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李文漫游东湖

    李文漫游东湖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15

    主演:李文  左炎  小铁  吴维  燕子  麦巅   

    导演:李珞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李文漫游东湖 剧照 NO.1李文漫游东湖 剧照 NO.2李文漫游东湖 剧照 NO.3李文漫游东湖 剧照 NO.4李文漫游东湖 剧照 NO.5李文漫游东湖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李文在东湖周围寻找一个“精神病人”。这部影片受“东湖艺术计划”启发,并以此为契机,通过模糊纪录和虚构的界线的方式展现了东湖边的一些人和事。

     长篇影评

     1 ) 东湖生态——社会人心的生态

        在香港电影节看了两部电影,本来当晚该放映的是《老石》,改成了本片,还是看了,没有失望,没有震撼,更多的是内心的惆怅。

    东湖的湖水拍打堤岸,
    浪花依旧溅起,
    只是一年不如一年所及的范围大了。
    太阳依旧东升西落,
    人类改造世界,一天一个模样。
    一辆过山车呼啸而过,
    满载到拐弯处就尖叫的青年
    另一辆过山车呼啸而过,
    满载到拐弯处就尖叫的青年,
    更多的人还在持票排队……
    或许,新建的游乐场地基并不那么牢靠,
    因为,那本该是东湖的地盘。

        看着影片开头,两位青年为了东湖保育颇费心思,收集着周围人对东湖的记忆,想在想想,觉得“纪录”这个词有些悲凉,因为事物总要消逝,而有时离去与改变意味着失去,纪录也只能是一部分而已,其实人们身上都带上了那个时代给自己留下的烙印,现在回顾,或好或坏,总是一段记忆,内心总会有些想说的话吧,这些人的话,虽说都是关于东湖,但主题又都是关于别的。

        影片算是没有主题,又算有一个主题,因为一切都围绕东湖展开,那是一部关于什么的电影呢?或许,应该称它为一篇电影散文。

        当李文出场,故事才真正开始。跟着民警李文,开始了漫游之旅,闲散舒适,而观众更多的像是跟着李文在东湖转悠的旁观者,觉得导演将电影营造得很有纪录片的真实感,极少的配乐让它十分严肃,剧情也没有跌宕起伏,一切都沾染着生活气息,平常普通:政府内部的新机场选址会议,李文答应帮领导儿子的新房作画,调查案件,与年轻人讨论入党动机等等这些事情时,我们觉得在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但当我们抽离到电影院观影时,可以感受到这些事情处处讽刺戏谑,在大家看得无奈的同时,也惊醒大家,但是当我回到现实社会,似乎又觉得无能为力,继续在麻木中过活。

        看到官员选要把新机场的选址选在东湖上,摧毁武汉人的一方澄净湖泊时,看他抽着香烟,表情自然,嘴里说着我看现在城市里高楼大厦蛮好时,这样的内地官员是否为同场的香港观众又塑造了一个愚蠢可笑的形象,看到这里,内心已经感到阵阵羞愧与无奈。但是,这样的官员形象是否又太过于愚蠢,只能祈祷现实中不会存在才好。

        跟着李文,漫游了东湖,更确切的说,其实跟着他,游历了一番东湖旁的社会,一个体制内人员的生活日常,这湖承载的是一个中国社会,一个普通人在官场的身不由己。东湖周边充斥着记忆,充斥着一个个人情圈子,在湖边,就必定和圈子搭上关系。

        李文的一大爱好是收藏老照片,似乎对文革时期的照片还颇感兴趣。黄沙与毒烟弥漫天空的下午,李文对着照片上挂着牛鬼蛇神牌子的文革被批斗者唱起了歌曲“我爱我的祖国”,那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啊!!!爱国爱党者竟成了被批斗的对象,一片赤诚对祖国,换来苦楚泪千行。

        在平静的东湖,似乎存在着反动势力,李文和徒弟在寻找一个到处传播东湖龙王“谣言”的人。其实这人说的故事很有隐喻性质,看着似乎还是一名特别正常的文艺青年,弹奏着轻快的旋律,家里墙上都是与“水”有关的各种符号,讲述故事的时候也特别平静,已经完全投入其中,但也没有过火的狂热,这个故事的隐喻真的蛮有趣。

        李文是片中的主角,普通平常,和日常的我们除了职业有些不同,中国还生活着千千万万个“李文”,想要脱离世俗的樊笼,却也只能在生活中扮演好特定关系中该演好的角色,在私下里说的话彩带有真实色彩,这或许也是社会延续了千年的人情世故,身处其中却无法抽身。

        我们想要达到更好的社会生存状态,但对现实却也无能为力。最后,随着吉他的旋律,我们又搭上了生活的汽车,无法停下。

    PS:其实不太懂的是李文和那个女学生讨论同性恋和被阉割的问题,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用意,倒是给影片带来不少笑料。

     2 ) 水中混合了汽油

    有意义没意义,都是对于受众来说的。

    虚幻与现实的结合。故事结构充满偶然的精妙。我知道自己没法去弄懂其中每个镜头的意思。因为到达是想表达什么?导演自己也只是写了个意。他自己没并没有想理性又有逻辑的表达。需要看第二遍活着更多遍的非典型记录片。清楚表达的是对城市建设认识的惆怅感。

    最后那个游泳到一根穿破水面的铁管面前,双手扶住它把额头贴了上去。这个镜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是运用了什么象征或者暗语的手法?

    在卓尔书店看完此片之后,主演李文在放映结束之后出席,跟观众进行了观影后的交流。片中大量的段落都是他本人生活原本状态的记实。比如递烟这件事情是真实发生过,他在口述的时候,导演觉得这个有意思便拍了下来加到片中;又比如跟女权主义者吵架那个片段就是他们俩一见面就会掐架;还有那些老照片老物件也都是他本人收藏的,他是个收藏家。

    李文真人看起来五官轮廓比银幕上要立体一些。他直接坦言不想再跟导游合作。他更喜欢的是生活本身的样子。被编剧被设定被一遍遍重来的表演和拍摄都是没什么意思的事情。所以在合作的三部片中他最喜欢的是这部纪录了他生活的影片。

    影像是有力量的,或许一开始没有我们所期待的那么有力。
    但是,最虚幻而不真实的感触都是真实的。

     3 ) 湖之“贡”

    武汉这十几年的变化非常大,这部12年的纪录片让我似乎回到了十年前,但现在是以另一个方式、另一种维度来进行与以往不同的一次思考。

    开头采访让我以为这是一部关于填湖造陆的环保纪录片,百湖之城武汉为了经济发展牺牲了很多,小时候坐车武昌汉阳堵的吓死人,无止境的挖、修、搞,这是自己亲身体会的。纪录片里的卫星图直观的反映了湖岸线2000年-2012年的变化,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只听上一辈人说过武汉到处是湖,自己家住后湖,从前也跟乡里一样,就是一片水,现在都填了。

    去你的绿水青山,他们只要金山银山。路人采访和关于“武汉第二机场”的讨论会里人说的一些话印象挺深的,“填湖有询问过老百姓的意见吗?”“填东湖建机场考虑过历史人文因素、城市名片吗?”“武汉这样国际化大都会拥有两个机场人民都会很自豪,于此东湖做出一点环境牺牲是值得的”种种。包括李文自己讲述中关于国家体制制度问题(不好多说)、警局上下关系、大学生入Party真真假假等等都值得深思。

    神经病和龙王那段还是不太明白究竟有何种深意,总感觉导演穿插Culture Revolution是想要映射什么。

    这是继陈为军导演后,我看到的第二个以武汉为背景的纪录片导演佳作。总体来说,这部片子内容还是极为丰富的,说的不好听点有点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但流于表层,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的东西,可惜没有也不能再深入下去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关于武汉的纪录片出现。

    PS.李文和女大学生的对话让我感觉很不好,思考后又觉,不同代际人观念差异性总是难以避免,代沟代沟嘛。

    还有做人简单点,不该你想的事就别想,不该你管的事就别管。引片中李文的话,也是一句老话“莫克撑那个头”!

    最后希望武汉——我的故乡我的家发展越来越好吧!

    2022.3.22

    自己的感触就写这么多,还需结合别人的影评解读思考回味一下。

     4 ) 先随便记录一下

    你甚至觉得李文已经是活得较好的中年人,另一些中年人的生活更可怕

    问题是:他们怡然自得,你不

    李文与女大学生的交锋

    女大学生:你不愿意去理解除自己之外的东西,害怕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

    如果这种外来物打破了我的怡然自得,为什么要去理解,为什么要替他们着想?对我有什么好处?

    他们掐断了讨论问题的可能:好,我也知道你说的可能是对的,那又怎么样呢?你能改变吗?不能改变那肯定得让自己活得舒坦一点对吧,我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为了生存,总得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总要出卖劳动力

    假设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我想写一篇《李文漫游东湖》的影评,写了还可以立刻推送到目标人群。写这类文章竟然也成了受认可的正经事,劳动过程不无享受,没有稿酬

    写得脖子疼,去盲人按摩,盲人按摩的师傅享受给人按摩的过程,为自己能缓解他人疼痛而高兴,免费

    但有时我什么都不想做,只想消费,不想生产,好吃懒做,这样就会被组织教育甚至开除

    看了一个当代波西米亚案例,不工作,自己种菜,去超市偷东西

    但是,潦倒节约和 美 ,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生活在那样的公社里,你不可能给自己弄一件好看的衣服,因为没有工具和技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

    戈蒂耶和波德莱尔差不多直说了,比起同情心更喜欢美和享乐,不存在对所有人“有用”的东西,鞋匠不需要一部韵脚词典但诗人需要

    “想改变他人” 是不是愚蠢的?

    不是对外界全然冷漠,可首先得要自己过得舒心。你做的事会不会有人喜欢、会不会对别人有帮助?最好假设它没有,这样就免除了可能出现的道德优越感,因为第一目标是自娱;如果别人反映说有帮助,那也挺好。

    道德

     5 ) FIFF16丨DAY3《李文漫游东湖》:一片汪洋都不见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李文漫游东湖》,下面请看前线湖边的人们以虚讲实借古讽今的影评了!

    飞檐:

    最后那一下真带劲啊!

    Not Here:

    只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小小的角落,每个人都不一样,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如此。

    米米:

    以轻描淡写的设计,来衬托魔幻的复杂和矛盾。 纪录剧情片界限的模糊,作为电影语言,可能还需要提炼。

    果树:

    同样是模糊了纪录与虚构的界限,这部比连下金狮金熊的罗西高级好多。杂糅了魔幻、现实、讽刺等多种元素后,看似并不统一的多种素材,放在一起却散而不乱,自成独特的观感。

    法罗岛帝国皇后:

    2015年大陆有三部很有意思的纪录片,一部挖空了山,一部填平了湖,一部蒙蔽了天,一部太艺术,一部太真实,一部太理想。(李文的年轻同事长的挺周正)

    大钊:

    画面7分,内容9分,价值10分。散而不乱即诗意。从反填湖开发的漫步开始,与观众一起与李文相识,旁观两代“知识分子”饭桌上的思想pk,得知李文的另一身份,听来自东湖的鱼讲述他吃“毛主席”脚皮的故事,在雾霾笼罩下的东湖结束。

    子夜无人:

    将一个原本可能简单作为新闻专题片草草推出的题材,最后打造得异常有趣。相比《春江水暖》还在非常传统地用一个家庭的概念完成对地缘、风土这种大型命题的照应,与本片相较就要显得教条太多了。是漫游也是漫谈,所有的散点都各自成为焦点,关于环境和民生、关于性别和取向、关于带血的历史与狐鬼传奇,所有田野调查式的笔触共同汇合成一本属于这个时代的《山海经》,我看见的是真正的“芸芸众生”。

    Pincent:

    以虚讲实,借古讽今,老照片,老古董,环境新议题而背后无新鲜事,在龙的志怪奇幻传说、闲适自得出入官场的剧情讽喻叙事、以及现实主义的田野调查社会纪实三种类型中自由转换,贵在精巧自在,又关注自然地域空间的大湖生态,鸟叫蝉鸣,万物有灵,人疯事奇。结尾处李文于漫游中抱紧一颗体制的柱子又相当具有群体的代表性。结构上确实可以更紧密一点,但如果一个作者能一直保持“散漫离题”的习惯,其实也可能是好事。还有一点想说的是,就我真实生活经验来看,片中无论是李文这样的人物形象是还是人们如何看待东湖,以及关于Mao、关于龙王的看似离奇的民间故事,都非常贴近本地的真实。

    DAY3的纪录片场刊将于稍后揭晓,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小人物的视角,大武汉的现实,中国的缩影。

    小人物的视角,大武汉的现实,中国的缩影。我们对武汉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本片的着眼点很好,但是眼界确实很宽广。从东湖的开发入手,那就说说武汉的填湖。
    作为“百湖之市”的武汉,一方面在花巨资治湖,一方面湖泊却在继续遭到侵蚀与破坏。一位环境法教授曾这样形容武汉的毁湖护湖怪圈:当初制定湖泊保护措施走在全国前列,但破坏也走在全国前列,湖泊的锐减恐怕在全国也是史无前例的。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城区的湖泊从建国初的127个,已经锐减到38个,平均每两年消失3个湖泊。

     7 ) 每个人的东湖,每个人的时代

          我在武汉403国际艺术中心看的这部片子的影展,有幸还和李珞导演进行了互动。只可惜应李珞导演的要求,互动内容不再放于网络。
          其实首先声明,其实李珞拍这部影片,只是想拍个故事而已,至于之后我以及大家的解读,当然是建立在我们的情感上的。一个好故事讲了出来,至于是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一万个,那就是我们个人的解读了。
          这部片子和《唐皇游地府》手法有类似点,虚虚实实,而且还有点地方戏曲的味道,制作班子也基本上是一样的。这种手法其实我很喜欢,因为很容易在不经意间,不知真实还是虚构之间,引出了我的共鸣。而一部影片的共鸣,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李文是个中年大叔,确实在时代的变迁中感到了很多不适应。比如和刚开始的纪录片里的大学生谈论国家机器,后面吐槽吴维,还有与一个年轻女孩谈论同性恋、阉割,更有他喜欢收集旧照片,会把雾霾读成“雾里”,等等。对于时代的变化,大多数人到了一定年纪后都会产生焦虑,尤其是现在时代的变化如此迅速。几十年前国家还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我们似乎与国家的决策毫无关系,但如今我们能多方面了解信息,利用多样化手段加入到国家决策,没有人会觉得国家的一举一动与我们毫无关系了。其实人类一直在想象,每个时代的想想产物不同,所以每个时代人们的烙印也不同。看着李文,就像看着几十年后的自己,也许我们看待00后10后,已经产生了这种端倪吧。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恐惧,也许一点也不亚于对“反乌托邦三部曲”中三个世界的恐惧吧。
          李珞讲好了一个故事,害怕阉割的李文最后抱住了东湖里的一根柱子。李文也讲好了一座城市,东湖艺术计划中的艺术作品惟妙惟肖地表现在了银幕上,东湖的情怀浸透在城市的发展之中。李珞也讲好了一个时代,一个旧照片需要1万8去买的时代,一个建构的时代,一个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

     8 ) 李文,你现在过得还好吗?

    我唯独可以确定的是,李珞天赋异禀,李文演技斐然,《李文漫游东湖》有千面而自成一体。它充盈独立作品先天的纪实感,又沉溺于荒野杂谈的诡谲,横亘实实虚虚。它带着历史的伤痕,又不吝幽默轻松,拒绝符号成为功利的景设。它怅惘而诗意,又冷峻而尖刻,一如东湖的水、水中央的李文,漩涡和温柔共一身。

     短评

    我就在李珞的大学读电影,看完泪流满面。我之前所拍的和我们学校现在所有人拍的都不是电影。什么贾樟柯什么娄烨,你可以套用新现实主义,你也可以套用法国新浪潮,但这都是假的。只有当一个导演永远不放弃发掘电影语言的勇气,做出的电影,这才是真的。李珞的目光正是中国电影最缺少的。

    10分钟前
    • 我们去哪儿
    • 力荐

    即使故事最后散成了沙,成了李文的单口相声秀,但李珞最宝贵的想象力和最独特电影意识全部都在。多年来,第一次在电影院泪流满面……李珞就是大陆最好的作者导演之一!

    12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个人以为《唐皇游地府》对电影这门艺术(演员表演、服化道等)有再造之恩,而《李文漫游东湖》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前行,轻飘飘地就将纪录片剧情片神怪片的界限模糊、打通并拓宽,顺带还致敬了自己。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珞处理得自由又自信,涣散不成军,无的乱放矢,好看得不明所以,精彩得莫明其妙,建构阉割之辩,有如神来之笔。什么阿巴斯蔡明亮,都一边凉快去吧。

    15分钟前
    • 狄飞惊
    • 力荐

    形散意更散。

    17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78/100 你看,泱泱中华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拍成纪录片:环境破坏、政府政治、宗教、多元群体现状和红色历史…导演索性借用一片东湖将其一锅端了。

    19分钟前
    • SELVEN
    • 推荐

    1小时左右李文和学术女辩论是高潮,学术女甩了个“建构”,一下把李文搞懵逼了,接着又是“阉割恐惧”, 李文彻底急眼了、、、

    20分钟前
    • Bressong
    • 还行

    形散神不散,很少看到有导演把中国神话如此自然地表现出来

    25分钟前
    • Rema
    • 力荐

    这个片子里有很多种话语啊,商业的、工程师的、民间知识分子的、百姓的、青年学生的、官老爷的,武汉话、武汉话改口的普通话、标准普通话……我要鄙视一下那个满口“建构”“阉割恐惧”的女学生,这种就是学一种话忘一种的典型,特别是那个“陈词滥调”,妈呀。李文身上官僚气和艺术气的融合还是很妙的

    26分钟前
    • 离净语
    • 推荐

    漫似东湖水,散如浪淘沙。形若太极拳,四两拨千斤。西湖比西子,东湖效东施。鱼妖吃脚皮,龙王干着急。别提建构我不懂,我畏阉割你怎知!填湖盖房造机场,对着文革唱爱国。一桩桩魔幻万象,一件件啧啧称奇。

    31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想到高华老师关于温格的讲座,太祖在六十年代游长江的举动与他后续发动的运动是有一个颇为复杂的政治联系的。而这种观点恰好把吃脚皮的鱼精和收集照片的李文联系到一起,照片里的漏网之鱼在五十年后的东湖同样无法逃脱这片土地上的宿命。

    32分钟前
    • 深邃
    • 力荐

    香港国际电影节-李文看着70年代审判的照片用新闻联播的语调念出一个个名字然后唱起爱我中华 不知道为什么要哭了 (导演的话:有很多的东西在里面 人和环境的关系 人和人的关系 还有人和历史的关系)

    33分钟前
    • oliveisfanni
    • 力荐

    单一故事性被弱化变为层叠的万象集合,虚实相结合的形式依然独特有趣,自由即兴不拘框架,妙趣横生的作者电影。结尾激烈否认自己有阉割焦虑的李文在湖中紧紧抱住一根柱子。李珞喜欢让被置于前景的人或物突然运动起来,观影感觉好奇怪。(片中出现了豆瓣诶~

    38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也是个神奇的片,伪纪录纪实学术报告的展现方式,展示了一个特殊体制下人群扭曲和神经质一般超现实的生活方式。[B+]

    42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希望我公安部门善待鱼妖旁友。

    44分钟前
    • 黑狗成
    • 力荐

    这个国家就是李文太多

    49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又要修改年度华语片榜单了)与《唐皇游地府》异曲同工:在神话语境及纪录片(式)风格下讲述中国社会政治现实,荒诞、幽默又极富洞见。与女大学生讨论出柜、“建构”和阉割焦虑的那场戏特别有爆发性,在争论高潮用一个跳接镜头切到女生刷手机彼此沉默的场景很妙,堪比《唐皇》的最后一场火锅戏。

    52分钟前
    • btr
    • 力荐

    非常当代艺术范儿,指向的丰富性和对历史和社会的关注度是当代艺术家的风格。新奇的同时能通过演员和对白制造出趣味,但毕竟电影技法太业余了,偶尔换个口味还行,多了就不行了(多了也没有........)

    56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还行

    依然形散,有如东湖之水波无形。依然有龙吸水的狂乱野心,也印证了记录、历史资料和结构多重曝光之奇效。在异国他乡的电影院,听到我爱你中国,李文念出的那一串名字,还有如巨婴模样的伟人游泳和吃脚皮故事,有种奇怪的震慑与感动。去年夏天在武大凌波门驻足游玩,如今在电影里漫游徘徊,别有一番滋味

    6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一个不再相信神话与宗教的民族,一个只求实利主义的年代,却每天上演着无比真实的魔幻主义;从纪录片访谈切入,不料拐入曲径通幽处,上承传说志异,下接民生百景,时空绵延,语境丰富;许多非常有意思的小段落,照片一段印象最深,神来之笔。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李珞《李文漫游东湖》,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看似随意,其实用心,处处小段子,看似用心,其实也很自然,漫不经心的自然,不过像一次练习,关于那条龙,关于那个神经病,关于那个毛,关于那个脚皮,东湖填埋预告片。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