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灭绝2018

    灭绝2018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18

    主演:迈克尔·佩纳,丽兹·卡潘,伊瑟尔·布罗萨德,麦克·柯尔特,艾玛·布斯,莱斯·施拉普内尔,埃丽卡·特伦布莱,莉莉·阿斯佩尔,汤姆·莱利,伊万娜·基夫科维奇,阿梅利亚·克劳奇,桑德拉·特蕾丝,尼古拉·肯特 

    导演:本·扬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 HD中字

      超能计划

    • HD

      机械战警(普通话)

    • 中英双字

      彗星来的那一夜

    • HD

      蒙上你的眼:逃出巴塞罗那

    • HD中字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 HD中字

      2001太空漫游

    • HD

      太空运输

     剧照

    灭绝2018 剧照 NO.1灭绝2018 剧照 NO.2灭绝2018 剧照 NO.3灭绝2018 剧照 NO.4灭绝2018 剧照 NO.5灭绝2018 剧照 NO.6灭绝2018 剧照 NO.16灭绝2018 剧照 NO.17灭绝2018 剧照 NO.18灭绝2018 剧照 NO.19灭绝201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位未来的工薪阶层父亲反复梦到被未知力量摧毁。当他的噩梦开始影响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时,他便很快意识到,外星人的无情攻击开始摧毁地球,而这些噩梦也许是骇人现实的关键线索。随着入侵者一波又一波的凌厉攻击,他必须寻找保护家人的力量,并弄清自己的真实身份。

     长篇影评

     1 ) 从毁灭到重塑,是人非人,无限的可能性

    深夜看完,久久不能平静,回来的一路上也和朋友谈的热火朝天,毕竟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震撼和探究欲望的作品了。抛开惊艳诡异的视觉体验和令人血脉喷张的音效配乐,单单故事本身就已经足够精彩
      
      故事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被派去调查外星陨石结果失踪遇难的丈夫Kane突然回到妻子Lena的家中,然而却性格大变还突然吐血不止,妻子为了查明真相与一队女科学家再次前往调查该结界Area X,一路历尽艰险,发现陨石带来的外星智慧有着改造生物基因的能力,又是一番周折妻子逃走获救,最后与康复的丈夫重逢
      然而很显然故事不可能这么简单,值得辩证和探究的问题实在太多,这篇大概是写不成正经影评了,拿来讨论抒发满肚子的推测和疑问应该也是个不错的观后活动。由于我也只是看完第一遍,可能会有一些不够细致准确的说法和理解,如有错误还请多多指正,权当抛砖引玉
      争议最大的问题可能当属逃走的Lena究竟是真是假,是否是外星生物的复制体?
    我个人起初更倾向说她是假的:
    灯塔内复制“假铜人”的一段:完美模仿动作-铜人动作灵敏程度绝不逊色于Lena,将Lena挤在门上-力量绝对强于Lena且不希望她逃走,对出拳做出反击-可以察觉到攻击意图,那么即便是通过某种方法避开了对攻击意图的探知而将燃烧弹点燃后,铜人也没理由会放跑Lena(存疑)
    主要是之后逃出获救被盘问,那这个Lena按理说已经看过灯塔内的录像,已知丈夫Kane是赝品,但却仍然要求与他相聚而不是向人通报并要求处理或监控假Kane
    另有个小细节但非常重要:影片开头Lena独守空房坐在沙发上抽泣,“亡夫”Kane归来站在楼梯口踌躇,这两个镜头竟然和小组在结界内走进一间民宅时的两个镜头中的视角和建筑布局完全吻合!故事的叙述是以得救的Lena口述来描绘的,而这件结界内的民宅,却成了Lena记忆中本来的“家”。到这里,无论我们说这个本不应该存在于一直生活在结界外的真Lena记忆中的“家”的布局结构是虚构的,是外星智慧用结界内那间民宅为模板编造的,还是说这是导演给出的一个暗示,无一都把结论指向——Lena是假的,或者说至少不再是以前的那个Lena,后面会有补充

      影片整体乍看起来像是一队调查人员调查外来智慧发生种种意外,但仔细回忆下情节,还有一点很是蹊跷,便是那个神经兮兮的金发领导女Dr.Ventress:调查小组内各个成员进入结界受到外星生物的改造影响后,身体要么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诡异突变(眼镜女植物化,Lena体细胞异常)要么背心女变得暴躁易怒 要么便当女/背心女被野兽袭击,唯独这个Ventress从没被袭击过 没表现出外观变异 甚至连一开始Lena短暂失忆和众人发现器械设备都失灵时Ventress都表现的好像习以为常或者早有准备一样漫不经心并没露出过很惊讶或在意的样子还催促众人收拾收拾赶紧上路。
    在外面虽然大家都倒过苦水比过惨表过决心,等到了结界里看了开膛破肚肠子乱窜的遗留视频和尸骸再到有人遇难,每每有人打退堂鼓时,唯独这个Ventress义无反顾且毫无理由的只在念叨“我要去灯塔”。
    一行人对结界内发生的奇异事物表现得过于幼稚且毫无准备,无论是装备 战斗力 还是心理上的,人员分配也十分不合理(前面那么多佣兵 军人都死光了,你这次派5个读书人科学家半个军人?还都是女性?)这很可能是小组的率领组织者有意为之 隐瞒其中凶险,而Ventress作为负责人之一似乎恰好有这个权利
    当只剩下Lena Ventress两人走散,分头寻找前往灯塔时,Ventress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心理医生竟然比Lena这个受过训练的前军人还早走出雨林到达灯塔?再结合前面种种,以及海滩上大量的骷髅骨骸,实在很让人难以相信Ventress这是靠运气。
    最后在灯塔低的洞穴里Ventress炸了,化作一台生物复印机,复制出了Lena的铜人。那为什么先来的Ventress没被复制呢?为什么她没变成外面沙滩上那堆白骨中的一员?
    Ventress是被操控的内奸的可能极大
    这让我想到地球上已知的一种寄生虫,他们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宿主的思想,使宿主更喜欢做出暴露在天敌或捕食者眼中的行为,寄生虫以此在不同地域间旅行传播繁衍。Lena所在这队又恰好是在上一调查队之后——那个成功归来但不久后就全部因癌症死亡的小队,而那时Ventress就已经是负责人了,上述种种实在让人难以不往一个结论上去想:
       Ventress在上一组人回来时就已经被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了。她的任务现在就是带人,带科学家,带知识带资料,带Lena进结界
       外星智慧有可能是在Kane被派进结界之后(甚至更早)得知他的妻子Lena有着较为丰富的生物知识(以及其他科学家的知识),正是初来乍到信息匮乏的它所需要的,于是一手安排了复制Kane>送假Kane回家>再利用Ventress派武装劫走Kane和Lena>引起Lena疑心和提供近在咫尺的调查机会>成功引Lena进入,诱捕猎物一样的放线钓鱼,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Lena这一队全是科学家这样......并不怎么科学的组队方式了。
    也解释了为什么Ventress一路顺风顺水最后炸了,化作烟花——她的使命完成了
    更解释了为什么之前回来的小队癌症死了——那些也是复制人,但是缺乏某些关键信息导致没有成功适应外面的世界或者自身基因之类的没有编排好,就像写了个程序却出了bug一样,毕竟癌症说白了就是自身系统出了问题。而Lena出来后,Kane康复了——它已经得到了所有所需的,完美复制地球物种基因的知识,也修复了Kane身上的bug。



    -----------------似真似假 是人非人的分割线---------------------
      真人被取代,外星的完美复制品跑了出来,开始传播 繁衍 殖民直至征服。我以为这就是真相,是片中所发生一切的因由结果。但随着影片发展和结局的戛然而止,我想到了另一种更开放式 更深层次的可能性:根本没有所谓的真假。
    Lena某种程度上还是本体,她确实逃了出来,却又某种程度上被改造 改良了。甚至就连所谓的假Kane,也不一定只是个外星人复制出的傀儡
    抛开一些成见,不见得惊悚电影里外来存在都得像那些老套的外星人攻占地球,《the thing》里的那样对地球生物抱有恶意 想要复制 替代征服之。促使我产生了这个想法的最直接原因是灯塔内DV影像中,Kane看起来像是崩溃自尽遗言的最后,Kane对着假Kane表达了“代我去看望Lena”的意愿!
    这太奇怪了,是Kane在丛林里经历了太多超乎常理的事最后崩溃 临死前神志不清时想到曾经的爱人所以有此一言?还是知道了Lena劈腿老黑害自己心灰意冷破罐破摔参加了这场十死无生的调查队而心生怨恨?又或者.....假Kane其实不是“假”,而是一种更完美 获得了新生的真Kane?
    这就不得不必须让我们往稍早一些的情节追溯:那只杀了便当女的黑熊学会了她的叫声,但是行为却变得既像熊又像某种其他未知生物,首先“熊”没有杀人吃肉 只是咬掉了喉咙(声带);面部眼睛似乎受损 但行动却不像是视力欠佳的样子,无论是追踪小队成员 走进屋内 从两人之间探出头 还是绕着三个被绑的人行走 且一直在模仿便当女的呼救声吼叫。这显然不是一个熊该有的行为,而这其中也没有丝毫的肢体动作显示它的视力因面部残缺而出问题——这像极了最后灯塔内无脸无眼但行动准确流畅 还一直制造奇异叫声的“铜假人”形象
    包括Lena遇到的那两只动作完全协调一致的真·梅花鹿,眼镜女变成植物前的最后几句话说的十分超脱有仙气“我已经不想再涉足这些东西了”.....只想安静的做一棵与世无争无想无念的植物
    所有这一切,都在暗示这个外来存在做的事不光是改变我们肉眼可见的表象:篡改基因带来超乎常理的融合和变异。这个外来存在真正在做的事更像是:“融合”,从思想到语言到行为模式,熊有了不像熊的行为 梅花鹿有了完全一致的动作 铜人模仿人的行为
    有能力设下阻隔一切电波交流的屏障,那么探知屏障内的脑电波交流似乎并不是解释不通的。而那些篡改基因带来的奇怪生物可能只是它的副作用 是意外 是实验中的小白鼠,包括之前牺牲的大批调查员,毕竟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外来存在生来就理解“生命”的意义
    到最后,DV中假Kane的出现则说明它的手法已经趋于娴熟,可以做出和真正人类无二的作品了
    片中只言片语可以了解到Kane进入结界内到重新出现在Lena家中的间隔时间很长,长到Kane可能已经参透了上面这一点,才会在临死前面对着假Kane质疑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最后留下那一句代我探望Lena。或许在他的理解中假Kane已经是完美复制了他自己的自己 是更好的自己,已经可以取代自己了
    在本篇最开始存疑的Lena铜人手握燃烧弹却放跑了Lena这段,值得注意的是铜人着火并没有采取灭火的行动说明对火的危险性是陌生的,也就是说这个铜人很可能就是复制品,跑出去的Lena是真的Lena。然而,经历了所有这一切的Lena真的还是从前的那个Lena吗?既然有之前发生的一系列现象,甚至眼镜女活生生的变成了植物,为什么我们对所谓的复制同化取代这一过程的理解就一定要拘泥于取得体细胞>克隆>替代原来的人,这样俗套的 以我们所认知过的现代医学思路去想呢?这个所谓的真Lena或许早就已经渐渐被“融合”了,从灯塔中醒来时脑海中既有身为旧Lena的求生欲望于是把一切付之一炬 又有逃出后身为被替代的新Lena对同族“假Kane”的关心和亲切感遂去与他相见相拥

    到最后,Lena Kane究竟是真是假,是人非人,似乎已经无法辩证了

    我认为,只要别被预告片误导成带着看探险打怪兽的惊悚片心态来看,那要理解这电影不难,至于理解到什么程度和方向就全看观众水平了。导演Garland用了大量精妙又诡异的手段去描绘这一个美轮美奂却令人脊背发凉的乐园,何尝不是想让观众跳出世俗常理的思维方式,尽情感受 想象这个直到最后都没有给出实际形象的外来存在给我们带来视觉和逻辑上的冲击呢
    Annihilation湮灭,也有使事物完全解放 爆发能量的意味,与其说理解为简单的在剧情最后人类被逐渐征服 覆灭,我现在更倾向于对常识和成见的湮灭与解放
    ------------------------------------------------------------------------------

    最后吐个小槽
    鳄鱼是伏击动物 只会水下偷袭从不上岸追击,人被咬住以后更不可能毫发无伤被救出来,如果说是和其他生物融合变异导致习性改变....好吧放在这个电影里的情况倒是可以有个合理解释(虽然还是很难理解那满嘴鲨鱼牙怎么没把人咬个血肉模糊)
    可你们守夜发现异常就不能回瞭望塔守制高点吗!跑下来作甚!这种智商掉线连Ventress都不背这锅啊!
    但是瑕不掩瑜吧,电影真的非常棒
    打算回头要再去看一两遍,看看那几个床戏回忆片段到底是因为生物融合 基因和思想被乱改时产生的虚假记忆或潜意识暗示什么的,还是真的家庭感情暗线,又或者两者皆有

     2 ) 湮灭原著电影全剧情对比

    “...午夜阳光下的黑水中果实将成熟而黑暗中的金色果实将豁裂揭示出泥土中致命的柔软...”
    ——索尔

    2014年,“遗落的南境”第一部《湮灭》出版,并获得星云奖,成为新怪谭的代表作;
    2018年,据此改编的电影上映。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耀眼的流星尾迹划过,击中灯塔。从这一刻起,整个故事的真相被揭穿,也标志着电影和小说的叙事节奏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原著小说中,神秘碎片击中的并非灯塔,而是阴差阳错之间被铸造进灯塔的透镜玻璃中。而这一关键信息,直到第三部,才抽丝剥茧,向读者隐晦道出。
    接下来电影引入了女主角Lena,一个细胞生物学家。当看到Trailer的时候,我便一直在想,娜塔莉·波特曼是个多么适合饰演幽灵鸟的选择——原著中生物学家被称为幽灵鸟,她的研究领域是生态系统,她如此的关注于此,以至于对家庭和外界一切冷漠以对。也就是说Lena同丈夫Kane的关系,非但不亲密,反而非常疏远,“我爱他,但不需要他,我觉得很正常”。幽灵鸟的内心,就如同南境的X区域一样,封闭而无法触摸。而改变这一切的,恰恰是Kane作为第十一期勘探队成员返回的死,彻底打开了她内心的边界。
    电影由此引出Kane的失踪。这个时候,Kane迈着怪异而僵硬的步伐,走上楼梯,正如原著所说,“像一具空壳”。两个人拥抱,接吻,全程Kane都带着无动于衷的被动。他们坐在客厅,桌子上装着威士忌的酒杯成为了放大镜,清楚的表现着Lena的手指抚摸着Kane僵直的手指——由此贡献了全片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当Lane抽离手指的一瞬间,她已经明白了丈夫不再是他自己了。
    血迹缓缓的氤氲开来,旋即Kane在急救车上被南境局截下。在原著中,Kane所患的是无法手术的全身性癌变,并死于六个月后,幽灵鸟进入X区域之前。影片所没有表现的是,不仅仅是Kane,其余的勘探队成员也都返回了家中,并且也都死于癌变。至于癌变的真相,则直到第二部才揭晓。
    于是Lena也被羁押于南境局中,这是故事的二号女主角心理学家Dr.Ventress登场。电影自始至终,没有提及的是,心理学家既不是一个普通的勘探成员,也不是第一次进入X区域。心理学家的另一重身份,是南境局的现任局长;而早在第十一期勘探队出发之前,她就和另一名南境局科学家暗中潜入了一次X区域。她之所以对X区域如此感兴趣,是因为她就是X区域的原住民。当X区域爆发时,她还是一个小女孩,而她的好友,灯塔管理员索尔,最终成为了引发X区域的引子。在这之后,她始终心心念念两人告别时,索尔的那一句“不要忘记我!好好照顾自己!”。
    故事接下来的发展顺理成章,生物学家得知了第十二期勘探的机会,于是要求前往。第十二期勘探队员全部为女性,而第十一期勘探队员则全部为男性。这是南境局有意进行的“控制变量法”,以期找到X区域反应的模式。
    电影大幅省略了勘探队进入X区域的过程,五个人似乎是闲庭漫步之前,就从南境局走入了X区域。在原著中,勘探队都从南境局,进入军方控制的戒严区,再通过一个特殊的开口,方才能进入X区域。也就是说电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X区域绝对不是可以随意进出,如同巨型肥皂泡一样的存在。“边界往内陆扩展至距离灯塔约七十英里处,沿着海岸东西两侧各有约四十英里宽,空中直达平流层的下方,地底则到软流圈上方”而唯一的“入口十二英尺宽,十二英尺高。”而在边界被出现的瞬间,所有接近或触线的东西都神秘消失了。而边界本身是无法跨越的存在。
    当勘探队跨国边界,Lena发现自己失忆了——原著中格外强调了X区域时间流速的不定和对人心理的巨大影响。勘探队最终采用的催眠来帮助队员适应X区域。
    随着勘探队展开勘测,电影的叙事几乎进入了完全的原创,除了队员逐一死去。他们在体育场看到了第十二期队员死前的挣扎和死后的惨状——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怀疑导演深受The Last of US的影响,喜欢大家都变成蘑菇。而原著则沉默和深邃得多,除了大段大段环境描写,几乎找不到第十二期队员的踪迹。他们就是没了,消失在了X区域中,伴随着越来越深重的疑问,隐没在黑暗中。
    电影这里的处理,一如传统的B级片,队员被猛兽拖走,咬死;化为人形植物;喷射出孢子,化为光晕,直到剩下惶然无措的女主Lena。不多的亮点,是队员发现女主隐瞒她和Kane夫妻关系的气愤;是猛兽竟能发出受害者最后惨叫的诡异;是枝叶渐渐长出的无可奈何。小说则在沉默中,将勘探队带到了“地下塔”中,并骤然加快了节奏。
    地下塔的缺失,在我看来是电影剧情改编的巨大败笔。原著中的地下塔,是灯塔的一体两面。由灯塔管理员索尔化成的怪物,正是在地下塔的螺旋阶梯中,日夜不休的反复抄写着圣经,“...午夜阳光下的黑水中果实将成熟而黑暗中的金色果实将豁裂揭示出泥土中致命的柔软...”;而地面上的灯塔,则是整个故事的开端,神秘碎片的藏身之处,索尔生前的工作地点,也是小说第一部结尾,幽灵鸟发现部分真相的地方。两座塔,成为三部曲不可撼动的意象。正如“水井”之于《星之彩》,“高山”之于《疯狂山脉》,克苏鲁神话的代表手法之一,就是反复强化一个意象,直至其扭曲并具有强烈的恐怖含义。
    原著中,幽灵鸟收到地下塔中神秘孢子的感染,逐渐被X区域所同化,感到体内越来越强的光亮感。这种光亮感,正是电影中多次出现光晕特写镜头的原因——不论是片头的流星还是心理学家化成的光团,光亮感反复出现,成为X区域的又一个符号。而在幽灵鸟被感染之后,整个勘探队同样分崩离析,大家彼此杀戮。
    电影推进至此,终于图穷匕首见——真正的Kane早已拉环自焚,而他所托的正是自己的复制人。而小说所由此推导出的情节,则更为骇人:所以进入X区域的人,都不可能返回。心理学家,或者说局长,第一次进入X区域时,身患癌症——X区域无法辨识这一新特征,盲目复制的结果就是第十一期勘探队成员的复制人全部患有癌症;前任南境局局长洛瑞,第一期勘探队的唯一幸存者,也是复制人,并且他之所以能返回的原因就在于他实际是X区域派出的间谍;心理学家,也正是和洛瑞彼此利用,推动着一次又一次的勘探。
    在铺垫了整整一百分钟后,全片最精彩的部分终于呈现。这里的配乐不得不提,如同沉重家具拖动的弦乐,完美烘托出诡异莫测的气氛。Lena也终于明白,那个青铜色的古怪人形,不是别的,正是自己的复制人。随着第二枚燃烧弹的拉环脱出,整个灯塔和片头遥相呼应,再次发出灿然的白光。
    镜头一转,南境局的询问人员脱口而出,“外星人的目的是什么?”——这是电影剧情改编的第二大败笔。前文说到,原著中神秘碎片藏于透镜之中,又在随后感染了索尔,索尔发生变异,异化引发了X区域;而上述谜底直到小说第三部方才揭晓。而小说第一部中,模模糊糊的猜测,南境局对于真相的掩盖,地下塔中索尔大段大段书写的经文,反而让小说更像是一部克苏鲁奇幻小说。换言之,正如小说中释放神秘碎片的幕后组织“科学降神会”的名字一样,小说是科幻奇幻糅合的风格,既有科学也有降神。电影反而自毁楼阁,把故事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科幻故事,甚至是庸俗的外星人侵略故事。
    最后电影进入尾声,两人拥抱,四目交错,双瞳闪烁的微光暗示两人都是复制人。原著的结尾则更让人回味,依我之见,湮灭更是一部爱情小说——幽灵鸟,最终打开了内心世界,她无比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对丈夫的爱,即便是在丈夫失踪之后;又或者说,正是这份失去后才懂得的情感,让小说更加的感人。

    评分:7.5/10
    剧情:6/10
    音乐:9/10
    画面:8/10

    娜塔莉·波特曼很美

     3 ) 湮灭、三体、降临

    个人偶然发现,这部影片和《三体》、《降临》存在一些设定上的贯通之处。 “三体”中的“三体人”相对于人类这种懂得隐瞒和制造谎言的物种来说,思维几乎是透明状态。而“湮灭”中的外星生命形态是一种能量体,电影并没有揭示它是否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生命形式,然而对于所有进入其能量场的地球生物,其自身携带的基因相对于未知外星生命形态来说又是一种透明的状态,因此,它可以利用能量场内的生物任意改造、杂糅出各种“变态”的生命。影片最后,复制女主可以预判真女主的全部行动,正是人类思维在“神秘物体”面前完全透明的写照。然而,能量体所表现出的“毁灭”抑或“创造”行为是否能理解为一种有意识的过程,也无法界定。所有站在人类视角的分析、解构可能都是片面的、狭隘的。 对于能量体形态的智慧存在,很难说是一种进化的终极趋向。但相对于人类用以承载精神、思想的羸弱肉身来说,这种泯灭了纯粹物质形态载体的能量团确实有其不可比拟的存续优越性。从其改写基因序列的能力可初步推理出,它对于能量的驾驭能力是远超人类想象的,因为当前的人类科技顶端水准尚不能充分实现受控核聚变,而核聚变所需的能量量级在宏观宇宙尺度下是极其司空见惯,而且微不足道的。比如夜空中无数闪烁的恒星就是一个个受控聚变反应堆。能量体可以混合多物种的基因甚至是包括人类的思维、记忆,可见它对量子级物质的控制力是游刃有余的。 对于维度,“三体”中描述过,四维空间中的三维生命是极为脆弱的,这就像我们三维生命看待二维事物一样,我们事实上应该可以看到二维物体的全局展现,好比看一张零厚度的画一般。四维生命同样可以洞穿三维生命的全部细节,毁灭三维生命也如我们撕毁一幅画纸一样简单……能量体有可能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存在形式在三维空间的展开,本人也无法描述四维空间比三维空间(在三个方向上延展包括长、宽、高)多出的那一维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展现的,或是真的可以通过某个波段的光谱呈现出来。 然而可以基本确定的是,这多出的一维便足以改变一切。包括所有三维智慧存在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角度、逻辑。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很难区分影片“湮灭”中的“神秘物体”对地球生命的行为是“改造”、“创造”还是“毁灭”。本人联想到电影“降临”对于外星生命的设定,如果我们仅以逻辑上因果、目的的思维方式看待它们,是行不通的。在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机制框架下,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或是受动机驱使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呈现出某种现有的状态必然有产生它的原因。我们存在与一条看不见的时间线之中,所有能感受到的现在就像被过去和未来挤扁了一样,对于未来永远是随机与未知,我们通过因果律总结事物内部发展至毁灭的规律,从而有一定可能预测未来,但事实上我们从没有过关于未来的记忆。 而降临中的外星人并非如此,他们的时间线犹如一个闭合的环,未来、现在、过去之间没有任何界限,对于所有发生的事情并不存在“可能性”这种概率上的推测,所有的一切都是给定的,因此那些定义时间先后顺序的词都是无意义的,或在他们的思维中不存在。关于这一点认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个科普纪录片:《宇宙的构造》,当代物理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猜想,即我们的宇宙会不会只是一个超清的全息投影,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一切其实都只是某些已经存在过的事物的全息影像而已,因而对我们来说尚未发生的事情其实早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我们意识不到而已。听起来有些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很难充分证明我们并不是某种影像而是真正实际的存在。 不知“湮灭”中的物体是否也是如此,它既可能本身是一种智慧形式,也可能只是受高阶智能体操控的、执行任务的能量团……至少依靠动机来预判行为的规律性思维方式对它而言是不适用的。三体中对“意义之塔”的描述非常深刻,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意义之塔的顶端是“存在与延续”,因为我们所有的思想、精神、情感都不可以脱离物质形态的载体而独立存在。因此,我们当今所有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种族的延续、发展进而在较大跨度的时间过程中谋求进化。这是我们在进化道路上,这一个阶段的终极意义。至于那些意义之塔上相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更高层的意义,我们无端的猜测、思考都将是徒劳的,甚至对于我们实现当前进化阶段的终极意义而言是有害的,更没有必要费神去想塔的顶端是什么了... ... 相比而言,如果说能量体本身是一种智慧形式,它的意义显然将不同于人类。首先它也许不需要计算自身的存续问题,因为能量本身就可能是一种跨维度的基本单位,不夸张地说,它的存在也许是永恒的。那么,凭我们目前所知,先单单排除生存这一层面的意义约束,有人能够说得清它想要什么麽? unknown. 恐怕它的终极意义还将不只高于人类一个层次... ...无从而知 那些基于它所表现出的行为(破坏了地球固有生态,甚至毁灭人类)所带来的结果的判断、推测都只是浮光掠影地肤浅臆想罢了。我们事实上对此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来了,干了,而且我们无能为力…… 霍金博士刚刚去世,仿佛正应了他的预判,人类不要主动暴露自己,尝试和未知外星文明接触。影片中这种偏被动的接触形式也是远远超过人类预期的,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它们的意图。未知即是威胁,对于我们这个进化阶段而言,没有什么意义比生存、延续更加宝贵,那些未尝知晓的高阶存在基于自身的高阶意义可能会完全无视人类存在的意义。 有一种“无视”就像长大成人后的你基本不会在意马路边迷乱爬行的蚂蚁在做些什么,还有一种“无视”就像当你无意间踩死了一只蚂蚁也不会十分内疚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便匆匆走过... ...我更希望我们人类所处的是第一种情境,当然最好我们不是那群茫然的“蚂蚁”... ... 科幻电影拍到这个层次,已经足以让人耳目一新,使我们切换视角认识自身了。 再次准备去拜读原著——《遗落的南境》

     4 ) 克苏鲁与新怪谭

    之前有朋友想让我出一篇《湮灭》的文字,我犯懒没写。后来热度渐渐过了,也就打算放弃。再后来看到影片被引进公映,我寻思要不还是趁着公映的当口写点什么吧。

    但是大陆公映版不可避免地删掉了一些血腥和惊悚镜头,酌情选择。

    亚历克斯·嘉兰仍算一个新导演,他所导演的剧情长片只有《机械姬》和这部《湮灭》,都是科幻题材。然而两部电影均掷地有声,获得不俗反响。

    嘉兰的科幻风格相当精致,充满了凝滞般的巧思。《机械姬》是密室电影,在一所房间内描述两个男人和一个女性人工智能的故事。它利用恐怖谷效应营造惊悚氛围,并通过逼仄的叙事空间去探究“本我”与“造物”的纷乱关系。当然,不可避免挟带人性的劣根。

    在《机械姬》中出演角色的奥斯卡·伊萨克可以说是嘉兰的“老搭档”了,本片中他继续扮演娜塔莉·波曼失踪的丈夫。《湮灭》在影像空间上是上一部作品的升级,风格也更了进一步。

    影片改编自杰夫·范德米尔的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这部小说当年打败了《三体》拿到星云奖,尔后被引进到国内。小说本身承袭自“新怪谭(New Weird)”运动,或曰流派。而这种流派又深受早期的新浪潮科幻、西方奇幻、都市小说、尤其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影响,兼容并蓄发展而成。因此,无论原著的文字还是电影之画面,均彰显着有趣的克苏鲁和新怪谭风格。更重要的是,嘉兰显然找到了适合自己表达方式的素材。

    文学改编至电影,大致可分为无修饰(Literal)、忠实(Faithful)和松散(Loose)三种。然而许多电影实际上会运用了多种手法对原著进行重新编排,而非只拘泥于一种。《湮灭》撷取了《遗落的南境》第一部中的部分角色及故事主干,情节和设定细节则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包括莉娜的种族肤色、配角的身份背景(这在原著中是一大悬念所在)、凯恩甚至整个故事的结局等都与原著相悖。但影片很好地保留了原著那种诡异迷离的氛围和“虚无主义”精神。松散为形,忠实于神。

    这种“虚无主义”精神自然源自克苏鲁神话,并且时而成为“新怪谭”作品的主题。

    克苏鲁神话(Cthulhu Mythos)是以美国作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系列小说为基础,经由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和众多作家完善而成的架空神话体系。强调“人类最古老最本源的情感是恐惧,最古老最本源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这个主旨呈现在克苏鲁体系下许多恐怖、奇幻、惊悚、科幻类作品中。

    洛夫克拉夫特,粉丝称为爱手艺大人。生于1890年8月20日,卒于1937年3月15日,是美国怪奇小说作家,一生创作大量小说,生命的最后十年尤为多产,以《疯狂山脉》、《查尔斯·沃德·德克斯特事件》、《克苏鲁的召唤》等作品流传最广,也是克苏鲁神话建立的根基。

    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

    他在世时候的受关注程度很小,但死后名声却越来越大,与爱伦·坡一并被推崇为20世纪最伟大的恐怖小说家。像史蒂芬·金、兰斯代尔、伊藤润二、艾伦·摩尔、尼尔·盖曼等人均受其影响颇深。而例如电影《怪形》、《战栗黑洞》、《养鬼吃人》,还有“S.C.P.基金会”档案集等作品,也能看到不少克苏鲁元素。

    “克苏鲁神话”的核心设定之一是《死灵之书》,这是一本虚构的关于恶魔仪式和失落的知识的魔法书。有时它会是书中的麦格芬,有时会是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诅咒之物。由此延展开来的,是关于旧日支配者、外神与旧神等一系列“不可名状之存在”的故事。吸收克苏鲁概念或元素的作品,总会有一种强烈的诡异而古老气氛和违背常理、难以理解的内容,而如果出现了超自然存在或特殊生物,则一定是极其怪异、恶心、冷酷而具有压迫感的样貌。

    “克苏鲁神话”就像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一样,神祇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一个完整的系统支撑着他们所承载的背景故事,创作也比较自由。“克苏鲁神话”中并没有明显的善恶之争,有种超越正邪的价值观存在其中。正如曾经所说的那样,黑暗的宇宙是人类最后的未知地域,而那里不会有明显的善恶观念。

    但是在洛夫克拉夫特死后,他的好友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基于这一系列神秘主义小说的宗旨,建立并完善了克苏鲁神话体系。德雷斯加入了许多自己的基督教价值观,将这些古老而强大的神灵分为地火水风四系,也有了更显著的善恶阵营对立,以及更激烈的戏剧冲突。这种做法被许多粉丝认为是对爱手艺的背叛,将原本奔放且充满想象力的恐怖世界变成了一系列现代奇幻冒险故事。因此不少人并不承认德雷斯的作品,只认定爱手艺的小说为正统。

    “克苏鲁神话”的特征是古老、邪异、语焉不详。最迷人的则是其中所蕴含的模糊的恐怖感与暧昧的绝望氛围。洛夫克拉夫特小说的共同主题是:在宇宙中人类的价值毫无意义,并且所有对神秘未知的探求都会招致灾难的结局。人类经常要依靠宇宙中其它强大存在的力量,然而这些存在对人类却毫无兴趣——如果不是怀有恶意的话。

    这种典型的虚无主义特征,我们能在《湮灭》中很明显地体会到。故事的一大半时间内,观众与五位女队员一样,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存在,这正是那种不可知的恐怖感。而最终幸存者来到灯塔,所看到的又是她不能理解之景象,同样观众也需要进行积极思考才能接受画面所带来的冲击。实际上,影片已经消弭了大半原著中那种强烈的绝望感,但作为科幻惊悚片,结尾凯恩与莉娜相拥的场景依然令人不寒而栗。

    而影片中不少情节处处流露着克苏鲁美学,比如蠕动的肠子、如花般绽放的骷髅、长满苔藓的肉身,以及有个黑洞的灯塔等等。一方面,在影像上,这种视觉设计颇有后现代主义风格,挑战传统审美与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它也如克苏鲁之存在那样,暗示着人类无价值的脆弱性。

    就像见过旧日支配者和读过《死灵之书》的人都疯掉了一样,进入“X区域”的前11支队伍,要么无一生还,要么失去理智。依稀记得在原著中,前11支队伍中还是有“人”回来的,但很快便因癌症死去,或者性格大变。

    影片里,莉娜一行人找到了上一支队伍的录像,她们看到凯恩等人残忍的切开队友的肚子,里面的肠子如蛇一般活动,而其他人看到这幅景象,则陷入惊惧、痴迷与狂热相交杂的情绪中。

    这种先验而离奇的都市怪谭,正是影片《湮灭》和其原著《遗落的南境》,秉承“新怪谭”风格而彰显出的迷人魅力。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原著中的故事显然更复杂,有着明确的前史和后续,也显得更加绝望。影片则用三个时空的嵌套结构,以及冷峻阴美的视听和波云诡谲的景观,将故事变得充满深度和隐喻。

    “X区域”被一个巨大的薄膜所覆盖。人们并不知道这个薄膜存在的意义,因为实体物质可以通行无阻,但一些电磁脉冲信号和光线却很难正常穿透。由此看来,它更像一个巨大的防辐射罩,只不过非常薄且透明。电影在展现这个大薄膜的时候,自然考虑到光的干涉,于是它就像我们平常吹的泡泡那样,表面流动着斑斓色彩。这种瑰异的奇观营造,犹如定场诗一般,揭示了影片的整体气质。

    胡绍晏在《新怪谭的前世今生》中说道:《遗落的南境》作者杰夫·范德米尔,不仅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名编辑。他与妻子安·范德米尔共同编纂了一个集子就叫《新怪谭》,里面分为促生、证据、论述和实验四个部分,介绍了大量新怪谭风格的作品及这种运动的发展脉络。

    Jeff VanderMeer

    “新怪谭”如今有两大旗手,一个是杰夫·范德米尔,一个是柴纳·米耶维。杰夫如此形容新怪谭:一种以都市为舞台的架空世界小说,它颠覆了传统奇幻中常见的概念演绎,并以真实复杂的真实世界为起点,创造出兼有科幻与奇幻元素的设定。柴纳也在论文中写道:一场高质量幻想作品的井喷正在全球,或者说,主要在英国幻想小说界出现,这些作品展示出光怪陆离,荒诞不经,栩栩如生的虚幻现实,五花八门的作家也都跻身创作。

    China Miéville

    米耶维的《巴斯拉格三部曲》是最具代表性的新怪谭作品,以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为模板,创造出一座假想的城市,并涵盖了欧洲城市近代以来的各种政治纠结。同时,巴斯拉格世界中也有许多奇特的类人种族,包括鹰人,虫首人,蛙人,仙人掌族等等。由于其交织的奇幻,科幻,测流,荒诞等多类元素,以及令人咋舌的细节描写和浓郁的政治色彩,巴斯拉格三部曲被评论界称为新怪谭的范本。

    杰夫·范德米尔的“龙涎香城”系列也是另辟蹊径,其黑暗荒诞的气息令人不寒而栗。这座怪异的城市为“真菌人”所占领,真菌孢子可怕的散播能力是他们实行恐怖高压统治的手段。《遗落的南境》显然延续了杰夫对真菌的“痴迷”。

    ——(胡绍晏:新怪谭的前世今生)

    新怪谭发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科幻新浪潮运动和以克苏鲁神话为代表的一系列非概念小说。但是在新怪谭中,怪物要比爱手艺笔下的神们更具体,性格也更清晰鲜明,在设定上与我们在电子游戏和奇幻故事中常见的没什么两样,实际上是一种降格的处理,但容易被人接受。

    《湮灭》其实也是对原著的一种降格处理:将情节和人物关系简单化,甚至有一些去情节化的仪式镜头。然后在视觉设计上大加笔墨,氛围与母题先行。嘉兰的路线是对的,对于《遗落的南境》这样的故事,一部电影自然涵盖不了所有,然而原著本身便是用一种高超形式包裹着一个俗套的故事,因此影片进一步将故事去繁就简,反而生出更多幽蕴。

    包括影片结尾的灯塔戏,是目前为止,我今年看到的最迷人的科幻场景。

    从本质上来说,《遗落的南境》仍然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星云奖的手下败将《三体》一样,是依靠科学与想象,颠覆常规的外星人入侵故事。甚至两部作品的入侵者都是因为恶劣的故乡问题而来到地球。只不过《三体》靠着宏大叙事与巨量铺垫,以及与历史结合的复杂人物动机,去体现这种别样性。而《湮灭》则是从设定本身出发,结合“新怪谭”的风格,描绘出另一种高级的入侵手段。

    单从影片来看,我们很难说这些外星生命是抱有恶意,还是单纯的出于本能而错乱并复制地球上的基因。但当梅花鹿的角上真的长出了梅花,当鳄鱼演化出了鲨鱼的牙齿,当熊会重复食物的语言时,一切都颠覆了我们的正常认知,也进而引出最古老深邃的哲学问题:我是谁?现在的我是前一分钟的我吗?这涉及到每个有意识的个体对自身的定义。

    因此,《湮灭》有着简单的故事和繁复的命题,而视听层面的优秀令它足以通过对白、奇观与结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嘉兰这一次又奉献了水准以上的科幻作品。他在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气质同时,也显露出新好莱坞美学风格。当然,单论本片,这种新的影像风格显然受到了克苏鲁和新怪谭的影响。我个人很喜欢这种调性,并希望他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5 ) 如何解读《湮灭》的开放式结局?

    湮灭不是毁灭,而是生命的终极形态。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典型的冒险片套路,将背景换做太空或古墓没有丝毫违和感。这也是整部片子最难看的部分,因为到处是逻辑BUG。危机第一次被关注,竟然是通过报纸?已经通过报纸被告知世界,广大平民却仍然对危机一无所知?政府应对危机的手段,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派几个人进去,等确定这几个人不可能回来了就再派几个去?3年一直如此?5个丝毫没体现出专业性的女人,显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能进入屏障内?更不用说这几个女人的行为全都缺乏内在的逻辑,没有一个人是丰满立体的,无一例外的面目模糊。

    但,有了最后的结局,前面的这些BUG就全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湮灭》是一个探讨生命形态的故事。如影片中所展现,人类所熟知的生命,是从一个单细胞,慢慢进化成多细胞,最后逐渐进化成更丰富的生命形态,人类便是其中一种。我们一直以为,这种进化趋势是理所当然的,是必须的,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上帝的意志。但在观看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们的这种惯性思维逐渐被打破:同一种植物,可以开出多种不同的花;鳄鱼可以长出鲨鱼的牙齿;鹿角可以开花;熊可以说话;树木可以长成人形......导演用这些不断地提醒观众:生命演变,是存在无数的可能性的,任何一个偶然因素的出现,都可能导致生命形态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在这个故事里,导致生命演变出现不确定的关键因素便是“折射”(影片开头,导演用女主角和丈夫隔着水杯相握而显得变形的手做出了暗示),从天而降的陨石制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决定生命演变的DNA也是可以折射的,不同的DNA经过折射,相互杂糅在一起,于是出现了前面所见过的在我们看来变异的生物。而离陨石越近,这种折射的效果越强,甚至可以折射出另一个完整的自己。

    影片最难理解也最核心的,是结尾部分。

    心理医生在灯塔里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她变成了那些粒子(如果这可以叫做粒子的话)?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灯塔”这一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在哲学领域,灯塔意味着终极真理,是最终形态,影片中,陨石恰好落在灯塔里,折射以灯塔为中心向周围展开,女主角离灯塔越近,就表示她离生命的终极形态越近,心理医生所说的那段话,正好揭示了生命的终极形态:湮灭,即无形。但无形不等同于毁灭,无形的生命就如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所不在。当女主生还归来后,那个身穿防化服的科学家问她:是外星人吗?你看到它长什么样子吗?是碳基生命体吗?女主完全答不上来。所以当心理医生明白生命的终极形态后,在这个特定的生态环境里,她化为了那一团形状不定的粒子(即生命的终极形态),实现了自身生命体的升华。那么问题来了,女主角的丈夫是第一个来到灯塔的人,按理来讲,他应该是第一个在生命形态上得到升华的人 ,但为什么他没有升华,反而选择了自杀呢?这是因为有形生命体具有思想而带来的局限,当人类这种生命体还处于有形阶段,自然会具有思想,而终极形态的无形生命体因为其本身的特点,是没有思想的,更没有因思想而衍生出的生命文明,正是这一矛盾,导致女主角的丈夫无法达到生命的终极形态。生命一旦进入到终极形态,就表示生命不再存在“自我”,女主角的丈夫认识了生命的终极形态而无法到达,同时对“自我”这一关乎人类存在的根本定义产生了彻底否定,不得不选择自杀。而心理医生与女主丈夫恰恰相反,在影片里所有时候,她都表现得像一个机器人,只有目标,没有思想,所以她能和生命的终极形态产生反应,完成升华。

    女主的复制人又为什么阻止女主走出灯塔呢?当女主给了复制人一颗已经启动的炸弹后,复制人为什么没有再拦着女主呢?其实仔细观看不难发现,复制人并没有刻意阻止女主走出灯塔,因为它是复制人,没有思想,只能模仿本体的动作,只是它的模仿动作恰好成为了女主走出灯塔的阻碍。说到这里有人会问:复制人没有思想?那女主角丈夫的复制人怎么解释?还有女主角的复制人为什么在拿到炸弹之后没有再模仿女主的动作,而是主动用炸弹炸毁了灯塔?注意两个细节:1,.女主角丈夫在自杀前曾说为了妻子和自己的复制人有过实体接触;2.女主在递炸弹的时候,和复制人有实体接触。这说明,当本体自愿与复制人产生实体接触的时候,复制人就拥有了思想的能力,进而可以自由行动。

    由终极形态生命组成的复制人为什么要炸了灯塔呢?灯塔真的被炸了吗?“折射空间”也随着灯塔的毁灭而毁灭了吗?灯塔确实被炸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折射空间”依然存在,实际上,复制人之所以选择炸毁灯塔,就是为了让这个空间覆盖整个地球。而事实是,“折射空间”确实正在覆盖地球,女主角丈夫的复制人刚从“折射空间”出来时,由于完全不适应空间之外的生态环境濒临死亡,但结局时他又没有任何理由地完全康复,这说明起码在人类这个研究基地里,空间已经完成了覆盖,生态环境已经被改变(女主喝完水时,水杯内反液体流动方式),只不过人们还没意识到。

    说了这么多,有个最根本的问题还没说到:这颗陨石,这个外星人,这个终极形态的生命体,既然它没有思想,那它做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其实,需要理由吗?单细胞又为什么要分裂成两个呢?也许最低级的生命体和最高级的生命体都没有思想,但却都有目的,出于本能的扩张自身的目的,如这个宇宙。

     6 ) 看完电影,我感觉我已经不是我了

    根据电影已有的信息,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的故事:

    三年前,外星人入侵地球,降落在灯塔。

    外星人通过一种光脉冲,产生了“闪光”。

    闪光是一个棱镜,把所有东西都折射了,不仅仅是光和无线电信号,还有动植物的DNA。

    因此,人会变成植物,鱼变得透明,鳄鱼的牙齿变得像鲨鱼,树长出了了水晶,鹿角长出梅花,军人肚子里的内脏在流动,安雅(吉娜·罗德里格兹 饰)的指纹在变化。

    除此之外,熊吃掉了凯茜(图娃·诺沃妮 饰)的声带,再加上熊和凯茜的DNA发生了折射,于是熊发出了人类的声音。

    科考组织从陆路、水路投放无人机、动物、人员小队进行调查,通通是有去无回。

    一名外星人克隆成凯恩(奥斯卡·伊萨克 饰)的样子,走出了X区域,并假装成凯恩。

    至于走出X区域的是莉娜(娜塔莉·波特曼 饰),还是克隆人莉娜,没有标准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整部电影都是由莉娜的视角展开,相当于是她对科学家洛马克斯(本尼迪克特·王 饰)讲的一个故事,而关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

    她说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也可能半真半假。

    电影最后导演没有揭晓谜底,而是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局,让观众自己去猜测。

    我们可以猜测,走出X区域的是克隆人莉娜。

    理由在于,电影结尾她的眼珠还在变化,而此时X区域、闪光都已经没有了,她的DNA没有理由会继续折射。

    其次,洛马克斯说她只带了2周的补给,却在里面呆了将近4个月,这对地球人而言是无法实现的。

    而且,由于人们在X区域DNA会不断变化,导致内脏、指纹不断改变,甚至让人变成植物,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呆4个月而毫发无损地活着出来,毕竟唯一呆了一年才出来的凯恩其实也是克隆人。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克隆人莉娜可以预判莉娜的动作,每次要受到攻击的时候可以率先打倒莉娜,当莉娜要跑出灯塔的时候也会阻止她。

    因此,没有理由说克隆人莉娜会傻乎乎地拿着磷弹不走,被活活烧死。

    换言之,可能是克隆人莉娜杀了莉娜(甚至可能小队五人全是她杀的),然后放火烧了X区域,并且走出X区域,假装成真的莉娜,对洛马克斯讲了一个半真半假的故事。

    如今这两名外星人是一男一女,就可以继续繁殖出更多的外星人,他们也可以与地球人生儿育女繁衍后代,逐渐融入地球社会,实现他们的入侵计划。

    至于外星人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就像队长(詹妮弗·杰森·李 饰)说的:我不知道它想要什么,或者是它是不是想要。但它会生长,直到包围一切。

    虽然现在才3月,但《湮灭》已经提前预定2018年度最佳科幻片之一,也是2018年度最烧脑的电影之一。

    电影由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改编,该小说曾击败《三体》获得2014年星云奖。

    这是亚力克兰·加兰执导的第二部电影,2015年他的处女作《机械姬》一鸣惊人,饱受好评。

    亚力克兰·加兰发挥很稳定,《湮灭》口碑和《机械姬》不相上下,同样是好评如潮。截止3月14日,《湮灭》MTC 79分,烂番茄新鲜度87%,科幻片达到这个评价已经相当不错了。

    《机械姬》是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它告诉我们,人工智能过于聪明的时候,就可能反过来加害人类。

    除此之外,男主角切开自己的手臂、看看自己是不是机器人的片段,也使电影指向了“我们是谁”“我们是否是人工智能”的议题,从而升华了主题。

    《湮灭》和《机械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再次提出“我是谁”的议题,充满深度、内涵、隐喻。

    《湮灭》不是一部大众化电影,也不是那种打打架、讲讲笑话、让观众看得很爽的爆米花电影,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的电影。

    电影中没有超级英雄、星球大战、拯救世界世界的元素,而是一部以剧情为主的科幻片,类似《降临》《彗星来的那一夜》。

    《湮灭》堪称年度最WTF电影之一,也就是说无法用好看和不好看来评价,而是错愕、震惊、五味杂陈。

    我们看完电影的第一反应,不是好看或不好看,而是看不懂,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思想。看第二遍、第三遍之后,有些疑虑能在电影中找到答案,有些则是开放式问题。

    电影关于外星人从哪里来、做了什么或使用什么科技从而产生了闪光、外星人克隆成凯恩和莉娜的目的是什么、外星人想干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导演都没有解答。

    由于导演挖了太多坑却没有填,导致很多观众看不懂。

    不过与此同时,正因为许多悬念没有标准答案,观众就可以自己解读出各种不同的答案。而那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就给电影带来了深度。就像《盗梦空间》结尾的陀螺有没有停止转动,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看法。

    但不可否认的是,《湮灭》有扎实的剧本、丰富的想象力、精彩的视听效果、巧妙的结局、富有深意的哲思,完全可以称之为优秀甚至伟大的科幻片。

    逻辑经得起推敲,意蕴回味无穷,想必再过多年也不会随着时间褪色,而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如美酒般在时间的酝酿下变得更加香醇。

    电影的美术、布景可谓登峰造极,首屈一指。闪光、透明鱼、水晶树、人形植物、“梅花鹿”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地下塔的片段绚丽夺目,璀璨无比,堪称视觉奇观。

    其次,电影还刷新了我们对外星人的认知。

    以往电影中的外星人,总是一成不变的;而我们的科学家寻找地外生命,首先也要看该星球是否有水。

    事实上,外星人不一定是碳基生物,可以是金属,甚至石头,以及《湮灭》中的能量团。

    当然,我完全理解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寻找外星人就得找水”的做法,毕竟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非碳基生物,也就无法寻找它们,即便找到了也无法交流。

    但我无法理解现在的电影,全都是千篇一律的外星人,未免想象力太单薄。而《湮灭》就跳出了这样的思维框架。

    《湮灭》不仅思想超前,还探讨了人性、哲理的话题。

    电影里的队长说过:如果我不马上赶到灯塔那里,开始和结束这段旅程的就不是同一个人了。

    凯茜说过:从某个方面看,我失去了两个亲人,我美丽的女儿,和曾经的我。

    凯恩也说过:如果我不是凯恩,我是谁?我是你吗?你是我吗?

    莉娜的丈夫执行任务一年后才回来,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克隆人凯恩。

    而莉娜进入X区域再出来,也有可能成为了克隆人莉娜。

    即便走出X区域的是真的莉娜,也不是以前的莉娜了。

    毕竟,在X区域DNA会受到折射,人们的肉体会像液体般流动,思绪会变化。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们身边的人还是Ta本人吗?

    你还是你吗?

    我还是我吗?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文字:

    人体细胞会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诞生,新代替旧。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历时七年。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你就是你,你也不是你。
    很多事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我们的身体,七年,全部都换掉,一个旧的都没有,永远活在成长当中。刹那刹那,都是变化。而 我们,其实并不是我们。
    遗忘是人的天性,总有一天,你会不再记起他。想想看,我们的躯体日复一日清空着,相信记忆同样无法逃过。
    七年一清空,前尘尽作梦幻泡影。再多重峦叠峰,也无法阻挡这来自生命本原的潜流。

    生活和电影就是闪光,它们像一面棱镜,改变着我们的思想、性格、三观、内心。

    每经过一秒,我们都已经不是上一秒的我们了。

    看完电影,我感觉我已经不是我了。

     7 ) 如何把没有故事的原著第一部改编得煞有介事地自圆其说

    观影前一天连夜补看原著,看后情绪很复杂,既期待观影,又发现这种期待大打折扣。《遗落的南境》有三部,《湮灭》是第一部,第一部专注挖坑,挖了很多坑,都需要在第二第三部慢慢填上。换一种说法就是,《湮灭》在情节推进上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交代背景和营造“氛围”。希区柯克说:最恐怖的不是炸弹爆炸那一刻,而是大家相视等待炸弹爆炸的氛围。作为非科幻迷的普通读者,我理解《遗》超越《三体》获得星云奖可能就在于它对这种诡异、恐惧和玄幻氛围的渲染,更准确地说《遗》是一部志怪小说。但小说归小说,当把一个缺乏戏剧冲突的故事搬上荧幕,如何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吸引观众不走神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当然,另一方面,我很期待看到X秘境、地下塔里流动的苔藓文字、发光的娜塔莉波曼长啥样。 电影最终还是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据说导演承认自己没有读完原著。。orz)。平心而论,我真是庆幸电影做出了这种改编,至少坑基本都被填上了,一部电影自己能自圆其说,不至于让你在结尾开始拉字幕的时候一副what the f**的表情,觉得导演除了勾引你看续集没干其他事。这么说吧,《湮灭》小说情节可以几句话概括:生物学家为丈夫进入X秘境,在地下塔里发现流动的苔藓生物(爬行者)在书写鸡汤文字,而且整个地下塔是一个活体。为了解密,生物学家又去了灯塔,发现灯塔里有以前灯塔管理员的照片和科考队员的日记,哦还有心理学家领队是个bitch,结束!可是留得坑太多了,地下塔是啥?爬行者是啥?鸡汤文字什么含义?灯塔管理员有什么关联?日记记录了什么?回来的丈夫为啥失忆?心理学家领队为啥如此阴险毒辣?基本一个坑都没有填。如果电影忠实原著,把这些问题都留到续集,我觉得观众可以把电影院拆了。有兴趣的看看小说第二三部,发现脑洞大到无法收住,相比之下第一部除了造势放烟幕弹,啥都没交代。 我觉得电影开始对X秘境作用机理的交代还是不错的。DNA之间的reflection,随着五名科考队员的深入而得到揭示。X秘境里的生物之间会通过DNA的相互映射而产生稀奇古怪的杂交物种,比如长着鲨鱼牙齿的鳄鱼,头上长梅花的梅花鹿,长成人形的植物,同株开出百合玫瑰的鲜花,咬死人继而发出人类声音的灰熊。。。所以当物理学家发现自己手臂开始长出藤蔓,精神开始崩溃。如果电影按照这个套路再深挖下去,可能故事逻辑更连续和一致。但是后来电影又被毫无铺垫地带回原著,原著第二三部交代X秘境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对生物体进行克隆复制。所以导演才设计了灯塔里Kane自焚后随即又出现了一个Kane,Lena盯着白光看又复制了一个Lena两人“共跳现代舞”的场景。导演对原著的致敬却让观众觉得非常突兀。另外DNA的reflection在片里真是深究不得,有机体之间reflection也就算了,为啥非生物体的冰冻海水也reflect了树木的形状DNA,长出沙滩冰雕的既视感呢? 电影把五个女性科考队员的消失处理成《无人生还》的节奏也是对原著的有益改编。原著中队员的冲突更多是人性使然,说得更确切一点,是心理学家的小阴暗。语言学家还没进X秘境就怂了退了,人类学家是被心理学家当成对付地下塔怪物的挡箭牌牺牲了,勘探员被心理学家离间和Lena产生间隙,在Lena变异后有意射杀Lena结果被Lena一枪毙命。原著这么设计情节有其道理,因为后面交代心理学家领队是X秘境里地外生物的带路党,她希望带着源源不断的科考队员来献祭。但电影说不了那么多所以然,于是把其他队员的消失处理成秘境里其他生物的攻击,一个在野外被变异灰熊咬走,另一个在破败民宿精神崩溃被灰熊攻击,接着一个发现自己被藤蔓附身,生无可恋,然后领队直接在地下塔被白光湮灭,只剩下主角光环闪耀的Lena在灯塔孤军奋战。这么处理至少场景丰富了很多,给观众的感官带来不同的刺激。否则按照原著就一个地下塔,仅有闪着绿光不停流动的苔藓,难免枯燥。 平心而论,电影对X秘境风光的展现还是非常有艺术感的。琉璃幻彩的日光,苍翠欲滴的树荫,人体做拉奥孔状的地洞入口,以及LenaA与镜面LenaB的那段双人现代舞让我有一种黑天鹅重现的错觉。是部用了心改编的电影,弥补了小说情节不足的硬伤,至于观众的观影感受就智者见智了。

     8 ) 湮灭中涉及的物理,数学,生物,哲学专业知识

    1. 这部电影对于观众的专业背景要求非常苛刻,适宜观影人群主要为拥有生物、物理、数学、哲学以及其它理科相关专业背景的观众。否则这部电影会变的异常难懂以及不知所云,以至于大大降低观影体验。本文作者将站在一个理论物理专业理科生的角度,介绍我所能理解的专业背景知识。

    2. 闪烁(The Shimmer)的本质:电影中的科学家们对闪烁的本质也有许多推测(比如高维空间。但其实,电影中导演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信息告诉我们它究竟是什么了。首先影片开始,调查员问Lena她是如何活下来的,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她所带的食物只够两个星期但她却在里面待了一个月。而电影之后,Lena从进入到出来的时间在她视角里也是差不多两周(离开同伴的时候是第六天,加上两天到海岸,然后到摧毁灯塔)无论怎么算都无法得出一个月的结论。所以这里隐含的信息是,闪烁里的时间流逝速度和外界是不一样的。作为学理论物理的人,自然意识到:产生这一现象的唯一原因就是一个强引力场(广义相对论中叫做“引力的时间延迟效应”又名皮夏罗效应)具体来说,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就是时空弯曲(很多教科书上说引力导致时空弯曲这句话其实是错的,因为引力在广义相对论中就是时空弯曲,时空弯曲也就是引力它们是全同的概念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而时空弯曲导致强引力场附近的时间流逝不均匀,也就是时间变慢。根据广义相对论,固有时比坐标时正比于根号下的引力场度规,如果用史瓦西半径来表示的话:

    其中Rs是史瓦西半径(即质量为M的物体形成黑洞的最小半径)

    如果影片中给的数据是精确的话,我们假定Lena来回一共花的十六天在外界看来是一个月(评论里有人说是四个月?可能记错了?不过应该不会影响结果的数量级),我们可以估算出这种强度的引力场是由一个密度是地球的10^10倍左右的物质所产生,改密度已经接近中子星密度的数量级。并且那个引力场是一个局域的以气泡为边界的强引力场(虽然现代物理还无法将引力场局域,但理论上借助统一场理论其实可以做到)。 因此许多闪烁内的现象就得到了解释,强引力场往往对应着强电磁场,使得指南针和其它通讯工具失效;另外强引力场引起的逆康普顿效应以及韧致辐射笼统来说都可以称为“折射” ;最重要的是,强引力场附近往往伴随着单光子和双光子的产生和湮灭,而湮灭(Annihilation)就是这部电影的片名。

    3. 分形(Fractals):影片当中Lena走进靠围墙的地方墙上都会有很多植物,以及那个死亡的士兵体内生长出细胞的形状。我当时看到就觉得,这玩意怎么那么眼熟。后来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分形吗!分形指的是具有自相似性的图形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无论放大多少倍局部的形状和整体的形状都是一样的。物理数学和生物专业的一定相当熟悉。数学上有威尔斯特拉斯曲线,物理学上有Bifurcation Diagrams分叉系统 和Boolean automata network(布尔自动机网络,(我前几天在系统复杂性这门课才刚学到),生物学上有珊瑚的形状以及动物肺的结构。这些都是分形。而分形的本质就是非整数维度的图形(比如在三维空间中的谢尔宾斯基海绵的维数是2.7268维。

    威尔斯特拉斯曲线
    Bifurcation Diagrams
    Boolean automata network
    Animal Lungs(是不是和影片中的植物长得一模一样)

    4. DNA折射:其实本质上就是基因工程,这是本片中最不科幻的部分了,因为事实上那些DNA的重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现代生物学可以做到的事情,只是在影片中把它的过程简化速度加快。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最基础结论之一就是“进化的本质就是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改变” 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中提到的“它不是在毁灭,而是在改变” 闪烁通过DNA的折射加速了所有物种进化。这里其实蕴含了对于现代医学的隐喻:现代医学对于基因层面的修饰筛选与改变已经让人类能左右生物进化了。原本生物的进化是上帝的工作,电影中DNA折射也是外星人拥有的接近“神的力量”所产生的超自然现象,但现实中,这却是可达到的,而这正是用人之手,做神做的事情。片中的Replicants,看似让人惊悚,但克隆羊其实已经是人类几十年前就已经做到的事了,片中只是把那只克隆羊多莉换成了长着角的梅花鹿而已。

    5. 特修斯之船与本体论同一性:作为哲学的经典问题,特修斯之船所问的是一艘船在海上飘着,几年间一直有零件坏掉和更换,很多年后当整艘船所有的零件都换过一遍之后,这艘船还是原来那艘船吗?换句话说,决定这艘船和原来那艘船是不是一艘船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是零件,是设计图?还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哲学上叫做同一性问题,对于人来说,确定我是我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界都始终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有人提出基因和表现型,但无法区分你和一个克隆的你谁是你;有人提出是连续性的记忆,但如果你失忆了就不是你了吗?; 有人提出是大脑,但你如果和隔壁老王交换了一半的大脑那么谁是你谁是老王?;还有人提出是意识,但如果你变成植物人了你就不是你了吗? 总之这一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影片中,那个复制出来的Kane告诉了我们他不是Kane,但那个摧毁了自己复制体的Lena却没有回答。正如那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人能够以光速运动的唯一途径就是在T1时刻在a地摧毁一个人并发送他的全部信息到B地,然后在T2时刻在B地用分子原子从新造出这个人。不同的只是片中复制的Kane并没有记忆罢了。

    6. 生物进化的终极方向:影片中调查人员问道Lena关于外星人的话题时候的第一个问题是“他们是碳基生物吗?” 这个问题其实揭露了,人类大脑的局域性和有限结构必然使人类的理解能力有限,而只能用人类已经理解了的知识去揣测外星生命体的形式(比如碳基生物,或者硅基生物)。而事实上,外星生物可能既不是碳基生物也不是硅基,而是像影片中一样,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形式,我们知道他存在却不知道他是什么,他想要什么。而如果我们跳出以往对生物体结构的预测,寻找一种新的生命体结构,那么那种结构究竟是什么呢?导演已经给了我们他的答案,而答案就在影片片名中【Annihilation】【湮灭】。“湮灭”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描述的是粒子与其反粒子发生碰撞,变成纯能量(光子)的过程,霍金认为在宇宙大爆炸初期10^(-16)秒中那个热宇宙中包含了大量粒子的产生与湮灭过程,那个过程便是创世过程。 而导演想表达的正是人类进化的最终形态就是湮灭,湮灭让我们摆脱物质实体的限制变为纯能量,那时,人类遍不再被物质工具以及有限的大脑结构所限制,并且将真正有能力迈向宇宙的深处。我觉得这,是导演对于生物进化的终极方向的最终回答。细想其实也有道理,那样的生命形态真正能使人摆脱生老病死以及任何物质的缺陷,人不仅能够实现永生还满足哲学上笛卡尔所说的Perfect Being(完美实体)。(倘若真正如此,那真是能有幸见证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哲学在本质上的统一,作为一个理论物理的学生理解到这一层面后我无比兴奋!!!)

    “世界本身就是从纯能量中来,最终也会在纯能量中热寂”

    转载不需注明出处,就说是你自己写的

     短评

    相当于看了个当代艺术展吧…

    7分钟前
    • vic
    • 还行

    为什么没有人敢承认这个电影真的一般,夸夸其谈,故弄玄虚!

    10分钟前
    • 透明
    • 还行

    我已经不是看电影前的我了

    11分钟前
    • FAKEWORM
    • 力荐

    文科生看不懂《降临》,理科生看不懂《湮灭》。

    1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生者在求死,假人在求真。南境里一切仿佛被污染,边界波光笼罩,同蔓开出异卵之花,猛禽犬牙交错,植物长成人形。南境外的人世又何尝干净,为了谋取肉体欢愉的背叛,为了好奇之心的抵达,为了感受生命的一次次自戕。闪光的出现,是天降恶兆,还是苦果自食?每个人心里都有座灯塔,住着和你一样的人形。

    1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所以如果你男朋友最近有点不对劲,先别着急怀疑他出轨,他有可能是碰到外星人了。

    21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所以三年内全军覆没之后的决定就是派五个毫无防备的女科学家进去考察?你检疫站谈话都要隔离,然后派人进去就直接裸?全片就是个故弄玄虚外壳下的低成本b级片。充斥着exposition的谈话,谈话,然后谈话?全员智商掉线,表演生硬,摄影特效眩光亮瞎狗眼,最后随便丢一个高概念的结尾糊弄观众。。

    22分钟前
    • LIMBO
    • 较差

    看完湮灭出来 漫天飞雪 市中心灯光如昼 高楼上的液晶屏在播放芭蕾表演 车站里几个女生簇拥说笑着 突然觉得能平凡活着真好

    24分钟前
    • 前景Prospects
    • 力荐

    科幻片拍成这样,可以说是相当高级了!惊心动魄又渗透着冷峻的美感,神秘莫测还搭配着复杂的内核,真的很久没有看一部怪奇题材的科幻电影能让人如此屏气凝神了。

    29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今年最佳(软硬兼备)科幻片提前锁定。剧情一首中国经典神曲可以概括:你是谁 我是谁 今夜谁是谁,你愿意 我愿意 愿意就可以,歌照唱 舞照跳 世界太美好,星期六 星期天 不用起太早。咚吧啦呀咚吧咚吧啦,咚吧咚吧啦咚吧咚吧啦。

    30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1.又名《膨胀的保鲜膜》,讲一群人进入保鲜膜探险的故事。2.故事告诉我们:女生为了调查丈夫去哪儿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3.如果丈夫一年才回一次家,那他可能不是你丈夫。4.娜塔莉一次得到两个奥斯卡(·伊萨克)。5.泰莎汤普森演的是三毛转世,因为三毛说来生要做一颗树。6.雷神不去救女友和女武神吗

    3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属于“工作日宝贵的晚上看这个可能会比较懊悔”一类

    35分钟前
    • .
    • 还行

    看完前10分钟,扪心自问一次;看完30分钟后,再扪心自问一次;看到结尾,还想扪心自问,发现胸口都扣烂了……一开始,我觉得这片子就是拍砸了……后来,我看了大银幕,觉得都TMD怪资本家……

    38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从机械姬中的未来极简主义 到这部的末世/废土美学 都可见导演高超的个人品味 剧情掌控极佳 叙事缓慢到来 视听效果上乘 音响马力十足轰炸全场 五位女主演都贡献精彩的演出 小说自身承载厚重 改编则简化剧情线索 但开放讨论与结局 不同观众可以得到不同答案

    43分钟前
    • MR.Charles
    • 推荐

    片尾像屏保,正片啥也没记住。

    46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概念可以,但拍的太虚了,矫揉造作,形式大于内容。画面很美,节奏配乐很文艺,但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内核不硬但又假装勃起的片子。

    49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还行

    前大半槽点太多扣一星:美帝军人/科学家就是死光了也不会派这么垃圾的队伍执行关乎人类存亡的任务。狗一样的心理学家就是盖茨/总统女儿也当不上项目/队伍领导。0生/物/化/核防护装备逗我【不懂怎么评价这个设定和世界观,并不硬核…洞里那段鸟肌…最后结束得太御都合。政府还有智商就该立马搞死男女主

    52分钟前
    • 惑星統合機関
    • 还行

    So? 丨Alex Garland已列入黑名单,有气无力当深沉,故弄玄虚当神秘。

    53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很差

    其实我只是因为曾经追原著又喜欢导演和卡司打了4星

    58分钟前
    • InfernO
    • 推荐

    卧槽啊这他妈的恐怕是我看过的最creepy的东西了!

    60分钟前
    • 文卓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