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我的抗战

    我的抗战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2

    主演:朱泳腾,戴娇倩,杜志国,丁勇岱,寇振海,徐少强,张家荣,魏春光,岳跃利 

    导演:陈伟祥 

    猜你喜欢

     剧照

    我的抗战 剧照 NO.1我的抗战 剧照 NO.2我的抗战 剧照 NO.3我的抗战 剧照 NO.4我的抗战 剧照 NO.5我的抗战 剧照 NO.6我的抗战 剧照 NO.16我的抗战 剧照 NO.17我的抗战 剧照 NO.18我的抗战 剧照 NO.19我的抗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抗日战阵时期,神州镖局接到一批文物,要送往革命根据地,交给八路当作军费。镖局老英雄苗峰,带着他的女儿苗香儿,以及一批热血男儿誓死护送文物,路上不但遇到了日本人的阻截,又遭遇一伙凶悍的土匪。一番斗智斗勇的厮杀之后,苗峰不幸身亡。宝物被日本人夺走,苗香儿求助于在大法寺高僧,得到大师的入世弟子陆有为帮助。这个时候,聂天鸣带领英勇的八路军小分队前来接应,遇上了苗香儿这路人马。白三等土匪也以大义为重,决定重新做人,加入了小分队,他们各施本领,终于夺回了文物。组成了一个以聂天鸣为中心的,凤凰山抗日武工小分队,继续与日本鬼子做战斗。

     长篇影评

     1 ) 《我的抗战》——没牺牲的更不应该被忘却

    第一,有关抗战的民间记忆有人做比没人做好,很多当事人正在陆续离我们离我们而去,带着他们对那个中国的全部记忆。如果我们不想对自己爷爷奶奶祖父祖母生活的世界有一点实际的感受,只想停留在《地雷战》、《小兵张嘎》的意淫中,这个工作就没有意义,但如果不是那样,我们愿意问问自己所从何来,现在在干什么,未来会往何处去,就应该尝试着了解下那一代的生活面貌、人生经历,这有助于理解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为什么和我们如此不同,也有助于帮我们看清我们现在要去向何处,有句套话叫“以史为鉴”,对一个国家一个人都功莫大焉。

    第二,纪录片制作需要深厚的功力,不是几个刚毕业甚至未毕业的学生可以胜任的。《我的抗战》很多集在肆意挥霍这些素材,令人惋惜。即使放下天赋和技术手法不谈,仅仅就人生阅历来说,这些学生也胜任不了。很可惜,电视行业的体制容不下一个不求“进取”只会做片子的编导,因此我们的纪录片水平之差,差到中学女生心情日记的水平,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吧。

    第三,即便水平如此之差,我们还是应该看看《我的抗战》。因为我们对抗战的认识偏差太多,当事人在事隔七八十年后还原事情真相时,仍然会让我们热血沸腾,这大概就是真实的力量吧。

    第四,看完之后,对抗战有两点体会,应该是《我的抗战》不想得到却无意透露的:第一会理解蒋当时的犹豫彷徨和决绝;第二;中国能站住靠的是正面抗日战场,而不是什么敌后游击战这类浮云。看看抗联的故事就会更有体会。第三,汉阳造打不过三八大盖儿,中国军队的差距是实实在在的,就如同三八大盖儿打不过汤姆逊和火焰喷射器,白天挨打,黑夜摸上去近战,这种用生命换取的坚守如此悲壮,因此,每一个牺牲都应该永垂不朽,没牺牲的更不应该被忘却。

     2 ) 2010.9.18 深圳 一渡堂 《我的抗战》

     时间:2010年9月18日(周六)下午2:30—5:00
    地点:华侨城恩平街OCAT创意园一渡堂
    事件:免费观看《我的抗战》三集,并与主创人员老六、张均等互动

    第一次参加了豆瓣组织的活动,看到了一部很有价值的纪录片(虽然不是全部的三十二集),见到了《读库》的主编老六,也见到了桑格格口中的腻哥,甚至还见到看了片子激动到特别啰嗦的前《凤凰周刊》的前主编邓康延。

    现场的气氛非常好,到了很多人,没有座位的人或席地而坐或一直靠边站着,会场是满满的。

    我去的时候已经很多人了,座位当然是没有了,我于是找了嘉宾席与观众席之间的空场席地而坐,就这点空档,也坐了两排人。大家都很安静,很配合,没有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出现一些非理性的举动。真没想到深圳有这么好的文化氛围,有这么多高质素的文化青年。(前天晚上,我还被一位豆粉那句“真担心明天会有脑残的喊口号”给逗乐了半天)

    片子真的蛮感人,放第二集的时候,我掉泪了。

    非常高兴有这么一群人这么努力地去做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拍了这么一部有意义的纪录片。

    非常凑巧的是,在这之前两天,我重新温读了2006年第1期《中篇小说选刊》中严歌苓的那篇《金陵十三钗》,严歌苓在文章的后记《失忆与记忆》中写道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达观,不记仇。日本人挨了两颗原子弹,战后产生了许多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控诉美国,纪念他们的创伤。美国人为此忏悔了很多年,最终和日本人一块把这个悲惨事件纳入了美国人的集体记忆。犹太人更是如此,每年都有一两部电影、若干书籍来刷新他们的集体记忆,刺激全人类的集体记忆,才有可能避免再做牺牲品。受的创伤越深,越应该刨根问底,民族间的伤害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因为我们整个民族长期以来没有理性地对待自身所受的一场场伤害,包括民族内部的自伤,日本人和美国人对他们曾经的施虐也就从来没有诚恳的歉意。砸大使馆、示威是气头上的行为,但犹太人并不靠它赢得全世界人的同情。德国人对犹太人道歉了再道歉,是因为犹太人长久的“念念不忘”,以他们控制的美国媒体、好莱坞、出版业对他们所承受过的动难予以理性的思考,形象的表达,逐渐烙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受辱者并不羞辱。只有我们尊重自已生命的价值、尊严的价值,才能使曾经加害于我们的人尊重我们。”


    我们的青年,常常做一些难以理解的事。在论坛上,只要振臂一呼,痛骂小日本,马上跟贴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充斥着各类怒骂日本人的话。每当日本哪位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马上愤怒的声音处处可见,游行的,签名抵制日货的。。。。数不胜数。只要中国人和日本人有关的新闻常常会上升为一系列国仇家恨的事件。


    可是日本人呢,全世界人呢,他们真的觉得日本人必须为他们对中国人造成的伤害诚心诚意的道歉然么?


    《看天下》杂志有个加藤嘉一(北大的日本留学生)的专栏,每一期他都会就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一些行为作个对比。他说他是离开了自已的国家之后才知道爱国的。我很赞同这句话。

    非常感谢〈〈看天下〉〉能为一个日本人开辟一个专栏,让我们更多的听到了日本青年对两国关系的一些看法。


    在加藤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对中国的评语,他说“我对于庞大而不确定的超级大国,多了些理解,但同时,误解也多了”。在日本人眼中,甚至在世界人眼中,中国是庞大的,但也是不确定的,充满了迷茫、浮躁、盲目、不可信。

    他这样看待日本跟中国的关系“日本人有没有想过,中国近代以来被西方列强半殖民化,赶走殖民侵略者之后建国,随后经过几次政治风波,才走上现代化的轨道。国家这么大,国民这么多,改善整个社会的全貌有那么容易吗?中国人有没有想过,是日本打赢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采取扩张主义,发动战争,结果战败,但日本是被美国投下原子弹之后投降的,是人类历史上核武器的唯一受害者,日本人认为自已败给了美国,是受害者,不正常么?”

    通篇字眼里反映出大多数日本人心中日本跟中国的关系——中国进步这么慢,是因为西方列强及内部政治风波的影响,跟日本侵华战争没有关系。日本采取扩张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并不是败在中国人手上,而是败给了美国人的原子弹是,日本才是受害者。

    我们如果在网上发个贴子,征集哪个是伤害中华民族最深的国家。排名第一的绝对会是日本。毕竟那段历史离我们太近,我们活着的祖辈他们还亲身经历过那段可怕的岁月。〈〈我的抗战〉〉第二集中一位东北老太太抖动着嘴唇回忆亡国的情形,她说“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中日友好这件事来说,他们这些经历过亡国之恨的人来说,在情感上是很难接受的。”


    作为中国人心中那块最深的伤疤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别人的承认,感受不到对方真诚的歉意。甚至还屡屡传出日本打算篡改教科书的消息。不仅仅是日本人不觉得对中国人有歉意,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搞不清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恨日本人。


    这么一个超级大国,有多少人肯去真正做一些让世界认识那段历史的事?我们的大师,拍着亿元大片的同时,有没有试着也把这段历史拍一拍,让世界人更多的人认清那段历史。

    真的非常开心有这样一群人不计报酬,不畏艰辛,坚持拍了这样一部纪录片。想起某个网站上前几天列为头版的新闻“崔永元拍片没人看”,几乎出离愤怒!!

    作为今天的中国青年人,80后大军的一员,非常希望我们,能够有更多的人理性的看待这段历史,有更多有才能的人将这段历史推到世界面前,希望有哪一天,日本人就像德国人对犹太人,美国人对日本人一样,深深意识到当年的伤害,也深深地对中国人感到歉意。

     3 ) 我记住了四行仓库,那个女儿,还有那个投河自尽的姑娘

    已经看到了第十八集,中间最想提的就是第二集的八百孤军,第七集八千里路,和第十四集,永远的微笑。

    八百孤军,让我记住了四行仓库,一位小姑娘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跑进四行仓库,将一面青天白日旗交给了当时唯一镇守上海的将士,竖起了日统区的唯一一面青天白日旗。

    八千里路,印象最深的是街头演戏中说的故事,爹打女儿,而女儿说出一番话,恰似现在的某些情境:不要怪我爹,他也是挨过饿的人,我知道挨过饿之后人会变的多疯狂,不是他的错,要怪就得怪那东洋鬼子过来毁我家园,我们才流离失所,人性扭曲……

    永远的微笑,战争中的爱情,是那么凄美。男的要从军去,从此居无定所,命悬一刻,让女的不要再等,女的后来嫁了人,并不快乐,再后来就投河自尽了……

    这几个故事,每每想起,揪心无比……

     4 ) 崔哥 干得好

    感谢崔哥!支持您!您做的,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在您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已经所存不多的良心。希望您在忙于做事情的同时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因为有时候,我们战胜敌人的法宝之一就是比他们长寿!哈哈哈

     5 ) 如果有孔子的采访,谁还听于丹的心得?

    崔永元团队历时8年,投入1.2亿(皆由他那个总让老六联想成洗浴中心,叫作“清澈泉”的公司自筹)制作的32集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在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已在搜狐视频开播。http://tv.sohu.com/s2010/wodekangzhan/

    “八年来他率领团队采访了3000多人,其中包括400多位抗战老兵面对面讲述经历。但是,这些珍贵的记忆正在迅速消亡,‘2006年采访滇缅抗战老兵,2007年回访就有一半不在了;800壮士,实际是400人,采到了三人,播出时只剩一人健在。’”(《北京青年报》8月17日)

    还有三个300万:收集口述历史影像300万分钟,纪录影像300万分钟,历史老照片300万张——所有数字还都在不断更新中,因为采访仍在继续。

    六大看点:
    ◇ 三百位抗战亲历者;
    ◇ 中国第一部动画历史纪录片;
    ◇ 深情悲壮的英勇故事;
    ◇ 惊心动魄的战争细节;
    ◇ 第一次披露的历史影像和图片;
    ◇ 纯正独特的个人视觉。

    老六为《我的抗战》张罗巡回播映:
    《<我的抗战>巡回播映》
    http://www.zhanglixian.net/blogs/pigu6/archives/134496.aspx

    《我的抗战》巡映行程安排
    http://www.zhanglixian.net/blogs/pigu6/archives/134498.aspx(8月27日增)

    《我的抗战》上海站放映通知
    http://www.zhanglixian.net/blogs/pigu6/archives/134499.aspx(8月29日增)

    5月中旬,老六、柴静张罗《我的抗战》看片会:

    柴静:《崔永元说》
    http://chaijingguancha.blog.163.com/blog/static/126222234201042110499158/

    老六:《我的抗战》看片会文字实况
    http://www.zhanglixian.net/blogs/pigu6/archives/134431.aspx

    老六:《我的抗战》看片会图片报道
    http://www.zhanglixian.net/blogs/pigu6/archives/134432.aspx

    桑格格吐血推荐:
    8月20日 15:1 这两天的桑格格是革命的桑格格,是沉迷于抗战的桑格格,是想举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桑格格!因为——我在看曾海若同学以及崔永元同学制作的纪录片《我的抗战》——好看,真好看! 严重吐血推荐:http://sinaurl.cn/bswCE 据说还没有完全制作完,我蹲守,曾大导演快着点啊。(来自新浪微博)

    鹦鹉史航老师也深情推荐:
    8月21日 20:24 我每天在微博推荐一部电影。如果不是每天,而是每年,每年只能推荐一部电影,那我推荐这部《我的抗战》。八十年前,我们祖辈活在各自的故事片里,喜怒哀乐,冷暖自知。而抗战开始了。一部纪录片终结了所有的故事片。国难是唯一现实。他们面对共同的冷暖。我们此刻若肯传阅,我们就能感知他们的冷暖了。(来自新浪微博)

    陈晓卿老师将专文介绍:
    8月22日 17:16 崔永元团队最新作品《我的抗战》已在网上播出:http://sinaurl.cn/qf1TH稍空闲下来,我会在博客专文介绍。敬请关注。(来自新浪微博)

    张颖一气用了四个“慢慢”:
    刚看了崔永元制作的“我的抗战”前两集, “卢沟晓月”和“八百壮士”,觉得质量很高,图像处理也很特别,而且内容极其准确,是部难得的好纪录片。我会慢慢去看,慢慢去悟,慢慢去记忆,慢慢去听那些老兵的故事。。。。(来自新浪微博,8月28日增)

    《时代周报》6月10日有个专访:
    《<我的抗战>:崔永元做口述历史》
    http://www.time-weekly.com/show.php?contentid-7479.html

    《北京青年报》8月17日新闻:
    《崔永元:一年后访老兵就有一半不在了》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8421620

    崔永元的搜狐微博:
    http://cuiyongyuan.t.sohu.com/

    8月16日微博:《我的抗战》今天在搜狐视频正式开播了。从采访开始算起,我和我的同事也整整努力了八年!

    8月29日微博:老飞虎队员,89岁的彭嘉衡驾鹤西归。66年前他在中国的天空上与日寇殊死搏斗,几经生死。让我们向他致敬!高龄老人生前接受了我们{口述历史}的采访,大家会在《我的抗战》之{壮志凌云}一集中聆听他精彩地讲述。彭老,一路走好!中国人会永远记住您!

    9月10日微博:看看男人的风骨

    9月20日微博:短短一个月,《我的抗战》在搜狐视频点击超过1100万。一部纪录片不香艳、不露点、不袒胸、不裸背,依然可以获得强有力地支持,说明了什么?

    《湖北发现抗战时3000余中国将士遗骸埋葬地》(9月1日增)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10/09-01/2506292.shtml

    《中国周刊》
    《崔永元的“抗战”》?(9月9日增)
    http://www.chinaweekly.cn/bencandy.php?fid=48&aid=5071&page=1

    《南方周末》2010-09-23
    【抗战胜利65周年专题】
    《“我们就是想给这段历史提个醒”——〈我的抗战〉与最后的老兵》
    http://www.infzm.com/content/50436
    《还原历史全貌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崔永元谈〈我的抗战〉》
    http://www.infzm.com/content/50437

    《南方周末》2010-09-29
    【抗战胜利65周年专题】
    《我爷爷还不是抗日英雄》
    http://www.infzm.com/content/50596

    《南方周末》2010-10-7
    【抗战胜利65周年专题】
    国家记忆·摄影兵
    http://www.infzm.com/content/50838
    国家记忆·美丽女性
    http://www.infzm.com/content/50839
    国家记忆·无畏少年
    http://www.infzm.com/content/50840
    国家记忆·钢铁军人 “他们不能再死第三次了”——寻找历史镜头中的抗日远征军
    http://www.infzm.com/content/50841

    我很喜欢片中木刻风格的动画,它们显然是为弥补历史影像的不足,那些有着刀刻般笔锋和深沉色彩的动画,将一个个白发老者的口述直观、形象和生动化,绝大多数皆可说是丝丝入扣。其心血和成本也可想见。

    一集集看下来,发现偶有重复,但顾不得回头去找。老人们的隆重出镜,让我一再心生酸楚。他们中的大多数一定是平生首次,也是惟一一次出镜吧。一辈子呀,曾经那样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

    很喜欢配音,平稳和貌似不带感情色彩。不加重一个音符,不强调,不渲染,却有着厚重、质朴、饱满、浓烈、痛彻……一切一切可以想到的,可以形容内涵与质感的词语所描述的那种况味。

    重庆晨报2010年12月11日新浪微博:【最后一位八百壮士——杨养正病危,让我们为他祈福】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行,当年的八百壮士都逐渐离我们而去。唯一健在的96岁高龄的杨养正老人,由于全身多处器官衰竭,依靠呼吸机维持着生命,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希望曾经挺过日军炮火的壮士杨养正老人,能够再次挺过病痛的折磨。

    一行热泪数次开口:谢团长……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node42337/node42418/node42423/node71438/userobject1ai1230346.html
    上海侬好:我的最后一个心愿了了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node42337/node42418/node42423/node71438/userobject1ai1226852.html
    最后的老兵泪湿四行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node42337/node42418/node42423/node71438/userobject1ai1230321.html
    两代三"父子"共忆当年悲壮沙场[图]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node42337/node42418/node42423/node71438/userobject1ai1230310.html

    军礼送别壮士,杨养正昨晨出殡
    http://www.dfdaily.com/html/33/2010/12/19/549495.shtml
    淞沪抗战四行仓库保卫战唯一幸存者辞世(图)
    http://news.sina.com.cn/c/2010-12-21/024821677008.shtml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归来的壮士杨根奎(2011-1-22)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1-01/22/content_1024559.htm

    “被遗忘”抗日英雄养老金终于有着落
    每月可领四五百元,医疗方面杨根奎老人最高可报销40万元(2011年1月25日)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1-01/25/content_1026996.htm

    这件事很有意思的是金堂县委宣传部1月23日在新浪微博连发7条,一是申明杨老先生有医保,二是金堂县领导如何重视关心杨老先生,包括派专人到老人家中慰问、送了1000元慰问金、白内障免费手术、《看历史》杂志与腾讯网联合主办的“国家记忆2010——致敬历史记录者”活动给老人颁了个“年度特别致敬奖”。
    http://t.sina.com.cn/n/%E4%B8%AD%E5%85%B1%E9%87%91%E5%A0%82%E5%8E%BF%E5%A7%94%E5%AE%A3%E4%BC%A0%E9%83%A8

    2011月1月25日又在 金堂信息网上又发了一篇《金堂“八百壮士”杨根奎事件发展历程》,内容与金堂县委宣传部的微博内容重复。
    http://www.jintang.cc/news-id-562.html

    最有意思的是邱毅台湾2011月1月25在新浪微博上说:
    我向總統府查詢,他們說未收到楊根奎的請願書,希望楊根奎直接將請願書轉給我,我當面交給馬英九。基本上馬英九是關心抗日老兵的,尤其楊根奎是死守四行倉庫碩果僅存的老兵,現在年紀老了,既無醫療保險,也沒有退休金,國民黨政府應該給予協助,我相信四川省政府也會重視此事。
    http://t.sina.com.cn/qiuyitw

    注:我日记里有同一篇,上述所有链接可以直接点击。
    http://www.douban.com/note/87325767/

     6 ) 我的抗战

    2008年,45岁的崔永元离开了央视的新闻岗位。走之前,他给要好的同事柴静打了一个电话,说: “这时代太二,我不跟了。” 这话颇有点愤世嫉俗的味道,但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很精准。崔永元想去做的,是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这事儿他之前就有做,而现在,他想专门去做。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和团队花掉了“厚着脸皮”筹来的1.2个亿,最穷的时候差点要把车卖掉,同时跑遍了全国各地,采访了3500个人,收集了超过200万分钟的记录影像、300万张老照片。 最后,他做成了一部叫做《我的抗战》的32集纪录片。 在看片会上,崔永元对这部片子的形容是“抢救性的”: 2006年采访滇缅抗战老兵,2007年回访就有一半不在了; 800壮士,实际是400人,采访到了三人,播出时只剩一人健在。 那段历史正在流失,被加速遗忘。

     短评

    跑出来的不一定都是被关着的。

    6分钟前
    • Ahtoha
    • 还行

    应该被记录的历史

    11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很难得,很不错!唯一纠结的是美国从31年到41年不遗余力的向日本出售军工技术、军火、战略物资,限制中国对外采购;而苏联志愿航空队37年末就战斗在南京上空。纪录片竟然大肆吹捧中国重金雇佣来的飞虎队,却对苏联人只字不提!

    15分钟前
    • 游方僧
    • 推荐

    冲小崔的诚意就该打五分

    20分钟前
    • 李摇光
    • 力荐

    现在能做点有意义的事的人不多了,崔就是其中一个

    25分钟前
    • 马拉
    • 推荐

    崔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值得敬佩。

    30分钟前
    • xiaohanyu
    • 力荐

    在国内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做这么一部内不讨好,外不卖座的纪录片。对的是民族认知感,对的是对历史的良心,对的是对先烈的祭奠。求不得名利,只为良心和使命感,小崔好样的

    33分钟前
    • flyingmiao
    • 力荐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血脉里留存的骨气,崔的影像资料也告诉我们要不忘国耻,希望多年以后能公开所有的影像资料。

    34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时间不等人,再不拍,老兵都要过世了,谁能亲口告诉我们他们的故事,看看NHK在做什么,再看看CCTV,想转型不是换张皮,也不是重新包装节目,搞搞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吧,一部好的纪录片居然只能在网络播!

    38分钟前
    • 小H
    • 力荐

    历时几个月的折磨与洗礼,仅仅是回溯那段记忆都如此疼痛……多少次泪流满面,然而我的眼泪在先烈的鲜血面前又是何其轻薄啊!

    43分钟前
    • 奥蒂安斯
    • 力荐

    尽信书不如无书,看建国大业不如来看看当事人的采访,向真正的人民英雄们致敬! 小崔团队办了件好事,历史需要实话实说~

    48分钟前
    • 漪萌
    • 推荐

    为了不被遗忘

    52分钟前
    • 摩诃曼珠沙华
    • 力荐

    集集大哭,幸福并感激着。还能听到口述历史的时代,也是活在当下的幸运:离历史如此近,离未来也不远。

    56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http://tv.sohu.com/s2010/wodekangzhan/

    60分钟前
    • 王二
    • 力荐

    有瑕疵有遗憾,但毕竟做了宝贵的纪录以对抗忘却。

    1小时前
    • 堅定de錫兵
    • 推荐

    历史里从来都不缺少英雄,政客,汉奸,流氓,皇帝。。。。但真正值得让你我铭记的,是这个民族的魂,是永不放弃的希望与难凉的热血

    1小时前
    • 冰雪为卿热
    • 力荐

    小崔干的真不错,“为这个喧嚣与浮躁的时代抹上了一笔亮色”;历史不容忘却与篡改,但愿更多的人来拯救和发掘历史。

    1小时前
    • 边城在云端
    • 力荐

    小崔同志非常有正事,应当大力表扬

    1小时前
    • The 星星
    • 力荐

    我觉得某些打三分的人实在太装B了 这种有良心的作品都得不到认可和关注 中国真的只有亡国了

    1小时前
    • vivyin
    • 力荐

    虽然受制于意识形态束缚,但崔永元等毕竟还是在努力做一些对得起良心的实事。

    1小时前
    • 甲馬甲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