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8

    主演:钟文斌,胡艺潇,母焌成,杨澍 

    导演:徐晋非 

    猜你喜欢

     剧照

    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2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3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4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5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6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6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7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8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9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6月17日,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上由bilibili(以下简称B站)承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分论坛上,来自多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真知灼见。当天,B站还为到场者准备了一个“惊喜”——B站出品的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正式发布。  这部集严谨纪录与脑洞大开为一体的纪录片将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讲述正史记录的那些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历史,计划于8月在B站正式上线。  在新环境下,如何让纪录片这一严肃的媒体形式触及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历史那些事》总监制金铁木表示:“重要的是选题,选题是基础。”  回顾20多年的创作道路,金铁木用《复活的军团》、《玄奘之路》、《圆明园》等纪录片作品,影响了几代人。面对拥有文化自信的Z世代年轻人,金铁木表示:“谁都年轻过,但是每一代年轻人有他们自己成长的土壤,要了解他们的土壤,去了解他们,去认识他们,像标本一样去解剖他们,解剖他们的精神世界,要非常平等的了解他们。”  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是非常开放的,他们的知识储备,他们的眼光,他们对新的事物,对艺术创新接受的程度,很有可能远超想象。所以,很多外在形式并不能解决最关键的问题。“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讲故事”是主创人员创作时的最大共识。

     长篇影评

     1 ) 三星及格分

    说说看完的感受吧。第一集关于苏东坡的让我有点惊艳,后面看标题也让我觉得很有兴趣。什么我在我家偷文物,爱发弹幕的乾隆等等,但实际看了却不是那么回事。 我脑子里有n个问号,这个片子到底拍给谁看的?在看之前因为片名和b站评分,我曾将这片子推给上小学的表弟。看完之后,我觉得一点都不合适,不适合小孩子看,里面很多梗,很新潮,但是小孩子能看懂吗?不懂去了解梗了呢?他们会去了解历史还是了解视频里梗的出处?这样的制作会影响孩子的态度吧! 拍给年轻人看。这部片子的历史知识又过于浅了。苏东坡这一集,我觉得串得很好,其它则不然。历史知识不够深是一回事,有几集梗太多,或者恶搞部分太多,有几集广告的时间太长。如果看梗,为什么要来看这部片子呢?如果了解历史,为什么要来看这么浅的“历史”纪录片?如果是激发兴趣,为什么总盯着八卦猎奇的部分呢? 打三星是及格分,一部分为了最初我看到的苏东坡那集的惊艳。一部分是鼓励创新,创新是好事,但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到底要传播什么?传播给谁,寓教于乐的想法是好的,方法内容还有待考量。

     2 ) 有趣的历史故事

    看完了《历史那些事》第一季,我意犹未尽,这实在是太有意思了。诙谐的解说,配合幽默搞笑的历史小剧场,让我了解了很多历史故事,比如乾隆、溥仪这些皇帝们,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这些文人们,让我回味无穷。我整理了十个我了解的知识点,真的是非常有趣。特别是乾隆,他喜欢字画,认为自己是古玩鉴赏专家,结果《富春山居图》他鉴赏为真品的其实是赝品,是他人临摹的,而被他放在仓库吃灰的无用诗卷才是黄公望的真迹。看到这里,我哈哈大笑。这部纪录片改变了传统介绍历史的严肃方法,在还原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增加了趣味创新,甚至用现代语言和场景来描述,甚至还有说唱,让人印象深刻,我很喜欢这部纪录片,看完第一季,我还打算看第二季,娱乐的同时还能学到很多有用的历史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3 ) 《我在我家偷文物》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年幼的他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但他却不肯被囚禁与紫禁城中。建福宫的大火,宫中文物的流失全是溥仪一手造成的。无数珍宝葬于火海,天价文物流向海外,有些至今毫无踪迹。“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庆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不顾芸芸众生,不顾百姓生死,一心贪图荣华富贵,这难道是帝王所为吗?乾隆用尽一生囤的文物被溥仪随意挥霍。。。真是名副其实的败家子儿啊——

     4 ) 歪瑞古德

    准确 有趣 随时随地都能看

    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古德

     5 ) 拍摄手法让我想起了《武林外传》

    我觉得这个拍摄想法有点像以前《武林外传》的感觉,那时候《武林外传》的导演也是很多片段很多节点采用了跨越时代的拍摄方式,获得了万千好评啊哈哈哈。我看过的大多数记录片都是枯燥的,要不是里面的知识内容方面吸引我,我是不愿意看的,情绪起伏不大的旁白,缓慢切换的镜头。。。。这部纪录片既摆脱了电视剧的历史故事的不严谨性,也给记录片带来了青年活力,我好喜欢看!也可以给初高中生安利了~ 不过确实有很多毫无意义的镜头。。。。不知道为什么要加进去,千万不要为了拗梗而拗梗。

     6 ) “实验型”历史纪录片

    趁着五一假期,看了这部之前不知在哪儿被种草的纪录片。

    看了才知道,原来从2018年开始起,就开始做这种“实验型”历史纪录片了。

    *采用的是常规叙述和历史小剧场穿插的形式进行编排,其中“历史小剧场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内容均有史料支撑,不恶搞,非虚构”,“喜闻乐见的形式”就包括了《老娘舅》等娱乐节目类型、王家卫式拍摄风格、rap演绎形式等等。

    *不仅仅是历史小剧场,正片部分的叙述,也挺“玩梗”的,融入了很多时下流行的说法、比照,来解释历史上的事件。历史小剧场以名著的一句话收尾,意思贴切,既有分隔的作用,又有种升华的感觉。

    *把历史文献引用的标注在纪录片里

    *还可以穿插《易水寒》的广告植入

    *纪录片有主题曲

    *这一季讲了①苏轼被贬研发美食(古今穿越寻找东坡肉,古今东坡肉做法的区别),②末代皇帝溥仪偷故宫文物(用庄士敦的视角,像福尔摩斯一样探案),③隋唐朝代变更(杨广考古),④讲的主要是鼎(一口锅的逆袭),⑤魏晋奇葩·傅粉何郎(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五石散),⑥魏晋奇葩·爱豆嵇康(粉丝脱粉回踩),⑦讲乾隆喜欢收藏古画并盖章(《富春山居图》的真假,以及在瓷器上刻写御题)⑧古战场兵器的演变(刀、剑、弓,用了模拟擂台赛的形式)。

    *我个人一直觉得纪录片之所以称之为系列,是因为形散而神不散,但这个片子并没有贯穿的主线,这是不是也是“实验”的含义?

     7 ) 献给杨广(第3集,请回答,604)

    1

    导演真是太任性了,在其中肆意的播了一段翻版的王家卫,从文案到镜头甚至打光,几乎撷取了王家卫大多数电影的精华,呵~

    片尾也竟用了一首科恩的歌,可说是有些丧心病狂的浪漫了。

    “一切过往,皆有序章”,不过是杨勇挖了弟弟杨广的坟,却演绎的甚是文艺性感,以及有些许的幽怨。毕竟杨广做了那么多旷古大事,修大运河造福后世,兴科举始破门阀,三征高句丽,及西北巡察的首位皇帝,为唐朝盛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却被自唐的史书以“暴君”二字掩盖……,当然其劳民伤败之过也是难谢其咎。

    他只是太心急了,一心想着成为秦皇汉武那样的伟帝,把巨大的工程都集中的那短暂的年月里速成,必然伤民,亦伤国。就像短片中杨勇所说,“做工程是要讲究进度的,进度跟不上,资金链也会接不上,做人也是一样。”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换)雷塘数亩田”,时间(正史)将会渐渐给其一个公正的评价吧(央视已经公允的评价他了)。

    他与哥哥太子杨勇之间的争权之事,也不过是每一个上位君王的那些乏善可陈的事。导演也让他们在一个穿越的小故事中扯平了。

    一千多年后,一个同样叫杨勇的人挖到了杨广的坟。

    “历史的那些事”,字幕把“些”字,拆成了“此”字和“二”字,历史的莫名其妙也大约就是如此吧。

    请回答,604.

    短片以小剧场的方式给予了杨勇安慰,一种被遗忘或委屈的安慰。但私以为导演也是为杨广说话的,一切不言而喻尽在那几乎占尽全集的向王家卫致敬的小电影中了。极致,而澎湃逼格。

    最后那首科恩的《here it is》,也可说是一种恰当的抒情吧。

    《here it is》

    你的皇冠于此,

    你的封印和指环

    你的车驾于此,

    还有车上的纸板和污秽

    你的烈酒于此

    你醉酒而卧

    你的恶疾于此,

    还有你的床榻和痛楚

    暗夜于此,

    夜幕已至

    黎明于此

    在此你行色匆匆

    现在你早已离去

    这里有你的十字架

    你的受刑钉和苦行山

    你的爱于此

    它生长于所愿存在之处

    任众人生

    任众人死

    ---献给杨广的歌

    2

    历史的那些事。

    历史是由许多的叉路口构成的,充满了偶然性。当历史把一方推到亮处的同时,更多的是灯下的晦暗。但使其晦暗的是他们彼时的立场,并不代表其本身就是晦暗的,历史的光总是打在胜利者的身上。

    这个系列的小历史纪录片,大约就是想说那些历史隐没的角落吧。或者是历史“面子”之后的“里子”,于是,苏东坡主要是个吃货,他的流浪之程就是他的一生。而末代皇帝其实是个中华文明的贼。毫不yindang的赢荡其实原本可以更早的统一六国的。而被后世知识分子仰慕的魏晋名士,其实是一群病态的奇葩……

    18年的小纪录片,似乎可以出挑的,越来越是那些方案写的好的,《人生一串》,《如果国宝会说话》,甚至《风味人间》(但风味人间的文案在逻辑上似乎觉得那里不对劲,或许是主题太突出细节有点牵强吧)。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有细节,有情感,有文化,简洁而凝炼,亲民而又有思想。

    历史的那些事,这一系列,看似简单有趣,其实也是有认真的观点和态度的。

    只是,似乎有点低幼。如果娱乐点再减一分,认真再多一点,或许就更好了。

    不过,片头也说了,这是一种“实验纪录片”。实验嘛,自是为了追求一种新奇的成功的。如果不成功,自然也就不再实验了嘛。

    一个可爱的剧组吧,全组皆是演员。演的也不错,可自称“我就是演员”了。

    3

    历史不是虚无主义。

    历史是个能量库,当人类遭遇困难之时,就会本能的回望历史。它的能量不仅在那些历史经验之中,更在当下的人看历史的态度和情感之中。

    历史是开放的,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能在相同的历史材料之中找到不同的见解和情感。或许这个小历史纪录片便是这样的一种表达吧。

    或许历史有时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于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难道片中的杨勇总是做着同一个梦了,哈……

    有人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作家们也说,历史只是颗挂小说的钉子。可我觉得,历史是个高深莫测的大师。它不是个任人操控没有主见的小女孩,相反,它是个表面随和,海纳百川的老人。当人们以为已经三下五除二的清理掉时,其实或许只是断章取义,盲人摸象,而此时历史抬脚向前走去,身后传来“道可道,非常道”的声音,人们只是看着他扬起的袍角如沐林风,莫名其妙。

    在历史深处,光明与黑暗,是两股永恒交错的力量。因果由人,又不全由人。这大约不是一句“历史虚无主义”可以概括的。

    4

    “历史的重要性”

    前几天,在台湾的金马奖上,因有人公然在台上讲台du的话,着实引发了国内一阵不小的骚乱。而在此事的几天后,便是台湾的公投选举。

    彼时自己曾说,为什么他们那么想独立啊。独立了他们的历史怎么办法啊,要自断几千年的源头,还是从此向中国上交历史的版权费啊(如果中国愿意)。

    但事实上,无论是曾经的港du,还是台du分子,有一些是二代移民,即越南,马来之类的移民,他们并不关心这样的历史。再是,想拥有政权的人,为了政权,他们什么也可以放弃,因为他们的一生是短暂的几十年,只要拥有这一段时间的权力,可以不必考虑国家的历史。

    但,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不同于世界任何国家的历史。

    在别的国家,历史是比较低的学问,最高的学问可能会是,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他们的权力的合法性也不用历史学来解释,而是哲学或宗教。

    但中国的历史里,包含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学问,政权的合法性,也来自历史,为此,每一个新的朝代都花上十多年的时间来精心的为上一朝代修史,在修史中延续并理顺自己的政权的合法性,以此来说明,他们是承继了上一个朝代的政权。

    有人说,中国人是最爱记录历史的国家,连帝王的起居都记录的一丝不苟。但也正因此,中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长久的,最完整的历史。这些历史构成了中华文明的血肉躯体,所以,文明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

    5

    基于对历史的理解和表达,我也任性的把这一集“请回答,604”,和其中的《here it is 》理解成了是献给杨广的歌。

     8 ) 已经模糊的界限

    我脑海中的纪录片重在客观记录现实表层,这也就意味着空间和时间的完整性尽可能地不去破坏,从而流露现实表象,给予观众感受(非刺激)层面上的观影体验。但《历史那些事儿》很明显与之相悖,它具有着明显的新媒体传播风格。比起记录,我认为传播更能表达这个片子的风格。解说词在此片占据着重要位置,甚至可以说整个片子就是对解说词的一个演绎,其中大量的古代诗赋、典故和现代网络用语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网络特有的科普文本。以消解严肃来制造的娱乐性自始至终。

    由于该片的题材选择,在视觉画面上基本采用完全虚构的方式。在这里,画面已没有任何承载感受的能力,退化成解说词的注解或节奏的停顿。画面的真实性我不知该怎么形容,确实很真。这种真不是电影的真,而是新媒体的真。其记录意义不在于记录历史的真实,而是在记录“拍摄创作本体”的真实(如vlog)。观众无时无刻都知道画面是假的,这里的假是与历史不同的假。而营造这种本体真实有什么作用呢?我认为最主要的作用就在于迎合整体风格—新媒体式的宣传。该片像极了如今短视频的制作风格,这也就意味着这种记录中存在着强烈的大众传播理念。我甚至开始怀疑再过不久这种视觉风格会不会成为主流 冲击电影创作,网络大电影可能会最先表现出来。

    有趣的是片子竟然会有环节设置,来丰富解说词这一贫瘠的手段,推动整体的进展。在小剧场这一环节中,画面上升为主体,观众会对画面直接作出反应。这种形式在我看来像极了综艺,《国家宝藏》可与之对比。

    所以若这个片子是纪录片的话,那么我对人们所说的纪录片的理解为:以现实事件为基础(客观事件的传播必须符合真实不可改动)进行一系列的创作。在这个片子里虚构和非虚构是一目了然的,这也达到了对客观事件进行传播这一条件。我想说明的意思是:纪录片的界定已从创作者一方转向了受众一方,能使受众了解到真实客观事件的人为创作影像都可被称之为纪录片。

    不过我依旧认为纪录片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当然这一概念可能已不适用如今,或者只是狭义上的了。电视发展以来再到如今的新媒体的兴起,传播和宣传意味成为主导,如何让观众在此停留成为制作的一大方向。在此基础上纪录片发生由感知到接收上的变革(商业电影也在像这个方向发展)。引用《电影史话》里的一句话“推动电影发展的不是票房,而是激情与创新。”

     短评

    我觉得很好,真正喜欢历史的人不会只看这个,说糟蹋历史人物也是过分。苏轼是在信件中会写呵呵的人,难道历史人物就应该是语文书里苦闷的形象吗?我相信苏轼本人也会乐呵呵的。国内能让人笑得开心的节目并不多,当有人打破僵局时,我们不应当一味驳斥

    7分钟前
    • Ayo_whale
    • 力荐

    3.5。端正的纪录片拍得太多,这种形式上的创新很值得鼓励,破次元壁、真人或动画演绎、化用流行梗、融合当下媒介,都让知识传递的过程变得有趣了。

    8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糟蹋历史,low而且无聊

    11分钟前
    • 卷心菜王
    • 较差

    历史纪录片和网络流行语相结合很有新意,但还可以做得更好。

    13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最喜欢东坡和嵇康的两集,太可爱惹~~总体很不错啦,一是消遣,二是消遣之余让人知道点儿历史趣闻,甚至兴头起来了自己去上网查资料,这不都很好吗,应该值得鼓励啊

    14分钟前
    • RainbowCannon
    • 推荐

    年轻真好,我是说这部纪录片的主创人员,从创意到文案到表达意图,以流行活泛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年轻人拍给年轻人的纪录片。不过因为取点以猎奇为主,不免也有碎片化的特质,也算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虽然大多时候浮于表面,但能让人有一丝丝的收获和思考,已经不容易了。

    15分钟前
    • 粽人府
    • 推荐

    严肃的人搞笑起来是最骚的~有人认为这部太恶搞不严肃,纪录片就该有纪录片的严肃,历史就要厚重。这是一部实验性的纪录片,其实谁规定过纪录片就是那样?这个团队拍过《圆明园》《复活的军团》都是又优质又正派又大气又严肃的,不是不会拍好东西的人,我每期都看了,虽然干货比那类型的较少,但是确实很有趣很下饭,吸引年轻人和孩子喜欢历史,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片,值得鼓励。

    17分钟前
    • 雪中来客
    • 推荐

    第一集笑尿,后面就……麻麻,两集弃

    18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还行

    看了豆瓣的一些评论,只能用“迂腐”二字评价,这种实验式的纪录片,除了有点恶搞外,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严谨是不足,你们那么喜欢看严肃历史为什么不去读论文?看着众多固步自封的批判,真是为这些人可悲,拥有年轻人的支持才是拥有未来

    22分钟前
    • 虾呵呵
    • 力荐

    形式大于内容,并且是为了迎合观众而创造的形式,科普性还是不错的。

    26分钟前
    • hela
    • 还行

    有点魔性 这也算一种以丑为美的形式吗?不过也是走心了~为了让更多人走近历史 费脑筋了

    31分钟前
    • 懒得懒了
    • 还行

    与其说纪录片,不如当个历史综艺看吧

    34分钟前
    • 暖晴
    • 还行

    尽管形式上借鉴了《糟糕历史》,制作也比较粗糙,但至少做到了内容有趣。这是一部必须一在B站配合弹幕观看的历史纪录片。

    37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非常棒的小成本纪录片有趣

    40分钟前
    • 猫儿腻
    • 力荐

    实在感慨,连纪录片都有了“实验性”。这本就是年轻人的创新,也是给他们看的。我觉得最好的一点是,正经纪录片有很多年轻人看,他们对新式的也包容得很。网络梗的融入是当下的记录,又和历史交织在一起,今后一定可以当作这个时代的文化风格代表。真的不用太苛刻。而且监制竟然还是代表传统的金铁木,佩服佩服。

    45分钟前
    • 素问咩
    • 推荐

    作为正经学习历史的材料固然不合适,但如果在已经了解史实和传主很多周边情报之后当作补充素材来看,特别是配上弹幕,真的是爆笑。小剧场有的可爱有的特别尬,几个演员都演得好好啊。东坡你值得一首rap(

    46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缺少主题和干货,主要还是玩梗比较有意思而已。

    49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这种形式呢,喜欢那就是真喜欢。不喜欢那就很多毛病了。

    54分钟前
    • 丑嘴唇
    • 还行

    bilibili的尝试,作为给入门的人看,不错

    58分钟前
    • 喵星人不吃鱼
    • 还行

    即使是不愿从日不落帝国旧梦中醒来的英国都出了扯蛋英国史,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这样耍耍小聪明的节目?扎根新时代守望旧文化的骚气节目组,认真花心思研究历史,更足够有胸怀演绎它。我们的历史没那么肃穆光鲜自然也没那么禁不起调笑。阳光正好,希望某些说糟蹋历史的好好学习六学去吧。

    1小时前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