了人类在几千年来企图用文明不断包裹起来的原始心灵禁区。一旦打开,一切无法挽回。那一刻,人重新变成了动物,主宰他们的,没有理性,只是疯狂。
     
    那位可怜的士兵,被迎面而来的人捅了两刀。然后在女巫的指引下,被疯狂拥蹙的群众,抬出了弱小生命所能受到庇护的最后地方。
     
    那一刻,我想到了古代的某种仪式,用生命祭祀神灵,把同胞视为无物!当那位士兵哭泣着说出“求你了”之后,在他被巨大的怪物突然扯走留下那个控诉的血手印之后,“怪物,今晚将会远离我们…..”随着女巫预言式的话语,浮现在那个最虔诚的信徒脸上的,警示鬼魅般的笑容。这个笑容让我不寒而栗。
     
    很多人认为这是作者和导演对政治和宗教的一段影射。确实,人类历史上相似的情形始终像个幽灵般潜伏在阴影中,不时的跳出来嘲弄人类的文明。
     
    烧死被视为宗教异端分子布鲁诺的教徒们,被希特勒蛊惑后参与屠杀犹太人的德国人民,再近一点,在文革中疯狂的红卫兵们。失去理性的控制而为某种极端思维控制的人们,与其说变得盲目,不如说回到了那个嗜血的年代。政治和宗教不过是人类的文化外衣,它们的产生恐怕也是基于对人性恶的一面的最大程度的预测。所以我觉得,史蒂芬·金想引起人们深思的恐怕并非是政治和宗教,而是远比它们要幽深的人性。
     
    经历了这场暴风骤雨之后,那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显然让人无法接受了。导演究竟要做什么?最初走进迷雾的那个妇人却最终活了下来,她意味深长的眼神,是怜悯还是嘲讽?
    迷雾散尽,却没有出口。
     
    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时《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在发生地震后与外界失去联络的北川县,幸存的人们由各单位组织着聚到了一起,学校这边则按照班级为单元负责自救。其中一个班的负责人是体育委员,危急时刻他站了出来,尽一切力量把本班的各个方面处理好,包括找食物,建临时住所,安抚同学情绪,安排救援人手。但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资源越来越少,和外界没有任何联络的情况下,他也开始变得异常焦躁。一天因为和另一位班干部因为食物分配问题发生分歧,两个人扭打了起来。看到这种情形,老师对准备上前阻止的同学说:“不要管,让他们两个打,他们现在需要这个。”两个人打到没有力气,爬起来后重新协商解决问题,最终达成了一致。
     
    这是个小小的细节,但让我印象深刻。
     
    近期还有一则消息,在北川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层干部董玉飞,却在逃过最危险的时刻之后,在灾后重建中自杀身亡。
     
    这两个事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因为一场灾难,他们让我们知晓。
    任何灾难都有可能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边发生,在这样的浩劫面前,人类渺小的可怜。求生的欲望会催生我们的勇气,恐惧的心境也会消磨我的希望。所以这样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英雄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在有限的能力下向生存的希望靠近。他们有这样的素质,他们的心底会不断的涌出惊人的能量。但是,英雄不过是一个称号,他们也是人,是人就不会完美。所以孩子们需要打一架来发泄,所以董玉飞会因为无法承受而放弃生命,所以,David会在最后的一刻彻底崩溃、仰天长啸。
     
    他们的内心到底承担了多少东西我们无法估量。最终的悲惨也让我们目不忍视。但是,这些并没有否定,在任何时刻,我们都需要英雄。
     
    我时常会把自己置于这种灾难之中,我时常会问自己在那种情形下,我是否有能力站出来,做那个我们都需要的英雄。
     
    我不敢说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带领众人面对未知的恐惧。
     
    但是我会是小职员Ollie,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David,即使在离开店之后被怪物一口吞掉,也再所不惜。
     
                                    2008-10-31


    我的博客:http://www.mtime.com/my/mxl117/blog/1517865/

     短评

    结局很震撼.他人即是地狱.

    5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结尾真是神来之笔

    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因为如此讽刺的结局,必须给五星。人类之绝望,不在外物,往往来自于人类自身。绝望之后的绝望,是最可怖的!

    11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力荐

    男主贯穿全篇的个人信仰丧失得有点突兀了吧

    16分钟前
    • 推荐

    看着剧突然回想,这部电影令人害怕的不是绝望,而是怀疑,怀疑生存目的,怀疑自己的极限,怀疑整个生活是不是梦境

    1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真的被吓到了,看了那个反英雄的结尾半天回不过神来。 只要提供足够的恐惧,人类就会变的比任何怪兽更凶残。

    20分钟前
    • 鱼雷
    • 力荐

    这种人性的恶确实让人毛骨悚然,只是那个结尾太掉价,却也在情理之中了。★★★☆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1.贝爷在都不会死,为什么就是不明白 2.神棍真误人,中枪那刻整个人心情都变好了 3.结尾神作,困境中的绝望才是最大杀手 4.以后组队一定要带老奶奶

    25分钟前
    • 葵花卷
    • 力荐

    i hate this movie,fucking religion

    26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希望落空的绝望。虽然结局对前面的交代并不能让人特别满意,但意境很到位。“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但是完全的自信就真的能解救自己吗?”

    2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男人不隨慈母出走超市,失落生還機緣;男人提示閘外聲音來由,害死男孩;男人堅持闖藥房,反正失救;男人鋌而走險拿槍,子彈為悲劇提供可能;男人決心作絕命的流浪,顯而易見,他錯了。如果對錯全憑成效得失,他全錯了。可是對錯本著的,不只這些,不是嗎?

    32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36分钟前
    • 自燃,风月同天
    • 推荐

    结尾有争议很正常,人类不就是爱站个队嘛,所以反讽的效果对比现实一下就出来了,混吃等死往往会活得比较好。影院看绝对加分了,尤其中途那全场的掌声。设计感强有时确实刻意,但节奏渲染的末世气氛很棒。其实情设那些说不通的事情没必要解释这不就是未知的恐惧嘛。导演距今最近的作品能再放部《绿里奇迹》就好了。

    39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维度极丰富。像是最近招远事件的一个注脚,围绕女神婆展开的情节,可窥见邪教发展传播的模式。片子整体犹如一个古希腊式的悲剧。男主角像史诗中的英雄,正直,有屠龙斩棘之勇,以头脑、感召力带领他的人民走出困境沼泽,做出的所有决定都英明正确,可最终依然难逃悲剧的宿命。这绝望的迷雾也击倒了我。

    42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结局太神了加两星。 转评价:THE MIST——典型的散户心态,大盘刚开始不好的时候犹豫不决,失去了离场的最佳时机;等到指数不断震荡下跌,又一次次补仓,一次次被套;最后在底部割肉出局了,结果国家队出来救市了,大反转

    47分钟前
    • kiri
    • 推荐

    结尾真冷啊……居然让hero逃脱了所有的劫难,最后以为完全没有指望的时候,杀了一起逃出来的人并且亲手杀了自己儿子,特英雄主义的决定要独自面对恐惧和绝望,结果却等到了军队的营救……看到这个结尾,我真的好想笑哦,太冷笑话了吧——都能熬到那会儿了,为啥不多熬一下下,等到boss们出现了,实在躲不过去的时候,再无奈的自杀呢?另外,旧约真万恶真可怕,然则旧约却是真正的宗教啊……最后要说的是,那个早就该被hero干掉的旧约女人虽然很恶心,但是说的话里却有好多好多典故,值得留心。

    50分钟前
    • 我坏故我在
    • 还行

    迟来的希望更让人绝望,一个让男主角绝望的结论令人有更多的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上帝,个人英雄主义还是爱? 其实是一部很好的电影,让我减掉一分是这个结尾。如果没有这个结尾很多东西并没有必要去刻意推敲,可是现在天一亮军队一到就草草收场,给人感觉这个结尾太突兀太不自然了。

    55分钟前
    • Q。
    • 推荐

    As a species, we're fundamentally insane. Put more than two of us in a room, we pick sides and start dreaming up reasons to kill one another. Why do you think we invented politics and religion?

    58分钟前
    • jetty
    • 还行

    ……我艹……

    59分钟前
    • 明安
    • 力荐

    120806观毕小说:相对小说,电影对结局加强了戏剧冲突,小说的结局是白版,电影则是黑版,小说看起来更像个开局而电影则拥有相对完整的悲剧总结。世界观交待小说只以阴谋论的方式简单地将对异世界的猜测以传言(箭头形动)的形式几笔带过、完全没有正面描写。库苏鲁神话影响自然是有的,小说较为浓重。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